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不婚”與“不將就”的對立觀點
婚姻和愛情,一直都是人類最甜蜜的存在。沒有誰願意空守著自己的靈魂,渾渾噩噩度過孤獨且淒涼的一生!
然而,現實中就有那麼一些人將生命之外一切美好的愛情和婚姻,視為強壓在生活與心中的沉重包袱!
為此,他們不但不願意結婚,甚至將它看作是暇意生活的敵對、和現實生活中無法擺脫的痛苦的陰影!
當你正處在熱戀裡或幸福的婚姻中,與此同時當我打下這一行行字的時候,或許你的不理解會因我的這些無知而產生嘲笑!
嘲笑的原委是:這世上最開始是沒有“不婚主義”這個詞的,畢竟幾千年來世俗的婚姻觀念一直都存在。只是隨著後來人們物質上的富足和精神上得到了滿足,懶得花大把時間、力氣和精力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另一半,這屬於典型的婚姻不將就!
因此這些人對婚姻的看法處於一種可有可無的坦然狀態,它就好比胃口受限的“素食主義者”,口頭上的不結婚並非真正意義上的不戀愛、不找伴侶!
只是目前單身的日子裡,他們有足夠自由的空間和足夠接觸異性的時間頻次。從而缺乏生活中因為感情帶來的壓抑,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與快樂!
說到底,諸如此類的“不婚主義者”,只不過是不想生兒育女的丁克一族們。經濟上的獨立和高貴的自由,成全了他們享受精神靈魂的快樂,認為生活裡有愛情和情慾就夠了!
02、真正“不婚主義者”最大的抉擇,源自家庭帶去的悲哀
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不婚主義者,也希望大家不要對這個詞產生誤解。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婚主義者對婚姻的恐懼心理是真實的存在,且這類存在根深蒂固!
今天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生活中的一個案例:
我有一個堂妹,人長得十分漂亮,漂亮到我這個堂哥常常為之陶醉。二十歲出頭那幾年,村裡也有媒人撮合著幫她介紹過幾個男生。無論對方為人多麼謙卑或是家境條件多麼優越,她都一視同仁、不聞不問!
如今三十好幾了,當年的“沉魚落雁”在體力消耗與工作生活的雙重壓力下,逐漸失去了該有的“青春色彩”。而她,依舊是當年孤獨的她!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這樣?答案其實很簡單:不是她渴求孤獨,而是她害怕婚姻!
從她一出生開始,就見證了父親的背信棄義和母親對丈夫的無能為力。幾乎每一年春節,她都很難見到父親對母親笑過,也很難見到母親那張憂鬱的臉什麼時候變得開朗過!
大約十歲那年,在父母無數次吵架之後的某一天,她父親和一個外地的女人私奔了整整五年。五年時間,她的母親沒有哭泣、沒有罵他、也沒有再嫁。而是默默支撐著那個破碎的家,任勞任怨!
她父親回來那年,是她母親得了乳腺癌的第二年。15歲的她早早放棄了學業,一邊在廠裡打工掙錢照顧病重的母親,一邊還得拿出一份工錢給一無所有的父親做開銷!
03、不婚主義者的膠著,是對夫妻組建的家庭缺乏瞭解
故事寫到這裡,我的心中五味雜陳。許多人一直認為女人不結婚,根本原因是瘋狂的個人物質主義傾向嚴重,其次是對愛情與婚姻的憧憬遠遠超過了現實生活能給予的美好!
其實每個真正不婚主義者的心裡,都有一片充滿黑暗的“沼澤地”!
在那片“沼澤地”裡,他們看不到婚姻帶去的美好、感受不到單身之外的“自由與快樂”。乃至常用異樣的目光,注視著他人“佯裝”下的婚姻幸福!
也許,沒有多少人能感受或接受這一點。但從堂妹的一生中,我逐漸領悟到了她排斥婚姻的膠著!
有人說恐婚的人是對未來缺乏信心、對生活缺乏希望、對自己缺乏意念。其實最大的問題障礙,是對“家”缺乏瞭解!
家庭和父母造成的感情悲哀,一旦烙印在了幼小的心中,成長之後的每一天都是對婚姻的恐懼。且這份恐懼,是對婚姻不幸的“深刻認知”和對人生不得不經歷過婚姻這樣的事實所產生的懼怕!
這種懼怕具體表現在:
一,對未來愛人的不信任。
二,對未來生活的不明確。
三,對未來婚姻的不理解。
04、小結
每位不婚主義者的背後,都有一段悲慘的童年、或是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它根本就不是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從頭到腳都是赤裸裸的“物質主義追隨者”!
因此,不婚主義者和對婚姻不將就者是兩個概念!
前者是“汙濁混亂”的家庭環境下導致的個人恐懼因素;後者是因快樂自由的當下產生的理想主義思想!
而要化解不婚主義者的“不婚”理念,首先是自身對婚姻要有一個全新的認知。爾後在感情寄託一方中,獲得不曾有過的包容與理解!
心理預期結合實際,有愛的兩個人彼此多多溝通、多多交流,爭取在短時間內打消對婚姻的迷茫和害怕!
如此一來,經歷過時間的磨合與感情真摯的觸碰,每個人都將會得到一段幸福且完美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