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圖:網路

《婆婆的鐲子》中,劉茵好不容易嫁過去、所以變著法子討好婆婆。

婆婆過生日時,她也很努力在為她製造喜悅。

可是看來看去、發現婆婆心裡眼裡只有女兒,種種言行都讓劉茵心寒。

無論她怎樣費心費力對婆婆好、也不過是自己的一廂情願。

婆婆對她的戒備,婆婆跟她之間的距離、似乎永遠也無法消除。

她們無法做真正意義上的好婆媳,也不可能成為“不是母女勝似母女的狀態”。

劉茵大概也接受了一個事實:婆媳就是婆媳,怎麼也敵不過母女。

不過前半句比較對,後半句沒過多久又讓她打了一次臉。

因為正當她心灰意冷時、自己的親媽來看她了。

從小就被原生家庭盤剝的劉茵,又一次習慣性警惕了:從不關心她的母親,這又唱的是哪一齣呢?

第二天早晨,劉茵看到母親在廚房裡忙碌。見到她,就笑嘻嘻地端出熬好的雞湯。說自己五點就起床去買老母雞,只為女兒能喝到熱乎乎的湯。

母親還請婆婆一家吃飯,又給女婿介紹客戶,每件事都做得得體大方,這讓劉茵戒備的心理漸漸放鬆了。

這天劉茵回家,見母親正試圖開啟自己的保險箱,立即發起火來。

母親拿出一個金鐲子、說是看到女兒因為婆婆給的玉鐲子鬧出諸多不愉快,她心裡很難受,於是到金店買了個最重的金鐲子專程給女兒送來。本想給她個驚喜,沒想到被誤會了……

戴上母親給的金鐲子,劉茵不禁淚流滿面,那一刻她覺得:的確是再好的婆媳感情也敵不過母女之間的親情。

然而很快她就聽到父親給母親的電話,說到父親因為工作關係需要一塊好玉。

劉茵只好如實告訴母親,那個婆婆給的玉鐲子、已經被她還給了婆婆的女兒。

得知真相的劉媽,索性跑到女兒的婆婆家,想當面要回那隻本屬於劉茵的鐲子。

一言不合,兩個老太太針尖對麥芒地扭打起來,搞得局面失控。

劉媽費心盡力演了一場戲,女兒以為是母愛,結果是為了她的兒子。

原來她還是惦記得到那隻價值不菲的玉鐲子、然後換錢給兒子買房。

這樣處心積慮又吃相難看,還是為了變相地盤剝女兒、貼補兒子。

如同樊勝美、房似錦、蘇明玉,以及《我的姐姐》中的姑媽和《喬家的兒女》中的葉小朗,劇中的劉茵,是另一個被原生家庭剝削的孩子。

不想被盤剝,就要起而抗之,具體辦法因人而異,但首先都要從思想上認識到自己的處境,並逃離出來。

以下兩點就可以當作參考方式:

一、遠離那個家

俗話說“五個手指不一般長”,家裡有幾個孩子的,總有被父母偏愛或疏忽的。

小事上不那麼公正,有時還可以理解。

但大事上父母有明顯的偏向、受欺負的那個孩子就應該早為自己打算了。

特別是那些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的情況,對女孩傷害真的很大。

因為那種父母養女兒、只是為了給兒子謀福利。

一旦有這個想法,家裡這個女孩子的生活就會一言難盡了。

比如房似錦,只因為是女孩子,一生下來就被母親扔到井裡,是爺爺救了她並養大她。

有時這樣的孩子能活下來已屬不易。

不過多數情況是:越艱難,越頑強。

如同“光腳的孩子跑得快”,這樣的孩子懂事早,珍惜一切成長壯大自己的機會。

但是也有許多女孩心軟,或是被訓練成了奴性思維。

父母以及哥哥弟弟的要求、也們會無條件應允,於是形成一種“自己拼了命賺錢、卻都是在為兄弟賣命。

關於這一點,《喬家的兒女》中那個不怎麼討人喜歡的葉小朗,其實就是對的。

她明白父母的心思像蛀蟲一樣,所以早早跟他們簽下協議,先讓他們送自己上大學。

我想她並沒有真的想履行那個上了大學就幫弟弟買房、出錢結婚的許諾。

所以她會繼續拼命學習,努力考託福出國,為的就是遠離那個原生家庭。

這個過程中,她等同於利用了一下喬一成,跟她戀愛結婚,只是需要一個過渡,或是需要人陪,或是需要人照顧,或是需要人支援幫助。

最終她是要走的,這是她一開始就有的打算。

或許有人覺得,她這樣對父母和弟弟也不對,畢竟父母辛苦養育了她。

但是切換角度看,父母生她養她那是義務,讓她上學也是義務。

談條件為了兒子不管女兒將來如何生活,自然是父母更不對。

所以葉小朗遠離了那個家,看起來自私,其實也是自救。

若那些生在重男輕女家庭的女孩都能做到這一點、也算是幸運的了。

要是遠離不了,他們就會像蝗蟲一樣、一生都想吸附這個女孩的辛苦成果。

她若能力強大,在不影響自己生活的狀況下幫扶一下父母兄弟,那可以。

但凡她也活得很不容易,她就有權利選擇逃離。

遇到這種沒有愛、只有利用的家庭,就只能自己努力一點,強大一點,然後離家遠一點。

那樣的時候,心情好就幫助一下,自己也不怎麼樣,那就不去管。

畢竟這也是被迫的,誰不希望自己能跟父母親人相處愉悅,感受家庭溫暖呢?

感受不到,只能感受到傷害,逃離也就是首選的自我保護方式了。

二、即使願意幫助,也要有原則

有句話說:他造他的孽,我積我的德。

也可以用在這種事情上,若這個女兒長大後,能力不錯,混得還行。

父母兄弟又真的在困境中,那麼他們接濟他們一下也應該。

但是不能直接成為了他們手中的“搖錢樹”,不能沒有底線地任他們以各種藉口明著暗著要錢要物。

念在德行上需要對父母盡孝,所以在能力許可的範圍內,適當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或困境。

但凡自己還在掙扎著求生存、那也最好量力而行。

不能像樊勝美那樣,一邊哭著透支工資,一邊填補家中的窟窿。

為滿足父母的要求變身“撈女”,且一心找個“金龜婿”來幫自己這個爛包家庭。

這種不替自己考慮、又縱容家人的行為,也是不對的。

所以說,美德應該有,但幫扶要有度,原則更是不能丟,否則一生都得生活在泥潭裡。

因為有些原生家庭的索取沒有盡頭,會像個無底洞。

女兒掙再多的錢給他們、都沒辦法讓他們滿意,只會習慣性地坐享其成,得寸進尺。

10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等待何嘗不是一種成熟,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