首頁>情感>

說起虛榮心,這可能是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會有的心思。

虛榮心最直白的展露自然是和金錢掛鉤,誰穿了多貴的衣服、誰買了多貴的車之類,當然,除此之外虛榮心也潛藏在生活工作的各方各面,那些曬孩子的主婦,目的在於讓別人看見自己的孩子有多可愛,又何嘗不是“虛榮”?

在學校裡,學生為了獲得老師的誇獎、同學的崇拜而努力學習,考得一個好成績,這也正是他的“虛榮心”驅使著他。

其實,適當的虛榮心是可以促使人們向一個正面的方向發展的,為了讓自己能趕上那些“天賦型選手”,他們會奮起直追,為了自己的美好的生活去努力奮鬥。

但是,更多人的“虛榮”只是膚淺地流於表面,他們只看到眼前優渥的物質生活,卻從來沒想過自己透過自身的努力去獲得。

自己優渥的生活,更多靠的是拆東牆補西牆,要麼是去“走捷徑”,總之除了老實工作,他們什麼都幹。

為了維持表面的光鮮亮麗,哪怕私下裡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也絕不放棄華麗的偽裝,這不也正是虛榮的表現嗎?

若說文學史上對“虛榮”描寫得最犀利也最尖銳的,莫過於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了。這篇小說在幾年前還登上過語文課本,不知道現在有沒有被刪去。

故事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丈夫是一位教育部科員,家中僱得起傭人,生活也算過得去,放在現在也算是個中產階級。

但瑪蒂爾德卻對這樣的生活感到沮喪,因為她自認自己非常漂亮,只是因為“沒有陪嫁的資產”所以無法認識有錢有勢的人,只能委屈自己嫁給一個科員。

她對家裡簡陋的一切都感到非常不滿,當然,相較於很多人,瑪蒂爾德的虛榮心並不會促使她去做一些“走捷徑”的事,更多時候她只是想想而已。

也正因如此,後文中她因為一條項鍊而葬送十年生活的時候才顯得那麼可悲。

因為有了一次參加上流舞會的機會,瑪蒂爾德從朋友那裡借來了一條鑽石項鍊,然而舞會上她卻弄丟了項鍊。她不敢告訴朋友,於是自己花錢買了一條一模一樣的項鍊還了回去。

為此,家中揹負了鉅額的債務,瑪蒂爾德也從原本過著舒適生活的夫人,變成了窮苦人家當家主事的家庭主婦。

最諷刺的是,當十年後瑪蒂爾德蒼被生活摧殘得不成樣子的時候,她和朋友再次相遇了,而朋友告訴她,那條鑽石項鍊根本不是真品,而是她買從地攤上買回來的便宜貨。

《項鍊》的故事,無疑用一種誇張的手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被自己虛榮心毀掉的人,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在心理學上,瑪蒂爾德的行為被稱作“虛體自戀”,即人們認為自己的自我價值來自於美貌、錢財、社會地位等一些外在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可以包裹住他們灰暗無光的內在。

瑪蒂爾德因為自身沒有錢財的原因而無法結識上流社會的男性,她一直將自己的婚姻看成一場無奈的買賣,她低質量的生活無法滿足她“昂貴”的精神世界,也自認為自己美麗的皮囊理應給她帶來更優渥的生活。

除了現實和精神的落差,周圍朋友們富有優渥的生活無疑更是刺激到了瑪蒂爾德的虛榮心,所以她想盡辦法用好看的服飾打扮自己,在外人面前展現光鮮亮麗的一面,隱藏自己寒酸的生活。

同樣地,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使得她在弄丟項鍊後即使自己揹債也不告訴朋友真相的原因。最後和朋友相遇,聊起這件事也是因為那時她已經還清了債務。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說,正是因為瑪蒂爾德的虛榮,讓她推進了現實世界。她變成一個性格潑辣、剛強的市井小民,卻也因此變得生機勃勃,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的生活。

故事最後莫泊桑並沒有寫出瑪蒂爾德在得知真相後的反應,大多數人都傾向於她會崩潰、會悔恨於自己沒有早點說出真相,但我卻覺得,瑪蒂爾德能扛過這十年,她的內心應該早已變得剛強無比,對於虛偽的上流社會應該也有了新的認識,慶幸自己已經脫離了那裡。

莫泊桑藉助這個精巧的短片諷刺了當時資產階級奢靡的風氣和小資產階級為了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而不斷競爭最後卻落入悲慘境地的現象。就像瑪蒂爾德,用十年青春最後換來一場空,極具諷刺意味。

不過,這位文豪並沒有像寫《包法利夫人》那樣給瑪蒂爾德一個“債臺高築,服毒自盡”的悲慘結局,相反,瑪蒂爾德透過十年辛勤勞動,重塑了自己。在這十年間,瑪蒂爾德投入的生活、工作、還債,她是辛苦的,但同時也是充實的。

正是因為外在的浮華被生活消磨殆盡,接納現實的瑪蒂爾德才能在朋友面前表現得快樂而不是委屈。

比起虛無縹緲的“虛體自戀”,不被外在影響,努力地上下求索,用自己的努力去換取相應的回報。當不再以炫耀為目標時,虛榮也就變成了一箇中性詞。

不做物慾的俘虜,不胡思亂想,擁抱現實,接納真實的自我,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5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二婚家庭的後遺症:繼母將男友帶進父親的房子,小夥憤怒將其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