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藻
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寫過一句詩:
弓在箭要射出之前,低聲對箭說道:“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
這是一句非常具有哲理的詩句。
弓和箭本是一體,箭可以自由飛翔,但它必須透過弓的努力彎曲,才可飛向目的地。雖然弓無法像箭一樣自由,然而,如果弓也是心向自由,那麼,它便願意努力彎曲自己的身體,給射出的箭以奔向自由的力量。
而弓在將箭射出去的一剎那,自己也恢復到了放鬆的狀態。
弓和箭的關係,在於懂得放手。
人際關係也是如此。
好的人際關係,正如弓和箭。誰也離不開誰,卻都有各自的自由。
有時候,好的關係不是控制和擁有,而是放手和信任。
沒有人可以安排別人的幸福
“女兒已經不再和我說話了。”
一位母親哽咽抽泣地和心理師講到。
大學畢業後,女兒應聘到了一家非常不錯的工作單位,女兒很喜歡。可是,因為單位在上海,母親不捨得放手自己的女兒去那麼遠的地方,於是強烈反對女兒接受這份工作,並且還在本地給女兒安排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
從此以後,女兒像變了一個人,每天如同行屍走肉般在單位和家之間往來。以往開朗的個性,現在變得沉默寡言。
後來,在一次激烈的爭吵中,女兒歇斯底里地衝媽媽喊道:“我已經完全被你毀了!再也彌補不了了!”
從此以後,家裡少了歡笑,只有無邊的寂靜……
英國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說:“沒有人真正瞭解別人,因此,沒有人能真正安排別人的幸福。”
在所有的關係中,正面的能量只能是愛、支援和守候,而控制和依賴,只是打著“愛的名義”,滿足自己心中的殘缺。
無論是母女,還是夫妻,我們必須首先承認的是,我們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把對方當成我們的私有財產,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擁有感覺和喜怒哀樂。
畢竟,人生路要靠自己走。如果父母什麼都代替,孩子未來不僅喪失了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同時也失去了對生活和工作的熱愛。
一個什麼都不愛的人,她又如何學會愛自己呢?
不要總說“我愛你”,其實,我需要你的支援
有位朋友說:“以前小時候不聽話,媽媽總是急得直哭。她一哭,我就產生內疚感,然後就什麼都聽她的,讓我做什麼都行,只要她高興。”
等長大以後,朋友才發現,大部分時候讓我們感覺內疚的事,其實並不是自己的錯。我們很在乎家人,也很在乎自己的愛人、朋友,可是,到後來我們會發現,我們在一段關係中開始因為“愛”而不斷妥協的時候,離心中的“怨恨”也就不遠了。
紀伯倫在《先知·論孩子》一章中寫道: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瞄準無限之旅上的目標,
用力將你彎曲,以使他的箭迅捷遠飛。
讓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既愛飛馳的箭,也愛穩健的弓。
紀伯倫在詩句中描寫了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只有弓肯彎曲,給箭以力量和支援,箭才能自由的飛向目標。
放手吧,箭在弦上,蓄勢待發!
放手不是不愛,而是換了一種方式去愛;放手也不是漠不關心,心灰意冷,而是站在適當的位置,給予對方需要的幫助和扶持。
馬克思說:“一切人的自由是每一個人的自由的條件。”
也就是說,如果別人不自由,你也會被束縛。所以,學會放手,讓愛的人選擇自己的道路,也是自己成長的開始。
從今天開始,不必再擔憂他人,而是學會照料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樣多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