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孝”是一個在中國十分重要的概念,“忠孝仁義”作為傳統儒家文化當中的經典美德,數千年以來都作為一種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對人們形成一種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約束。

誠然,作為一個社會當中的個體,想要維繫自己與不同集體之間的關係,就需要受到不同群體當中存在的這種集體意識影響。

所以在中國,或者說是在東亞,“孝”就成為了一個維繫代際關係的重要集體意識。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當中,“孝”的內涵基本上會呈現出一種以和諧相處為基礎表象、以物質關愛和精神關照為內核、以撫育和贍養的交換關係為核心的複合現象。

然而對於許多人而言,似乎“孝”就僅僅意味著經濟上的滿足,尤其是在許多人的生活當中,他們為了養家餬口和滿足自己基本的需求,並不能騰出太多時間去陪伴自己的父母,只能通過經濟上補償的方式實現自己的“贍養”義務。當然,當義務和責任涉及到經濟,那麼社會矛盾往往也就會因此而產生。

現如今,一種名為“假孝順”的行為正在出現在社會當中,有些老年人會發現,在自己辛辛苦苦將子女撫養長大之後,自己到了老年卻有可能會面臨無人贍養,甚至是有人贍養還不如孤獨終老的窘境。

年輕一代掀起假孝順風潮,表面陪伴實則啃老,令無數老人苦不堪言。

虛假的孝順讓老人難以接受

宋大媽今年已經六十五歲高齡,她五十歲的時候就從單位提前退休,原本其實並不想這麼早就離開工作崗位,一是想著多工作幾年,不至於離開工作之後不知道做些什麼;二是多攢一些工資,為之後的生活做一些準備。

然而,就在宋阿姨48歲那年,夫妻兩人為了幫老伴湊一個整週的假期,去大城市的兒子家中,不得已讓老伴和幫工友換班。

當時老伴身體本來是不錯的,之前也有過換班的情況,但是都沒什麼問題。但那次替了兩個夜班之後,第三天晚上老伴卻突發腦淤血去世了。

這次意外讓宋阿姨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同時生活也失去了支柱,再不能集中精力去工作,加上工作上的一些不合心意的調動,導致宋阿姨下定決心提前退休。

就在此時,宋阿姨以為自己的人生會就此走向孤單,誰知兒子告訴她,兒媳懷孕了,要回老家養胎生育。

等到見面之後,宋阿姨才發現兒子也一起回來了,因為大城市壓力大、房價高,所以辭了工作打算回家找工作。

大喜過望的宋阿姨絕對想不到,這會是她“噩夢”的開始。

返鄉:贍養父母還是自己享受?

宋阿姨發現,兒子回家之後,說的是重新找工作,但是三年下來,就是在家裡吃喝玩樂,一分錢都沒掙,沒錢了就找她要。

宋阿姨手中其實留有幾十萬的存款,但這是自己和丈夫半輩子的存款以及丈夫去世之後的保險金,但是也經不住兒子兒媳整天這樣花銷。

儘管兒子兒媳曾經也在兒子稍微年齡大一些之後,嘗試過創業,並且一度有著可觀的收入,但是“當老闆”的心態讓他們大手大腳,背上了車貸和信用卡債務,這些也都需要宋阿姨幫忙償還。

然而,在兒子兒媳回家之後,在外人看來,宋阿姨這是“享清福”了:原本經濟條件不差,兒子又回家守著老母親,又添人進口,可謂是“三喜臨門”。

不像其他許多親戚朋友,家中子女盡數往大城市跑,一年到頭回不了幾次家,代際關係也比較冷漠。

然而外人卻看不到,兒子兒媳從宋阿姨處要了許多錢,平時開銷也很大,“盡孝”更是談不上——孩子宋阿姨帶,家務宋阿姨自己做,還要自掏腰包幫助兩口子生活。

這便是一種只是看上去晚輩在陪伴的“假孝順”。

這是一個社會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當今社會之中,許多年輕人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不得已去到遠離家鄉的大城市打拼,如果能夠有機會留下,那便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了。

然而,在這背後,除了他們付出的艱辛之外,就是整個家庭甚至是家族,為了幫助他們在大城市尋得一個立錐之地而付出的努力,包括但不限於父母的積蓄、家人的關係、親戚的經歷……而這一切又是為什麼?

如費孝通先生所言,中國人的社會關係是差序格局的,關係的中心是自我,之後再根據關係的親疏遠近依次往外擴散而去。

正是由於關係,代際的血緣關係可以說是決定了這種聯繫的根本,所以對於宋大媽而言,即便是知道了兒子兒媳很久沒有工作,也不會主動向外人說出真相;很多時候寧願自己去做家務、帶孫子,也不會讓兒子兒媳做這些事,就是因為這重關係的存在。

然而,宋大媽的兒子兒媳,或者說絕大多數類似情況當中的晚輩,在這種親密關係的影響之下,又付出了什麼呢?

是否對於一些在外打拼久了的年輕人而言,僅僅是回到自己的家鄉,在空間範疇上能夠與父母在一起,就算得上是“孝敬”了。

這是合理的嗎?

也許這些年輕人在外奔波也確實累了,想要在一段時間內暫時休息一下,這也許可以理解。

但是當年輕人們享受自己的生活時,也不得不去考慮自己的小家庭、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以及自己未來的發展:既然難以適應大城市的壓力,那麼回到家鄉的這種安逸會不會突然讓人失去了鬥志?

這些問題都是值得考慮的,並不是只要回到家中,就算是盡孝。

對於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群體而言,生活固然很艱難,但是難的不僅僅是怎樣滿足自己基本的需求,還有社會關係的處理和維繫,尤其是在認識“孝”的問題上。“孝”是切實的陪伴,而非“虛假陪伴”。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背叛婚姻的人,會有的表現,別再受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