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為什麼父母拼盡全力,孩子卻依舊很平凡?”
視頻得到了6.5萬點贊量,還有1.2萬個評論。在一萬多個評論中,80%的父母都認可“孩子健康快樂,有個一技之長,能養活自己就夠了”,不需要成為驚天動地的偉人、名人。
而剩下的20%,依然對孩子的未來寄予厚望,希望他年入幾百萬,成為新聞裡播報的人上人、大街小巷熱議的焦點,光宗耀祖。
希望孩子上進沒有錯,但有句話叫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妄想孩子大學畢業三五年就成龍成鳳,在一個行業裡有傑出的建樹,幾乎是白日做夢。
育兒界一個殘酷的真相是,即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二十年中,付出了所有,犧牲了自我,孩子依然會極大概率成為人群中毫不起眼的普通人。
很多很多人,一輩子做著可隨時被替代的基礎工作,為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精打細算。拼盡全力,卻只用潦倒了卻這一生,跨越階層遙不可及。
凡事皆有因果,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選擇的失誤:在競爭激烈的行業,陷入內卷的漩渦
最近幾年互聯網很流行一個詞,內卷。大致意思是,當資源有限時,個體不得不付出更多,才能在競爭中取勝以爭奪資源,最終導致所有參與者的收益/努力比特別低。
最典型的就是醫生這個職業。當所有人都知道醫生工資又高又穩定,能給家人帶來便利,還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後,報考醫學生逐年增多,競爭太激烈,結果本科生不得不通過讀研讀博,來爭奪三甲醫院的有限名額。
事實上,據身邊一個三甲醫院的醫生朋友說,本科畢業的醫學生,其實經過正規醫院3年的規培,完全能掌握日常80%的疾病診治,讀碩士博士的性價比太低了。
教育也是類似的道理。當父母經濟條件上來以後,都不會滿足於只讓孩子完成學校裡的學業和考試,而是報補習班、五花八門的興趣愛好班,讓孩子比自己那一代人更加優秀。
然而其他父母也是這樣想的。報更多的補習班、興趣班,請更高級的優秀老師一對一,帶孩子出國旅遊增長見識,讓自己的孩子超越其他人。普通條件父母的孩子,相比之下有什麼優勢呢?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內卷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個體越勤奮上進,內卷越顯著。
內卷是社會趨勢,一個人很難對抗社會群體的力量,這也導致努力的性價比越來越低。但如果選擇躺平,對抗社會趨勢,不僅不會脫穎而出,還會往下掉入更低的層次。
所以這個時候,恰當的選擇就顯得格外重要。
有的人從小習慣了高競爭,並從競爭中獲得了利益,就誤以為只有跟最厲害的人競爭成功,才能算得上優秀。事實上,真正聰明的人會選擇一條競爭不太激烈,收益又很豐厚的道路,結果輕而易舉就獲得了成功。
在慘烈的紅海中拼盡全力,殺個你死我活,還不如早早進入人煙稀少的藍海,快速佔領市場,建立自己的王國。
舉個例子。在日本紀錄片《人生七年》中,有個長得很好看的女孩叫貴子,貴子出生在東京,父母經濟條件很不錯,妥妥的中產階級。
或許是父母很嚮往文化人但自己又不是,不僅從小命令貴子要考上重點初中、重點高中、名牌大學,還讓她同時學習七八種興趣愛好,每天忙得不能安心吃飯和睡覺。
結果貴子在學業上從沒達到過父母的要求,畢業後找工作也很不順,最後成了一個時刻謹小慎微、對客戶低眉順眼的高級服務員,空姐。
名校高學歷聽起來很有面子,但貴子從小家境優越,自己外表也很突出(成為空姐也證明了她的長相身材和氣質都不錯),完全沒必要跟各種不要命的學神學霸比拼考試。
還不如從小就專研一兩門才藝,學十幾年,走藝術路線,不管是學鋼琴大提琴,跳舞還是畫畫,即使不能成為國際知名的大藝術家,最差也能憑藉父母的資助,創立一家藝術培訓班,一輩子享受藝術的薰陶,輕盈又自由。
對於貴子來說,明明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卻不得不為錯誤的選擇一輩子買單。這是她的悲劇,也是父母決策失誤的佐證。
在如今的中國,類似的現象太多了。臨床醫學、計算機、法律、會計都是超級熱門的專業,報考的人一年高過一年,而市場的需求量並沒有同步上升,最終就業單位掐尖錄用,成績中下的人只能另謀出路。
然而他們把多年的時間耗費在沒有結果的事情上,無疑是在浪費青春。
2.父母的操控:你的感受不重要,我的面子才重要
一位媽媽回憶自己養孩子的心路歷程:
