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常評價那些恩愛的夫妻時,會覺得兩人是三觀相合,才能把日子過得甜如蜜;過得雞飛狗跳的夫妻,通常都是三觀不合的。
彷彿人與人之間一旦出現了問題,就是三觀上的分歧。然而到底什麼才是三觀,很多人卻並不是十分清楚。
三觀指的既不是器觀,也不是感觀,而是指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
三觀相合,未必就是一定要相似的人,只不過是在相處的時候能夠做到相互理解,彼此懂得的人。
三觀不合,卻表現在很多的方面。
你買回來一束花擺在房裡,正陶醉在它的香氣四溢之中,他卻喋喋不休地說還不如買一把菜,他不是嫌棄你花了錢,而是覺得你假裝有情調;
你喜歡旅行,他喜歡宅家,兩人選擇休閒的方式不同,不是三觀不合,而是他說旅遊是花錢買罪受,不如躺在家裡更舒服,這是三觀不合;
你想在大城市裡打拼,和他一起努力建立美好的生活,想將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不再吃自己從前在農村時吃過的苦。
他卻覺得回農村的生活壓力小節奏感慢,找一份輕鬆的工作,和父母住在一起,有人幫忙帶孩子,一輩子沒多大的負擔。
你們彼此想要的生活狀態不一樣,所設想的未來不同,這就是三觀不合。
你努力想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學一些從前想學卻沒有機會學習的東西,他卻拿著手機打著遊戲頭也不抬地說:學那些有什麼用。
你希望他能從手機裡走出來,兩個人坐在一起聊聊現在的生活,規劃未來的人生,他卻懶得抬頭地回你一句:想那麼遠幹什麼,一輩子還那麼長。
你想趁著兩個人都還年輕,多掌握一些技能,為了以後生活能輕鬆一些,他不屑地說:幹嘛把自己逼那麼緊,怎麼過都是一生。
你覺得靠自己的努力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卻只想啃老,覺得父母就自己那麼一個孩子,未來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這就是三觀不合。
三觀不合其實是很正常的,畢竟不可能兩個人事事都能想到一塊兒。但如果兩個人真的想在一起,就需要尊重對方的三觀,要學會為對方讓步。
現實中往往有太多的情侶或者夫妻走不下去,就是因為一方不但不肯讓步,還不斷地詆譭對方,覺得對方矯情,想得太多,想得都是無用之事。
男人和女人的思維不同,決定了對待事情的考慮不同,這本來是很正常的。
但怕就怕一方明知道自己是錯的,卻死鴨子嘴硬,為了自己的面子,絕不肯低頭。
殊不知,感情就是在這樣的矛盾之中,一點一點地被消耗殆盡,最終分崩離析的。
世界首富貝佐斯前妻、全美最有錢的女人麥肯齊,在結婚25年的時候婚姻一朝瓦解。
曾經她與前夫共同創造了亞馬遜的輝煌,在艱難的創業之初,麥肯齊一人頂十人,撐起了公司的半壁江山,然而貝佐斯背叛了他們的婚姻。
面對這個結果時,麥肯齊一不手撕渣男,二不賣慘也不糾纏。
她以極其體面的姿態,將公司75%的股權以及所有投票權都留給前夫,為他保住了世界首富的位置,自己僅拿走共同財富的25%。
離婚後,貝佐斯和小三滿世界秀恩愛,奢華無度,而麥肯齊的生活卻依舊低調。
她加入了比爾·蓋茨組織的慈善聯盟,每個月捐10億美元,準備把一半資產捐獻於慈善事業,而前夫貝佐斯一年的慈善數額還不到她兩個月的捐款。
貝佐斯追求奢靡,有極強的表現欲,他熱衷於社交場合,但卻摳門自私。麥肯齊內心豐盈,簡樸低調,即使身家過億依舊穿著樸素,她一生致力於慈善事業。
兩人相愛過,一起生活過,想必也為三觀的一致努力過。
當雙方都無法苟同對方時,分手只能是結局。這大概也是麥肯齊能夠用3個月的時間思考後,放棄了大部分財產,結束了婚姻的原因所在。
與其兩個人繼續彆扭餘生,倒不如干脆利索地放彼此一條生路。
當麥肯齊後來遇到了陪她一起做慈善的高中老師時,她毫不遲疑地嫁給了他。
時常看到一些人徘徊在婚姻的門前,她說他不肯給出她想要的彩禮,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他卻覺得既然她愛自己,又何必一定要在婚房上加名,還要求彩禮?
最後兩人以三觀不合為由,不無遺憾地分開了。
然而這並非是什麼三觀不合,不過是肯不肯為對方讓步罷了。彼此做好溝通,坦誠以待,只要有愛情的基礎,最終是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的。
如果非分開不可,說到底,並沒有那麼相愛罷了。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三觀不合,也不必同行。
所謂的三觀一致,其實也並非要求兩個人完全一樣,只不過是能夠求同存異,相互包容和欣賞。
喜歡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三觀才是決定兩人是否能走下去的最重要因素。
而兩個人三觀一致所表現出來最好的狀態即是,久談不厭,相處不累,互相讓步。
如果夫妻情侶之間能做到這樣的形式,才是真正遇到了對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