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的調和到底有多難呢?
親子關係的失敗,就是父母教育的失敗。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教育的影子。
有一個小男孩來諮詢我,他告訴我,他的媽媽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喝酒砸桌子。他很害怕他不知道他的媽媽為什麼會這樣。
我問原因是什麼呢?他告訴我,因為媽媽今天早上做了一桌豐盛的早餐。讓他去吃,他那時候很困,想睡覺,不想吃飯,就拒絕了。可是媽媽表現的很生氣,於是他硬著頭皮去吃。
他吃的不多,但是他媽媽卻讓他要吃光,他真的吃不下,就說不想吃了。他的媽媽很生氣。當著他的面把所有的飯把所有的碗筷扔在垃圾桶裡面了。
拿了一瓶酒把自己鎖在房間裡了,他能聽到砸桌子哭泣的聲音,他不明白他的媽媽為什麼會生氣?
和他聊天中得知他的媽媽是一個女強人,每天做著生意很忙。根本沒時間顧家,也沒時間顧及他。他每天都是點外賣的,很少吃媽媽做的飯。
他的爸爸呢是一個三不管,不管家,不管媽媽,不管他,每天就是喝酒。他說他覺得他媽媽做的飯並不好吃。其實他覺得他已經習慣了沒有爸爸,沒有媽媽吃外賣的日子。
我和他說你媽媽這樣做其實是為了彌補你。他是覺得太虧欠你,所以想在還有空的時間你做點什麼? 他說他已經習慣了這樣。他媽媽小時候也沒有為他做過,所以他覺得維持原樣挺好的。
我告訴他很多時候並不是父母不想做,而是生活不得為之。他們想要給孩子物質生活,就只能缺乏他的精神生活。滿足精神生活就要缺乏他的物質生活。做不到兩全其美。
母親有錯,孩子的冷漠是媽媽教育的失敗。
不懂如何搞好親子關係?
孩子覺得媽媽可有可無?這就是做母親的失敗。我告訴他,沒有一個母親不愛一個孩子。
溫暖有愛的孩子,通常他們的母親就是溫暖有愛的。而冷漠的孩子,他的母親就是那樣的。
母親在錯誤的時間來彌補自己的遺憾,本身就是錯誤的。
親子間的代溝,無法避免的。
什麼是代溝?代溝是指兩代人應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道德標準方面的不同而帶來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的差異。
我們應該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在錯誤的時間去彌補。
孩子需要母親的時間就是0~8歲。當8~14歲的時候,孩子已經不需要母親了。再去彌補0~8歲所需要的愛,已經算是遲到了。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我們給孩子的孩子就要接受,這就是強制性的愛。其實愛是相互的,不能說你給我,我就要接受。我願意接受,我才去接受。
孩子也一樣,孩子不是我們的物件。我們不能因為生活的不信而給孩子施加壓力。所有的愛都是相互的,孩子也是一樣。
我和小朋友說,現在媽媽讓她的媽媽冷靜一下,等他冷靜之後,抱一抱他的媽媽,他的媽媽感受到了他的愛。
我告訴他,他的媽媽是愛他的,只不過這是一份為了生活而隱藏的愛。可以慢慢的理解媽媽,告訴媽媽你的心裡話。
有空和媽媽好好地談一談。我和他說可能是媽媽最近心情不好,太崩潰了。多關心一下媽媽,其實媽媽沒有看起來那麼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