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餘華的長篇力作——《文城》。
人生就是自己的往事和他人的序章。
從承諾到責任,每個人都在尋找,也在盡力完成。
可人生註定無法完美,努力過,就足夠。
法國《世界報》稱餘華為現代中國的巴爾扎克,德國電臺把他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
從1998年開始寫,到2021年出版,斷斷續續寫了20多年,這就是餘華的最新著作《文城》。
距離上部作品《第七天》時隔8年,大家驚呼那個《活著》的餘華又回來了。
小說講述一個愛而不得的故事。北方漢子林祥福傾其一生尋找妻子小美,卻始終未果。
因為一個人,尋找一座城。走遍千山萬水,依然孤身一人。
周國平說:“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協。不肯妥協,和自己過不去,其實是一種痴愚,是對人生的無知。”
不圓滿,是人生的常態。
人生,就是一邊向不圓滿妥協,一邊在不圓滿中繼續前行。
愛而不得,何必執著主人公林祥福出生於北方的一戶殷實之家,父親是鄉里唯一的秀才,母親是舉人之女。可是,父母雙雙早亡;5歲時,父親去世;19歲時,母親病亡。父母不僅留下了大量土地和宅院,也留下了飽讀詩書、勤儉持家的品質。13歲時,林祥福跟隨管家下地視察,像佃農一樣幹活。他繼承了父親的木工愛好,到處拜師學藝。無論是軟木器匠,還是硬木器匠,無一不精通。有一天,一對自稱兄妹的南方人請求住宿一晚。第二天,妹妹小美病倒,哥哥阿強請求他暫時收留妹妹,自己先行離開。阿強久去不歸,小美和林祥福日久生情,結為夫妻。林祥福向小美展示了自家從祖輩積攢下來的金條。不久,小美離家出走,捲走了一半的金條。半年後,小美帶著身孕回來了。對於失而復得的愛,林祥福毫無怨言,倍加珍惜。他說:“如果你再次不辭而別,我一定會去找你,就是走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你。”
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就是人的內心,走不出自己的執念,到哪裡都是囚徒。
小美兩次欺騙林祥福,而且捲走一半家產,他卻一往情深地愛她,背井離鄉地尋她。他一生漂泊異鄉,忍受孤獨寂寞,等來的只是獨自淒涼,抱憾終身。自古深情留不住,多情總被無情傷。無論是在北方老家,還是在南方溪鎮,林祥福物質優越。他本可以重覓佳人,再續良緣。可是,他走不出自己的執念,也就與幸福無緣。林語堂有句名言:“明智的放棄,勝過盲目的執著。”人世間,不是所有的事情,你努力堅持了,就有回報。如果發現一條路走不通,那就拐個彎吧。放下執念,才能收穫人生。放下一棵樹,才能看到一片森林。貪求圓滿,遺憾更多溪鎮沈家的織補生意遠近聞名,精打細算的沈家想給家中獨苗阿強招個童養媳。因此,家庭貧寒的紀小美十歲時就進入了沈家。婆婆不苟言笑,惡言厲色,小美勤快能幹,謹小慎微,活成了婆婆期待的樣子。由於一次拿錢接濟弟弟,小美被婆婆無情地休了。阿強魂不守舍,但是無可奈何。3個月後,忍無可忍的阿強偷了家裡的銀子,接了小美,去闖蕩江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沒有銀兩卻無奈。花錢如流水的短暫幸福之後,是兩手空空的惶恐。他們準備去京城投奔姨夫,卻對姨夫的情況一無所知,猶如大海撈針般渺茫。恰巧借宿在林祥福家,富裕又老實的男人,似乎是上天賜給的機遇。於是,小美不失時機地病倒留下了。幾個月後,小美偷了金條,去和阿強會合。路上,小美髮現自己懷孕,執意回到林家為他留下骨肉。然後,再次離開。浪子回家,婆婆早已病故,臨死前對小美念念不忘。公公也臥床不起,溘然長逝。曾經紅紅火火的家,變得一片蕭條。小美和阿強沉淪在過去的日子裡不作掙扎,織補鋪歇業,生活也停擺,如同進入垂暮之年。聞言林祥福帶著孩子找到了溪鎮,他們閉門不出,避而不見。坐吃等死的兩個年輕人,在一場大雪祈禱中,活活地凍死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家人和睦、生意興隆,卻落到家破人亡、斷子絕孫的境地。究其原因,苛求圓滿才是禍根。
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人生難有圓滿,生命總有殘缺,但有知足的快樂。花看半開,酒飲微醺。人生不求圓滿,小滿即是圓滿。正如大衛.塞林格在《麥田裡的守望者》中所寫:“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放下圓滿的執念,珍惜擁有的小滿,改變能改變的不滿,接受不能改變的殘缺。人生不圓滿,未必是遺憾。願你歷經千帆歸來,依然熱愛生活。樊登老師,解讀360+本好書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