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七夕節,逢人都說這是大人的節日。

但是身為父母,如果家裡小朋友問起,七夕節是什麼日子呢?我們該如何解釋呢?

我剛剛問了下五歲的女兒,什麼是愛情?

她想了想說:

爸爸下班回家,會給媽媽做最愛的紅燒肉,我覺得就是愛情;下雨天,爸爸會跑到公司樓下給你送傘,也是愛情;還有爸爸睡覺時候總摟著你,就是愛情。

聽完孩子的稚嫩的陳述,我不禁莞爾一笑。反過來問她:你覺得跟爸爸媽媽在一起幸福嗎?

她瞪大了眼睛,小眼神裡放出了光芒:

真的好開心!如果可以帶我去看海豚遊樂園,我會天天開心的蹦蹦跳跳!

我一邊沉浸在小孩子的跳躍思維,一邊想起了知乎上一個提問:有一對秀恩愛的父母,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大的底氣

《父母愛情》是一部經久不衰的“神劇”。它講述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一對年輕男女,江德福是個沒什麼文化的農民軍官,安傑是個愛好浪漫的資本家小姐。

本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在現實中從相戀,到婚後子孫滿堂的故事。江德福和安傑差異太多,但卻彼此一直在互相遷就、互相成全,共同努力把幾十年的日子過的溫馨又甜蜜。

安傑不習慣上公廁,江德福就在自家院裡,給安傑修了個廁所;安傑愛喝咖啡,江德福儘管不喝,但每次外派出差,都會給安傑帶回一袋咖啡。同樣的,江德福喜歡饅頭稀飯,之前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安傑,便學著和麵做飯。

有一次,江德福被安排去了艱苦的海島,安傑放不下心,緊隨其後。她在那裡脫掉了高跟鞋,把旗袍壓進了箱底,學習用扁擔挑水,用搓衣板洗衣服,努力適應簡樸的生活。

他們後來五個兒女,雖然不富裕,卻始終被父母的愛耳濡目染,一生都在被愛中滋養。在很長一段成長期,他們受父母言傳身教,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樹立了健全的三觀。

現實中,很多家庭做不到《父母愛情》中那樣。有媽媽說,結婚後跟老公的關係,要麼死水一片,要麼刀光劍影,唯有孩子是生活的寄託。

他們經常會說一句話“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跟你爸爸離婚了”“以後你長大可別像媽媽那樣啊,跟這種人過日子還有什麼盼頭”……

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往往容易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孩子性格容易敏感、急躁,長大後也會對自己婚姻生活有所擔憂。優質的家庭,夫妻關係應該排第一位。夫妻關係好了,親子關係、婆媳關係都會跟著好。一個被兒子捧在手心的兒媳,婆家人總會敬重三分。

那麼,在瑣碎的家庭生活中,夫妻兩人該如何得體的秀恩愛呢?

做到3個動作這樣的家庭會更幸福

1、對愛人少一些指責,多一些讚美

有句話說“脾氣來了,福氣就走了”。孩子對父母的關係其實非常敏感,只要目睹過父母互相指責對方、甚至到動手的孩子,多少會造成心理創傷。

如果夫妻雙方感覺要產生爭執,一定要關上門,在自己房間裡解決,不要將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如果沒控制好情緒,在孩子面前不小心發生爭執,事後也一定要向孩子道歉並解釋情況。

讚美的話,更需要多學、多練。比如晚飯做好了,爸爸可以對孩子說:“你媽媽做的飯真好吃,將來你也要像媽媽一樣心靈手巧。”爸爸修好了桌子,媽媽可以對孩子說:“你爸爸動手能力真棒,以後你也會像他一樣能幹。”

畢竟“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2、對家事少一些獨斷,多一些分享。

心理學上有個手錶定律:當一個人有一隻手錶時,可以知道是幾點鐘,當他同時擁有兩隻手表時,卻無法判斷準備的時間。有兩隻手表,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對自己失去信心。

家人的態度,就好比孩子手腕上不同的手錶,困擾他們的是,不知道該聽誰的,在這樣的壓力下,只會逼迫孩子違心選擇做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

當夫妻雙方在家事上達成一致,永遠出於統一戰線的時候,在孩子心中的權威感也就樹立起來了。也正因為媽媽的堅定、爸爸的理解,孩子們才能玩的開心,學的努力。

3、永遠別害怕表達愛意,多一些牽手和擁抱

中國人的傳統基因中,以及老一輩的愛情中,說“愛”是很難啟齒的,總覺得表達愛意有些不好意思。其實現在網路的快速發展,孩子遲早是要明白相愛是怎樣一回事。

有次去同事家做客,他家四歲的女兒見到我會說:“阿姨,你是來找我家大寶貝和小寶貝的嘛?”原來大寶貝是爸爸,小寶貝是媽媽,而女兒是家裡的寶貝疙瘩。

爸爸下班回家,女兒還會學著媽媽口吻說:“親愛的回來啦!”

這種親密立馬感染了我!一個親密的擁抱,一句簡單的讚美,一句恰當的情話,都能給孩子帶來極大安全感。

最後,送給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一句話:“只有在見過好的感情是什麼樣,才知道如何健康地經營愛。”

今天,儘量愛吧,不只是七夕這天!還有今後的每日每夜,唯願你們的廚房有煙火、客廳有笑容、臥室有擁抱。無論孩子長大後經歷什麼,在他身後,總有那個溫暖牢固的依靠!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可能會招人罵|202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