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財經日記》的官微發起了一個話題:31省結婚離婚大資料。資料由民政部門提供,發現2020年結婚登記數只有813萬對,為2003年以來的新低。
即使沒有官方資料,我們也都能夠感受到結婚的人越來越少,特別是北上廣深及一些比較發達的二線城市,人們的結婚意願普遍偏低。所以當資料曝光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感到意外。
那些已經結婚的人,要麼是被父母催著結的,要麼是感情還不錯,自然而然結的,還有一種是因為身邊的人都結了,所以他們也要結。
除去這些已經結婚的,剩下的那些當中,一部分是有結婚意願的,還有一部分沒有什麼結婚意願,不想結,也用實際行動表明自己不結婚,不管身邊的人有多少結了,也不管壓力有多大,都頂住了壓力不結婚,將自己的想法堅持到底。
而且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不是隨便說說而已,民政部門都已經給出了十分準確的資料,證明確實越來越多人不願意結婚。
除了結婚資料逐年降低,離婚資料也一直往上增長,以後離婚的人只會越來越多。這兩個資料說明一個問題,婚姻這座圍牆,裡面的人拼命想出來,而外面的人已經不那麼想進去了。
02
從離婚資料來看,現代人越來越在意自己在婚姻中的感受,如果覺得不開心,不幸福,就會想離婚,以此擺脫不幸福的悲劇。
在過去,離婚是不被鼓勵的,一部分原因是大家都覺得離婚意味著婚姻的失敗和個人的失敗,說出去還挺丟臉的,害怕被身邊的人嘲笑,議論。另一部分原因是身邊人的阻攔。
過去人們的觀念是一生一世一雙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不管你嫁的這個人怎麼樣,好還是不好,都已經默認了這輩子就只跟著他。於是不管婚姻有什麼問題,出軌,家暴,嫖娼,不良嗜好,不顧家,都不會想著要離婚,而是想著忍耐,包容,讓婚姻持續下去。
但是現在大家變得越來越開明,對於那些讓自己感覺不到幸福的人,不會再去將就,更不會忍耐,而是走出這段婚姻,結束自己的痛苦,開始新生活。
她們不懼怕離婚後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比如沒有固定住所,比如一個人帶孩子會很難,在她們看來,這些困難遠不及不幸福婚姻給自己帶來的痛苦更讓人難以忍受。
她們可以忍受一邊打工一邊帶孩子,可以忍受生活的艱苦,唯獨不願意為了一個不能給自己帶來幸福的人將就自己的人生。
03
越來越多人離婚的背後,是女性的成長(有超74%的離婚是女性提出來的),是她們不必再需要依賴男人而活,這也是我們社會的進步。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女性接受更高的教育,也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她們可以走出去賺錢養活自己,不必再需要依賴男人來養活。
即使是帶著孩子,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瀟灑。
最近認識一個做影片的博主,她是90後,前不久離婚了,一個人帶著孩子在一個小城市租房子住,她租的房子不是很大,但是收拾得很乾淨也很整潔,她和女兒兩個人擠在這個小房子裡。
她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孩子,雖然辛苦,日子卻過得很舒坦,週末有空的時候就帶著孩子到處去走走看看,在她身上我絲毫看不出離婚對她有哪些影響。
離婚自己帶著孩子生活,這是很多離異女性的現狀,她們愛孩子,不捨得把孩子留給前夫,擔心對方照顧不好孩子,所以就算再辛苦都把孩子帶在身邊,親自養育她。
一個人帶孩子是辛苦了一點,但是能看得出來她生活得很開心,沒有了婚姻的束縛,反而活出了自我。
04
我們這一代人常常會思考,婚姻到底意味著什麼?
曾經以為結婚後,婚姻會給自己一個溫暖的港灣,替我們遮風擋雨,後來發現婚姻無法為我們遮風避雨,反而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風雨。
過去人們認為結婚是人生的必選項,幾乎只要一到合適的年齡,就一定會想著結婚,被社會的潮流推著往前走,先是我們爸媽那一輩的媒人介紹,後來慢慢變成自由戀愛。
因為身邊的人都結婚,所以很多人沒有想過真的一定要結婚嗎?不結婚可以不可以,除了這條路就沒有別的路可走了嗎?
隨著大家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人們開始思考,結婚到底是不是必須的?結合我們所見的婚姻狀況,得出一個結論,結婚不是人生的必選項,它只是很多選項中的一個而已,你可以選它,也可以不選它。
如果遇到合適的人,覺得對方靠譜,跟他在一起會有幸福的生活,那麼是可以考慮跟他結婚的。可如果沒有遇到合適的那個人,或者說就是不想結婚,那也未嘗不可。
當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有選擇不結婚的能力,說明我們的社會變得更開放,更包容,人們也更幸福了。
end
文中插圖 | 《婚姻故事》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