幼兒園的時候,看到女兒這麼聰明,是清華北大的苗子;上了小學,感覺可勁培養培養,清華北大沒問題的;上了初中,後悔讓她沒學個特長,文化課那麼高,重點大學還是可以的;上了高中,能上一本線,工作穩定就好;高三,這貨能考上本科就行。
聽起來有些好笑,但是很現實。
這位媽媽的慾望降級,背後體現的其實是父母對孩子未來的操控心理。操控孩子,一方面是表達對孩子成長的關切,更深層次的,是為了防止孩子讓自己丟面子。
可以說,很多人生孩子養孩子,就是為了讓孩子給自己掙面子,彌補自己年輕時的遺憾,並不是真的想讓孩子領略世間的繁華,探索自我成長。結果,父母使了很大勁,但真正作用到孩子身上的,很少。
看過一部電視劇,一位母親在二十多歲的時候,丈夫意外離世,她選擇終身不嫁,獨自將兒子撫養長大。
母親沒文化,找不到賺錢的好工作,只能靠給別人綁螃蟹賺辛苦錢。由於吃了沒文化的苦,她對兒子的學習要求特別高,拿不到第一名就要五花大綁地打一頓。
在這位母親看來,自己對孩子苛刻是為了孩子好,長大後會感激她的。但是在孩子看來,拼命學習拿第一,不過是為了完成任務,討好可憐的母親,讓她有些許安慰。
母親覺得自己為兒子犧牲了一輩子的幸福,很偉大,兒子卻把母親當成是壓迫自己的惡魔,他恨極了母親,希望跟她斷絕關係。
最後,兒子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名校,但是也走上殺人犯罪的道路。在詢問室裡,他對雙手生滿老繭、一臉滄桑的母親吼道:你根本不在意我,只是想讓我出人頭地,為你爭光,你才是真正的殺人兇手!
很多家庭的親子關係也是如此,父母24小時繃緊神經,把孩子逼到精神崩潰的邊緣,不過是自己過不了那道坎,根本談不上有多愛孩子。
一個關愛孩子的家長最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我覺得有位家長的發言堪稱標準答案:在監督孩子正常學習之餘,努力賺錢,給孩子買房買車攢家產,不逼孩子,逼自己。
每個人能控制的只有自己,沒法控制別人,也沒理由控制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3.成功的關鍵: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內在驅動力
前面說完選擇和父母的控制慾,其實這兩點還不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或者說,這兩點即使做到了,只是省掉了一些麻煩,成功的概率還是不高。
很多父母拼盡全力,孩子卻依舊非常平凡,最核心的原因,是沒有幫助孩子找到他的內在驅動力。
一個沒有背景、沒有資源,家裡條件也很一般的孩子,要做什麼工作,才有可能走向成功,擺脫平凡的宿命?這個問題,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問過一個長者,他當時50歲,是一位世界500強的副總裁。他是這麼回答我的:
一份很好的工作,最好是同時滿足市場需求、你有能力、你感興趣這三樣,也就是這三項的交集。
有人說,努力可以打敗天賦,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然而,一個天賦一般的人,經過持續多年的努力,也最多能達到優秀,遠遠達不到卓越、創新的地步。
高中期間,晚睡早起、題海戰術的學生多的是,但考上清北復交的少得可憐,有的人聽一遍即可領悟,有的人做十道題目還是不能靈活運用,這就是天賦的差距。
天賦高也是能力的一種,在別人絞盡腦汁學習的時候,不費吹灰之力就悟透了真理,這就是最強的能力。
而能力和興趣,並不是相互獨立。很多時候,一個人能力越強,越容易得到正反饋,興趣就會越來越高,而能力不強,遲遲看不到結果,興趣也會逐漸消散。
從這裡可以推斷出,能力的高低,與天賦有著極高的關係。因此,父母需要在孩子幼年期間就挖掘出最擅長的地方,結合市場需求,投入金錢和精力,在時間的累積下,就能很大概率讓孩子取得成就。
事實上,不少父母也是這樣做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設定一定期限,讓其不斷嘗試各種興趣愛好等活動,挑選其中表現最好的一兩個,加大投資,進行十幾年的針對性培養。英明的父母,很少會讓孩子在大學畢業後摸爬滾打,獨自探索職業規劃。
在改革開放初期,或許後者還有一定成功的機會。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每條賽道都有很多人,只有早早地為孩子做好規劃,並一步一步實施,才有可能擺脫平庸的結局。自己什麼都不做,卻一味要求孩子出人頭地的父母,其實很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