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當頭,在冰箱裡拿出一瓶檸檬汽水,“噸噸噸”幾口下去,絕對是夏日最幸福的時刻之一。
除了檸檬和氣泡的清爽,綠色包裝自帶的清涼感,也讓人渾身上下都“透心涼,心飛揚”。
不過,這種酣暢淋漓的體驗在不久後,可能會少了一抹綠色的加持。
可口可樂公司日前宣佈,從今年8月1日起,雪碧的包裝將從其標誌性的綠色,轉變為透明色。
事實上,在此之前,已有47個國家和地區的雪碧瓶變成了透明色。
到2022年底,包含英國、美國、加拿大等的70多個國家也即將完成這次轉變。
這項自雪碧誕生60多年以來,最具顛覆性的改變,正在向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過渡。
消息一出,“雪碧將放棄綠瓶”的微博話題一度衝上了熱搜第一。
不少汽水愛好者痛心表示,看著透明瓶子的雪碧,瞬間失去了清涼的感覺。
透明包裝的雪碧,看著不清涼了
“以後待客的最高配置,除了82年的拉菲,還有22年的綠瓶雪碧。”
雪碧把瓶子換成透明色,怎麼就突然“失去靈魂”了?
為啥是綠色?
儘管很多人對雪碧這個“叛逆”的決定表示不捨和抗拒,但如果讓你仔細回憶:
汽水那麼多,為什麼雪碧瓶子是綠色的?
恐怕大家都難以說清緣由。
事實上,雪碧並不是生來綠色,“Sprite”也並非它最初的名字。
二戰期間,美國和德國的關係變得緊張。1941年,美國正式發佈對德國的貿易禁運,其中可口可樂最重要的成分——濃縮糖漿,也無法運至德國。
沒有了原配方糖漿,可口可樂便無法在德國生產。
面對大陸龐大的需求,可口可樂分公司德國負責人馬克思·凱特“靈機一動”,利用德國僅可以獲得的原料乳清和色素,創造了一種橘色飲料,取名為芬達。
芬達上市之後,在德國非常暢銷。1959年,西德公司開始生產檸檬味汽水,將其命名為“檸檬味芬達”,這就是雪碧的前身。
是的,如今大名鼎鼎的雪碧,曾經卻是芬達的“小弟”。
這款汽水大獲成功後,創造它的可口可樂德國分公司負責人,將所得利潤和配方都歸還給了美國可口可樂公司。
芬達的加入,讓可口可樂陣營,終於也有了與百事公司抗衡的檸檬味汽水。
於是,在1961年,“檸檬味芬達”正式更名為“雪碧”,並選用綠色玻璃瓶裝,作為檸檬味氣泡水上市,加入了這場飲料大戰。
雪碧就是從這個時候,變成了被人們熟悉的經典綠色。
但為什麼偏偏是綠色?
如果你熟悉當時七喜的造型,恐怕就不難理解了:
為了和七喜這一競爭對手對齊,可口可樂公司同樣選擇了綠色,作為檸檬汽水的包裝。
一直使用透明瓶裝的可口可樂,因為飲料本身是深褐色,具有天然的記憶點。
雪碧汽水本身就是透明的液體,用透明瓶身的視覺效果,似乎平平無奇。
採用綠色瓶身,既能提高辨識度,還和七喜看上去“難捨難分”。
隨後的市場反饋證明一番謀劃不是白費力氣。
雪碧憑藉豐富的氣泡和清爽的檸檬味,一舉成為可口可樂公司旗下,銷量僅次於可樂的飲料。
綠色瓶身,就這樣成為了雪碧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一直沿用於雪碧的各系列包裝中。
無論是塑料裝還是罐裝,雪碧的包裝都是綠色
對於中國消費者來說,綠色瓶之所以經典,還離不開“雪碧”這個深入人心的譯名。
1977年,雪碧開啟了中國之旅,第一站就是香港。
此時,它的名字被翻譯成了“勢必利”,在市場上並未濺起太大水花。
1984年,雪碧進入內地市場,擁有了一個無比貼切的中文譯名——“雪碧”。
在漢字裡,“雪”自帶三分寒意,符合汽水的清涼口感;
而“碧”,既是夏天的顏色,也契合了瓶身外包裝的綠色。
這樣的聯結記憶,讓雪碧自帶清爽buff。
接下來,電視裡輪播的廣告宣傳語“透心涼,心飛揚”,更是為雪碧注入了靈魂。
手握綠色瓶身的雪碧,在炎炎烈日中飲下,成了夏天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如今,雪碧在大陸經過近40年的發展,其清爽、活力的品牌形象早已令人印象深刻。
這就難怪僅僅是換掉瓶子顏色,人們的反應就如此劇烈:
“換了瓶子的雪碧,不如改名叫雪白。”
寧可放棄大眾熟悉度也要換包裝,可口可樂公司到底為了啥?
