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人之

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經裡提到,人之初,性本善。但真的是這樣嗎?人生來就是“善”的嗎?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人的生命從何而來,其實是精子與卵子結合的結果,每一個生命都是如此。在這個結合的過程中,每個競爭者都是與上億的對手做鬥爭。只有淘汰了無數的對手,泯滅了無數幻想,碾壓無數個潛在的對生的渴望之後,才有了得以生存的權利。這個過程是殘酷的,對於沒有取得最後勝利的競爭者來說,這個過程絕對是一種“惡”的存在。

但是,如果沒有這種“惡”,我們就沒有機會去進行對“善”的詮釋。是的,你沒有看錯,是“沒有機會”。不管這個過程是如何的“惡”,是如何的殘酷,我們都無法否認這個過程的存在。但是,也可能是因為我們從誕生起,就經歷過了這種惡,才使得我們誕生之初,就會去學著尋找這個世界的真善美。

人之初,性本善,本來就是大眾追求真善美的一種嚮往。

下文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從“善”與“惡”,

“善人”與“惡人”,“善”與“惡”並存

三個角度去闡述,讀者可根據自己需要閱讀哦~

1

“善"與”惡“?

思考

我們有沒有靜下心來,認真,客觀地想想,到底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我能好好生存,不影響他人生活,並且在照顧好自己的同時,給予他人幫助,這就是善嗎?如果我為了生存,影響他人的生活,給他人造成困擾,這就是惡了嗎?

大眾所普遍認知的,就是隻要幫助了他人,就是所謂的善。

但是,有沒有想過,幫助他人的人,有可能忽略了家人、朋友的感受。家人、朋友可能會覺得,自己家裡的事情都照顧不好,哪還有心思去照顧他人。對他的家人而言,這個行為可能就是一種“惡”了。

而對於接受幫助的人來說,這個幫助可能不一定是他所需要的,或者說他不願意接受幫助,因為這對他來說,幫助可能是一種施捨,會打擊當事人的自尊心。這也可以認為是一種“惡”了。

而對於行惡之人,他的本意,可能僅僅是出於一種生存的本能。對他自己來說,追求生存的權利本就是一個對自己“善”的過程。只是這個過程可能會傷害別人,給別人帶來“惡”的觀點。

其實,沒有人能真正定義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有的只是自己強加的看法而已。

道德標準

法律與道德

如今我們的社會,人們往往會依據法律,依據道德標準,去定義一個人的善惡,甚至有可能會進行道德綁架。為了所謂的“善”,進行了“惡”的行為,並且不自知,認為自己是在積德行善。

但是,法律就一定是對的嗎,我們常說法不容情,法外有情。我們不能單單以法律的角度去定義“善”與“惡”,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僅僅依靠法律是不夠的。

而道德標準,只是普遍對好的認知而已,沒有人能完全達到所謂的道德標準,我們不能以此要求他人,在對他人進行道德批判的時候,自己也是在施惡。

善惡沒有明顯界限

善與惡,自古被普遍認知為對立面,有善必有惡,有惡必生善。

善惡共生,如同陰陽兩極,有陽光必定會有黑暗。我們喜歡陽光,喜歡陽光的照射面,但是另一面,必定會降臨黑暗。我們喜歡善,我們嚮往善,但是無法否認惡的存在,無法忽視惡的存在,我們必須直面它,承認它。

惡與善,雖是對立,但也不是完全獨立、涇渭分明的。在很多地方,很多時候,善與惡也可能是相互交融的,就是我們所認知的灰色地帶,無法取代對方,也不會被對方所取代。

2

”善人“與”惡人“

思考

到底如何定義一個人是惡人還是善人,沒有標準答案。善人也有惡面,惡人也會行善。

“惡人”容易有好報

雖然我們總說,好人有好報。但事實卻是,我們常常看到惡人逍遙法外,活得很好。

所謂的惡人自有惡報,卻總是遲遲不見來到。其實,惡人能得到更多的資源,能過更好的生活,這是無可奈何的。惡,總是更加利己,善,更多的是利他。

但是,這不能成為我們做一個惡人的理由,和諧共處,才是社會發展之道。

每個人對世界都不夠了解

我們在定義善惡的時候,更多的是透過自己片面的理解所定義的。

而正因為自己的認知不足,人們往往容易被所謂的專家,權威所帶偏。人總是容易跟風,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僅僅因為是大多數人的觀點,從而直接對某個人或者某件事情進行批判,這對局內人是不公平的。

3

“善”與”惡“並存

善惡終究平衡

有沒有人會想過一個問題,這個世界到底是善多一些,還是惡多一些。

有人會說,我們這個社會總體是和諧的,當然是善多一些。也有人會說,在不為人知的地方,不知道隱藏了多少惡。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期間也問了不少人,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徑相同。

當然,這個問題是無法考究的,甚至是無法衡量的,我們要想一下,惡是如何產生的,只是因為人性本惡,或者是人性扭曲嗎?答案都是不完整的,片面的。

首先,我們無法忽視的是,人都是利己的,就算是聖人,也無法做到完全地為他人奉獻所有。人如果不利己,是無法在這個社會生存下去的。社會本身就是資源匱乏,並且分配不均的,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人生本就是一個不斷競爭的過程。如果不競爭,就會失去生存的權利,繁衍的權利,自然就會被淘汰。而在利己的過程中,就難免會給他人帶來傷害,由此滋生出惡,惡又不斷滋生出新的惡,難以控制。但是,在滋生惡的同時,也會有善的出現。總會有人走出黑暗,走向光明,並且給他人帶去光明,從而去感化惡。

所以,我更願意相信,善與惡終究是平衡的。

世界不美好,也不糟糕

世界並沒有想象的那麼糟糕,但也不是完全美好。烏托邦式的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烏托邦式的社會也是缺乏精彩的。

正因為有了善惡,有了邪惡與正義,世界才會多姿多彩。

生活中的”善“與”惡“

在生活中,有些人可能因為不幸的遭遇,導致落魄,陷入窘境。但此時就很可能有人願意伸出援手,去幫助這些需要幫助的人。這是生活中的善。

但是,也會有一些人,利用他人的同情心,從而騙取他們的資源。這就是一種行惡的過程。就是這些人的惡,導致了現在街上的老奶奶,老爺爺跌倒了,也沒人敢扶的社會現實。這是一種悲哀。

職場中的”善“與”惡“

在工作中,有很多經驗豐富的老員工,會願意帶領著職場新人,去熟悉,去幫助們獲得經驗,這是一種善的過程。當然,如果別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人們往往也會做出排擠他們的行為,從而利己,哪怕這個人是自己以前親手帶領出來的。

對於這種“惡”,我們也無可厚非。

我只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不應該站在道德制高點,過度批判他人。這樣的行為,往往只會帶來更多的“惡”。

人們嚮往真善美

國家要進步,社會要和諧,往往離不開我們大眾對善的嚮往。只有當大部分人一心向善,才能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才有利於國家的進步,人們才能閤家幸福,安康。

嚮往真善美,是我們作為公民的義務。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王陽明告誡:人到中年,儘量少做這3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