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關係,又叫親密關係。
為什麼是親密關係,而不是責任關係、付出關係、義務關係?
顧名思義,維繫兩性關係最重要的是親密感。有親密感,兩性關係自然能維持下去;沒有親密感婚姻,通常有兩種結果,出軌或離婚。
那親密是什麼?是兩個人之間彼此有呼應,情感能量可以流動的狀態。
比如,妻子想吃蘋果,丈夫開心地把蘋果遞過來,這就是親密。
如果是妻子覺得有義務為家人付出,每天為丈夫、孩子削好蘋果,並要求他們必須吃,因為書上說蘋果營養豐富。
這樣的過程中就沒有親密,即使削一輩子蘋果,也不會創造幸福流動的感覺。
真實的情感需要不被看見,無法流動,情感的河流日漸乾涸,出軌或離婚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人的內心深處渴望親密,就像魚兒渴望水一樣,在婚姻中總是得不到,最終只能外求。
是什麼阻礙親密,讓許多婚姻變成“非親密關係”?
童年,沒錯,我們的一切都可以追溯到我們的童年。
由於產假過短、隔代撫養、科學哺乳、定點入睡、睡眠訓練等種種原因,母親背離了母性本能,不能按需餵養,不能及時迴應嬰兒,嬰兒與母親的親密依戀得不到滿足,不得不過早學會自我安撫,導致了一批又一批精神上的“失聯孤島”。
那麼不幸童年寫給我們的“魔咒”可以解除嗎?
當然!我們只需要在生活細節中不斷覺知。
比如做飯時,可以問問自己,我想要做這頓飯嗎?
如果想要,就帶著愛,享受自己給家人做飯的感覺。
如果不想要,出去吃或者叫外賣,也是很好的選擇。
同樣做一件事,我們可以選擇是活在為別人付出的妄想牢籠裡,還是為自己而活的自由意志中。
成年人之間,不存在拋棄與被拋棄,只存在合適與不合適。
無須再去討好對方,只需要盡情為自己創造豐盛、親密、流動的生命體驗,自然能夠建立起親密流動的關係。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