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真哥,我看了你的新課《瞬間自信》,有一些不懂的地方。比方說 “讓你經歷了他所經歷的,你也可能成為現在的他”“人是不能改變環境的”這些都是決定論的觀點。

但你後面又說“人能改變自己”,以及我們現在在學的一切,都是在強調人是有主觀能動性的,而這又是非決定論。

那整個《瞬間自信》的教程內容不是自相矛盾了嗎?還是說有什麼方式讓人同時懷抱兩種信仰來生活而不會產生衝突?

假如真是矛盾的,為什麼這個世界不可以矛盾?

世界是不是就可以是矛盾的呢?

我們是不是能接受矛盾?

其實是同一個問題,我用了3個不同的表達。我問你這個問題,是一個頓悟的機引。你有空可以想想。

人,主要在童年,尤其是0到3歲左右,環境和經歷,對人的心理是有很大影響的;

於此同時,人處於嬰兒狀態,對外部環境的改變能力又幾乎為0。

但,我們改變外部環境的能力,隨著時間成長,肢體力量等大約在二次性發育的時候,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青春期性發育的時候,就長成了。

在這個階段,我們已經能對外部世界做很多影響,是更小的時候,嬰兒期的時候,不可比的。

到了青春期,也就是性發育後,我們生理上第一次具備了一個成年人的條件。所以,心理上就會自然地去尋找真正的自己。不一定能一步到位。但會發生一個集中嘗試。

所謂的“叛逆期”其實是,尋找真實自我的一個集中嘗試期

就是我們從嬰兒開始,在生理和心理上完全依賴父母等成年撫養人,人格上並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依賴大人的,是大人的附屬。

發育成熟之後,我們身體上變成了大人。內心自然也會想要找真正的自己,也就是一個逐步獨立的過程。

這個過程,在大人眼裡,從原來什麼都聽我的,到現在開始不聽話了,就定名成了叛逆期。

不過確實,這個時期,用叛逆這個詞形容也是恰當的。因為在最初的這個集中嘗試期,開頭我們一般會做得很突出很明顯。確實很像叛逆。

不過,有一點注意,這個叛逆期的到來,是一個自發的,自然的過程。不是你某一天主觀意識思想說,從某一天開始,我打算讓自己進入叛逆期了。

甚至,很多哥們正在經歷叛逆期,但自己卻不知道,父母也不知道,導致有一些家庭矛盾,互相責怪對方。

包括還有一些哥們,可能當年第一次叛逆的嘗試被壓制後,在後面的人生成長過程中,會有多次的嘗試。那麼,有人就會說,這是延遲的叛逆期等等。

人的成長,第一步就是生理的獨立,如果生理上依賴別人,到身體上依賴別人,也就是吃喝拉撒需要依賴別人,對於我們內心的成長是一個很大的阻礙。

但吃喝拉撒獨立後,身體上長成了大人,那麼就具備了物理上獨立的實際能力。也就是,如果在幾十萬年前的叢林裡,我們具備了獨自野外覓食的能力。

具體在技能上,心理上是不是能做到, 會不會用,敢不敢用,這是另外一回事,但至少這個能力是具備了。

然後,還有經濟獨立,情緒獨立。也就是,經濟上不依賴別人,情緒上不依賴別人。最後達到人格獨立,也就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能夠安心和自己相處。完整地接受真正的自己。

在逐步探索和尋找真正自己的過程中,你會一步步看到真正的自己是什麼樣的。

這個過程,也伴隨著你對自己的掌握力越來越強。因為你越瞭解真實的自己,就越能掌握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一個東西,想要幹什麼,其實並不是我們真正的自己的意願,而是受了外部的,非真我的影響,然後誤以為這是我們要的。然後花費了自己巨大的代價去換取這個其實我們不要的東西。

這個迷失的狀態,其實我們對自己的掌握能力是很弱的。

當我們能覺察到正在影響自己內心的這些影響,覺察到自己內心的變化和工作流程,我們對自己的掌握能力就越強。

當我們對自己內心的掌握能力越強的時候,我們對外部世界的影響力也就會變得越強。也就是改變環境的能力越強。

人是被環境所塑造的,但同時人也是可以改變環境的。

不知道有沒有回答到你想問的?

你的哥們,

成真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吳孟超很感人的語錄,道出了他一生最大的幸福,令人敬佩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