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分析如下這些主題:
意識、感知和注意力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潛意識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何特徵?
如何改變潛意識?
什麼是主意識,什麼是無意識?
前額葉與動物腦有何特徵與關係?
涉及到的概念有:意識,感知,注意力,主意識,顯意識,潛意識,有意識,無意識,自由意志,長時記憶,本能,錨定原理,大腦情緒機制。
剛才19點30分,我出去遛狗【知了】,邊遛狗內心邊惦記著這個話題,我的注意力時而在知了上,時而在琢磨這個主題上。
當時剛下過雨,當知了想要進入草地時,潛意識的恐懼把我的主意識拉到它身上,趕快把它拉開;
當知了聞其它狗尿時,潛意識的恐懼又把我拉出內心的念頭,確保它不要接近這些不乾淨的地方;
當知了在一個安全的環境時,我又把主意識【前額葉的注意力】拉到內心的牽掛的東西。
潛意識的恐懼是與環境匹配的,環境是一個引子【開關】,當它出現時,立即激活我大腦裡面對應的神經元網絡,情緒產生,於是,潛意識主導機體快速反應,比如我前面拉開知了的瞬間自動化動作。
這些動作與行為都是無意識的,瞬間完成的,在顯意識之前的,當“主意識”意識到時,潛意識的信號早已激活,因為事關重要,然後主意識進去【執行】,此時,主意識會認為是它主導的行為,而實際上是自動化的潛意識。
這就是自由意志是假象的原因。
根據研究數據,潛意識的信號會比顯意識快一倍。
在整個遛狗過程中,我的五官都在感知,同時感知,以潛意識的方式同時進行著,但是主意識的注意力在同一時間,只能在一件事情上,或者在視覺上,或者在聲音上,或者在內心念頭上。
至於在哪件事上,是由潛意識的情緒值決定的,瞬間自動化切換,無意識進行,完全是由情緒值與環境決定。
而激發這個自動化反應的,就是眼前的環境,它是實現自動反應的關鍵,所有的潛意識的形成,都與環境嚴格匹配,叫情景,也就是在這個環境裡,大腦對它存放著“苦樂情緒值”,這個值的大小,就是自動化行動的依據。
我們的所有感知素材,進入大腦,都會被主意識進行編碼,賦予情緒值,快感多就會傾向去做,恐懼多就會傾向逃離,形成潛意識,然後自動化進行。
有意識時,自知時,主意識在潛意識之外;
無意識時,主意識在潛意識裡面,在其中而不自知,完全被潛意識籠罩著,籠罩的程度與恐懼感正相關,你越認真越介意越在裡面。
你越在意輸贏,你就越怕輸,越緊張,越在裡面
潛意識的形成,重複與強化
當大腦得到一項正向體驗,正向獎勵時,它就會為這個行為賦予對應的情感,反之則為它賦予恐懼情感。
比如我在網上買番薯,剛開始買2元一斤的,吃的時候不甜,覺得難吃,不好吃,此時覺得下次不能在網上買或者不能買便宜的,這個時候,主意識根據這個行為的情感得出的一個結論,使之成為一個潛意識。
下次又想買的時候【同樣的環境出現】,大腦第一時間激活上次的信號【教訓與經驗】:“不能做跟上次一樣的,買貴的試試”。
後來買了3元一斤的,發現確實好吃多了,達到要求,大腦在獲得這個正向快感時,它同時也在編碼下次如何再次獲得這類快感,它形成一個念頭:“下次還買這家的,下次還來這裡”。
所有動物在叢林環境中覓食的時候,在一個地方找到食物,它下次也會有強烈的情緒去;
我帶知了出去時,我不想它亂吃外面地上的東西,但是有時候不小心讓它吃到了,第二天一靠近同樣的地方時,它會使勁地往那個地方靠過去,帶著一股強烈的情感。
這就是大腦的錨定原理。
第一次在一個地方得到食物的時候,大腦就錨定這個地方【把環境等同於快感,或者把去執行這個行為等同於快感】,為這個環境賦予對應的情緒【神經元上的激素】,表達為大腦的快感,如果得到的是一個特別好的食物,大腦分泌強烈的快感。
潛意識初步形成。
第二次靠近這個環境時,大腦自動激活上次的快感記憶,知了不自覺地自動化地往那個地方靠過去。
比如每次路過垃圾站【它在垃圾站得到過食物】,它都強烈地拽著我過去,這就是潛意識的形成過程。
隨後經過重複與強化,潛意識加強,形成高效率的自動化。
重複時,不僅僅可以通過行為上的再次經歷,還可以僅僅只是在大腦裡面琢磨與想象,比如我前文的那些與恐懼對應的念頭與標準,在我查找如何科學養狗時開始初步形成,在環境出現時多次經歷開始強化,因為我們跟知了經常親密接觸,如果它生病,那麼有可能會傳染給我們,當我在琢磨這些念頭的時候,就是在強化前面的那些潛意識恐懼與行為。
本文涉及到對大量大腦原理的同時應用,所有的知識與原理,均基於《大腦覺醒》,特別是其中的一個核心原則是,所有的解決方案,一定是順從大腦的快感,而不是逆它而行,我的所有對立面思維與覺察思維,均是利用大腦的快感原理驅動,是有情緒與能量的,而不是一個理念,因為理念無效,感知與不斷精進的目標,最終就是為我們的內心獲得一股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