綠色好看,但不環保
對一直鍾愛雪碧的汽水愛好者來說,可口可樂這次的換瓶決定可能是“掉粉行為”。
雪碧做出如此大“犧牲”,官方也給出了他們的理由——
綠色好看,但它不環保。
雪碧瓶身之所以是綠色,是因其含有綠色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作為一種飽和的熱塑性聚合物,它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能軟化或熔融成任意形狀,冷卻後形狀不變,這種狀態可多次反覆。
皮實優良的性能,讓PET成為了生活中最常見的熱塑性塑料之一,也讓雪碧持續使用這種塑料瓶子長達60年。
但這種材料有個硬傷,那就是無法回收,且需要數百年時間,才能在環境中自然分解。
在越來越多人追求環保生活的當下,這個問題讓人無法忽視。
事實上,不僅是綠色瓶身,雪碧還出過藍色、紅色瓶身包裝的汽水,可惜的是,它們統統不環保。
與透明瓶子相比,染色瓶子的回收程序十分複雜。
如果直接與透明瓶子混合回收,整批迴收的PET瓶子都會被色素染色,循環使用的途徑便會大大減少。
這不僅讓分揀耗時耗力,而且從回收去向來看,還吃力不討好:
目前,在大部分工廠裡,綠色的PET瓶不會再被製成飲料瓶,而是“被回收到衣服和地毯等用品中”。
簡言之,瓶子一旦綠了就只能用一次了。
想要提高回收效率,在一開始就不給瓶子染色,似乎能從源頭解決問題。
“回收後,透明的PET瓶子可以重新制成瓶子,有助於推動塑料的循環經濟。”
不過更換透明瓶身,除了對環保起到正面作用,另一個不得不提的益處是——
降低成本。
在各種成本不斷上漲的當下,只生產包裝一致的瓶子,確實省心省力又省錢。
那麼問題來了,換包裝後的雪碧變得不好喝,到底是不是錯覺?
雪碧換顏色,為啥感覺不好喝了?
換了瓶子的雪碧,還能“透心涼,心飛揚”嗎?
儘管可口可樂公司宣稱是為了環保而換瓶子,並一再承諾“新包裝,老味道”,但網友們還是紛紛表示——
“理智上可以理解,情感上不能接受。”
沒有了那抹清涼綠色的加持,透明瓶子的雪碧羅列在超市貨架上,確實看起來更像礦泉水。
不少人甚至宣稱,自己喝出了不一樣的味道。
圖片視覺變化,甚至能影響個體對口味的體驗
“配方還是一樣的配方,但沒了靈魂的雪碧竟然不好喝了。”
事實上,這和心理學中的暗示和認知顛覆有關。
認知學派把人的心理功能,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統。認知心理學認為,認知歪曲是引起情緒不良和非適應行為的根本原因。
簡單來說,市面上的礦泉水瓶幾乎全部使用透明瓶身。
長此以往,消費者自然而然形成了,透明瓶等於礦泉水的固有認知。
這種綁定關係隨著逛超市、日常飲水等行為被不斷加深,並很難輕易被打破。
如果讓你回憶,最近一次見過的透明瓶碳酸飲料,你可能很難說出。
原因很簡單,因為市面上幾乎沒有這個選項的商品。
事實上,早在2019年雪碧換新logo的時候,就有人大呼“接受不了”,這同樣是基於認知心理學產生的偏差反應。
新的LOGO去掉了人們熟悉的檸檬,替換成了黃色的圓點,還對“雪碧”的字體也進行了重新設計。
因為對產品的改造掀起風波的,不僅可口可樂一家。
百事可樂當初推出藍色可樂時,不少消費者表示“接受無能”。
“不管是看起來還是喝起來,口味都不盡如人意。”
換了顏色的可樂喝起來不爽了,改了logo的品牌失去了靈魂……
但無數雙盲測試表明,如果去除包裝和品牌,很少有人能分得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區別。
人們或許總會高估自己對產品的偏愛,忽略真實的口感和自身的體驗。
但不管怎麼說,綠色瓶子的雪碧,應該真的要成為“時代的眼淚”了。
不過,我們離一口汽水就能快樂很久的時光,也已經很遠很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