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為00後的大學生,剛剛步入成年。在外地上學與父母的溝通變得少了,成為”大人“的我,有許多一直埋藏心裡不敢說的話,想告訴父母。今天我寫此文章想告訴在座父母,我們的心聲。 同時下文也將進行分析我們的心理。
一,“爸媽,請相信我!”
作為孩子我們每天幾乎都得犯錯,我們有時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也不想犯錯誤惹爸媽生氣啊,但有時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父母你們罵我們,打我們,我們知道錯了,我們也心甘情願被打,也願意做保證,你們得相信我,我立下決心下次不會再犯了。但是父母有的會相信,有的不會相信。這個有點複雜 ,舉個例子更清楚我意思:
有次在小學放學在家吃晚飯,父母問我作業寫齊了嗎?我當時想著打遊戲,就說了寫齊了。到了第二天,老師打電話給父母說我回家沒有寫作業。我到了家,父母二話沒說就暴打我一頓,我也保證下一次不敢了。這並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第二天,父母問我作業寫齊了沒有?我說寫齊了。他們並不相信,要求我把作業拿給他們檢查。第三天放學後沒有佈置作業,父母依舊問我,我說今天沒有作業,他們不信,我讓他們相信我,我也做了保證,他們還是不信我,他們堅持要打電話問老師。結果呢?打完電話父母來了一句:“今天倒是沒有騙我。”
對於父母,可能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不經意間的小事,對我而言備受精神上的打擊,給我留下心理陰影,影響非常的巨大。可能很多家長認為我危言聳聽,下面我客觀的分析上述內容。
首先,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在孩子的心目中,也最想讓父母相信自己,當父母不相信自己的那一刻,孩子的心備受打擊,“他們不相信我,我最信任的人不相信我啊!”對於大人來說這不算什麼,但孩子一直依賴的物件不相信自己時,孩子會感覺到失去了很多很多東西,也失去了安全感。如果不解決,這個種子將會慢慢發芽,直至與父母產生隔膜,孩子想要的就是一種信任,一種態度。孩子是固執的,往往會認定一件東西,一個奇怪的理由, 作為自己心理的安慰,這是孩子的天性。
其次,很多父母想說,“我怎麼能相信孩子?他經常欺騙我,難道騙一次,我就相信一次,然後再被騙?作為父母。我們也很痛心。”對於這個回答,我給出最好的做法是:請相信他,並且引導他。因為不相信和信任的行為的作用力是相互的,父母信任孩子的同時,也會給他們做出好的榜樣,孩子的性格受父母的影響很大,久而久之,就會潛移默化不在欺騙。另外,父母還要善於引導孩子,比如說父母的相信和孩子的欺騙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愧疚,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抓住這一心理語重心長的教導孩子。我相信孩子受這樣的父母影響,不僅父母孩子關係變得和諧,而且孩子怎麼會不做出改變?乃至對他以後性格品格方面的培養,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二,"爸媽,請你們能傾聽我的煩惱。“
說出來也不怕被笑話,在我上一年級的時候,天天愁眉苦臉的,內心也不知為何壓抑,我姐姐看出了我的不對勁,問我:”你最近想在想什麼?“我當時毫不猶豫的回答:”想死。”現在想想記憶尤新,這樣的問題我不止一次這樣回答,我也曾經離家出走未成功。現在大了,和姐姐談論過這件事,我問她你當時怎麼想的,她當時說:”聽到這個答案很是驚訝,但也沒有想太多,你那時太小了,能知道什麼?"
我現在也能聽到很多人說:“孩子還很小,能知道什麼?”我不認同這個說法,因為大人有大人的煩惱,小孩也有小孩的煩惱。二者不同的區別是,大人的煩惱自己清楚,且事情難已解決;孩子的煩惱自己都不清楚,不易挖掘但好解決。
因為成績差,每個人都給我很大的壓力,加上那時我也有點輕微抑鬱,什麼事都憋在心裡。孤獨感不免湧上心頭,我沒有一個可以傾聽的物件,或者說不知道如何去傾述,即使找到父母聊天說些心裡的煩惱,父母也覺得小孩子知道什麼?
在這裡我想對在座父母。尤其是留守兒童的父母親,多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幫孩子排憂解難,有利於增進父母孩子之間的感情,和性格的養成。
三,"爸媽,你們辛苦了“
這是我最想對父母說的話,我回想起來,從來沒有和父母說過慰籍的話,很是內疚。我時常感受到父母的溫暖,父母的關心和愛,如果問我世界上什麼是永恆的純在,我想便是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