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說完自己的觀點後,別人立馬接上“其實我覺得”這樣類似的話語;有沒有在意見交流時,看到過對方滿臉不屑的表情,或者一臉凝重,還伴隨著搖頭的動作......無法有效溝通,最後只會導致團隊合作程序停滯甚至人際關係的破裂。
在人際交往中,如何有效溝通是一個核心且困難的問題。無論是在私下朋友聚會,還是在團隊合作中,在你發表意見時,你覺得自己是在陳述觀點,熱心提出建議,但是在他人眼裡,或許就變成了否認、推翻和反駁。
1.
每個人都是意見主體,有個人的觀點和看法,尤其是在這樣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中,現代人的個人意識更加強烈,我們越來越渴望表達,當往往帶來的也是不歡而散。
李誕在一個節目中提到了喜劇行業的一個小門類——即興喜劇,即興喜劇中有一個小原則,叫做“Yes&And”,也就是說,不管別人說了什麼,你都要先說是的,而且,再陳述自己的意見。
這個小原則在人際交往中,尤其是在團隊合作中很適用,能為合作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
2.
我有過一次糟糕的團隊合作體驗,體力、精神上的雙重摺磨,真實地讓我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真不是一件想象中那麼輕鬆的事情。這算得上是我第一次真正參與的全過程創作,從想創意、寫策劃、拍攝、出境,到剪輯,整個作品由我在內的四個人完成。
團隊合作中溝通的困難,在我們一起討論拍攝指令碼時就開始顯現出來了。指令碼創作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實拍經驗,對於我們來說都只是停留在腦海中的想象畫面,每個人想象的畫面不同,想要表現的效果也不同,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挨個陳述,然後再一起討論可行的程度,以及可以採用的地方。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大家圍坐在一起一言不發,沒人主動說話,於是我主動先說我的想法,另外三個人一直面色凝重,平均每說兩句話就被打斷一次,他們開始第一個詞就是“其實我覺得”“其實這樣不好”“其實可以,但是......”,邊說邊搖頭,但是在讓他們提出新的想法時,又開始沉默。
3.
不像是一次團隊頭腦風暴,更像是一次針對說話人的批鬥大會,辛苦了很久,連一句肯定的話,甚至一個眼神都沒有。“其實”是個很不好的詞語,但我們卻在生活中常常使用,以為自己懂得很多,但是也沒能說出有價值的話。
不如把“其實”這個詞換掉,換成“是的,而且”,先表示對對方的肯定,再給出意見或者是陳述觀點,學會從別人的話語中找到有價值的內容,這樣不僅能不斷豐富合作專案的內容,還能起到有效國通的效果。
在人際交往中,最需要的就是換位思考,我們希望自己能得到肯定,別人也同樣希望,或許他的看法的確有問題,但是換一種說話方式不僅能讓他接受改進建議,還能輕鬆愉快地繼續交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