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乏有一些這樣的人,很喜歡跟人唱反調,他們的處事原則是:別人贊成的我反對,別人反對的我贊成,簡稱“行走的ETC”。
不論你做了什麼,他們總能華麗麗地給你當頭一棒,習慣性地透過抬槓證明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
但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相處,求的是舒服,而不是輸贏。
愛抬槓的人,贏了口舌,卻輸了人心。
01
情商低的人,愛言語勝人
艾克哈特·託利在《當下的力量》中曾說:
可以清晰並堅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不用攻擊和防衛。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畢業於一流大學的高材生,辯才縱橫、邏輯清晰、學富五車、口若懸河。每次部門開會,如果上司問到他的意見,他都能侃侃而談,很有想法。
可惜,大家都覺得他很討厭。需要協調事情的時候,部門的人很少願意配合他。
就他的能力來說,他其實很優秀,但是他的缺點就是喜歡在智商和口才上碾壓別人。
當有人和他意見相左時,他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證明自己是對的,常常像打辯論賽一樣將別人講到啞口無言,硬要別人認錯。厲害是厲害,但討人厭。
在和人相處的過程中,如果非要在交流時戰勝他人,就會給關係加上一層“一爭高下”的戾氣,最終變成無謂的爭辯,耗費了時間,也損傷了精力。
而一個真正高情商的人,就算自己有理,往往也會給別人留點餘地和退路,給人臺階下。
02
心中有尺,把握分寸感
《請回答1988》有句臺詞:所謂的界限,就是到那裡為止的意思。
可有些人總是不知分寸,一步步把你困到逼仄的境地,讓你感到尷尬。
分寸感看似很難拿捏,其實最關鍵的是懂得一點——彼此尊重。
作家李尚龍曾說過自己的經歷:
他有個關係不錯的女性朋友,性格開朗,會關心人,唯一的缺點是每次說話都像當頭一棒,讓人聽得特別不舒服。
有一次李尚龍寫了三天三夜的劇本,寫過劇本的人都知道,自己寫的故事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與過去的經歷身邊的片段息息相關。
這時候,朋友打電話來,李尚龍興奮地介紹他的劇本。
朋友拿去看後,不一會就回過來電話,說,“這情節一點吸引力都沒有,看了第一集就沒興趣再看了。”
李尚龍聽到後,沒有心情和她爭辯,失望地掛了電話。
在我們身邊,總有人自詡性子直爽,說話不顧及別人感受。也許他們說的是對的,卻失去了人和人之間的和氣,造成了他人的疏遠。
真正會說話的人,往往能夠做到心中有尺,口中有度,懂得說話的技巧,更懂得做人的道理。
就像畢淑敏在《教養的關係花園》中說的那樣:
要學會和我們的父母親密無間,傾聽而不唯命是從;和我們所愛的人唇齒相依,緊密而不混淆;
和我們的孩子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和我們的朋友,相知而不逾界;
和我們的上司,尊敬而不諂媚;和我們的同儕,協同而不越俎代庖;對我們的下屬,謙遜而不居高臨下;對大自然,敬畏而不傲慢......
別做太多無謂的口舌之爭,凡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保持一份分寸感,這樣的相處,才能久處不厭,心生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