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崔顥的《黃鶴樓》,是唐詩中的不朽名篇,自誕生之日開始,便備受世人的稱讚。

同時代的李白,在黃鶴樓上看到崔顥的這首詩,直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但他壓不住自己的好勝心,模仿著寫了一首《鸚鵡洲》,畫虎類犬,很不成功。後來他登上金陵鳳凰臺,又模仿《黃鶴樓》的形式,寫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寫得不錯,算是李白最好的七言律詩了,也是李白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七言律詩。

毛主席書《登金陵鳳凰臺》

由於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模仿了崔顥的《黃鶴樓》,便免不了被人們拿來比較,歷來評者,大都認為李白寫得不錯,但還是比不上崔顥,而施蟄存先生則認為,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比崔顥的《黃鶴樓》要好。

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施蟄存先生是現當代著名文學家,同時也是古典文學研究專家,他寫的《唐詩百話》,是每一位喜歡唐詩的人不可不讀的好書,書中《黃鶴樓與鳳凰臺》一篇,就為我們解讀李白和崔顥的這兩首詩,並認為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比崔顥的《黃鶴樓》好,原因有三點。

施存蟄先生

首先,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比崔顥的《黃鶴樓》在藝術手法上更為簡練。

施蟄存先生認為:“崔詩開頭四句,實在是重複的,這四句的意境,李白只用兩句就說盡了,這就是李勝崔的地方。”“李白以兩句概括了鳳凰臺,在藝術手法上比崔顥簡練。”而“崔顥詩一起就是四句,佔了律詩的一半,餘意不免侷促。”

其次,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起承轉合清楚明白,而崔顥的《黃鶴樓》思想過程邏輯不清,句與句之間聯繫不夠緊密。

施蟄存先生說:“試問‘晴川歷歷’、‘春草萋萋’與‘鄉關何處是’有何交代?這裡的思想過程,好像缺了一節。李白的‘三山二水’兩句,既承上,又啟下,作用何等微妙!。如果講作眼前風景依然,這是承上的講法;如果講作山被雲遮、水為洲分,那就是啟下的講法。從雲遮山而想到雲遮日,更引起了長安不見之愁,全詩思想過程表達得很合邏輯,而上下聯的關係也顯得更密切了。”

再次,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思想感情更為積極。“崔顥是為一身一己的歸宿而愁,李白是為奸臣當道、賢者不得見用而愁。可見崔顥登樓望遠之際,情緒遠不如李白之積極。

毛主席書《黃鶴樓》

施蟄存先生的分析很有見地,但似乎並不能因此就認為李詩比崔詩好。

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只用兩句來寫鳳凰臺的故事,確實更為簡練,讀起來節奏也更快。對於李白來說,鳳凰臺只是他情感的一個觸發點,自然不用過多著墨。

而崔顥的《黃鶴樓》,用了四句來寫黃鶴樓的傳說,讀起來節奏更慢,但也傳達出了一種悠遠縹緲的情感。所以簡練與繁複,只是詩人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情,所選擇的藝術手法,不同的藝術手法帶來的感受是不一樣的,並不能和某位詩人選擇了這種藝術手法而不是另一種藝術手法,就判定詩的好壞。

至於說崔顥的《黃鶴樓》,句與句之間聯繫不夠緊密,這是事實,但若因此就說《黃鶴樓》不好,那麼李商隱的《錦瑟》豈不是更差,你根本不知道它的上下聯之間是什麼關係。

寫詩不是寫議論文,要邏輯縝密,詩人的情感是跳躍的,有時候理解詩,並不能從字面的邏輯去理解,而是要進入詩人營造的詩境中,去體悟感發,才能領會到詩的妙處。

崔顥的《黃鶴樓》,開篇連用四句寫仙人乘黃鶴而去,就是在傳達他對仙人的無限嚮往之情,他流連於縹緲仙蹟,不願回到現實,但仙去樓空,白雲悠悠,他最終不得不回到現實。

仙人長生久視,自由自在,而當詩人回到現實,但見晴川歷歷,芳草萋萋,天高地廣,而個人是那樣渺小、孤獨,他無法像仙人那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當詩人感受到了個人渺小、孤獨,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要與他人產生聯結,因為只有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消弭個人的孤獨感,而人孤獨的時候,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親人,親人在哪裡,在家鄉,所以最後以思鄉結束全詩。

所以《黃鶴樓》雖然句與句之間聯繫不緊密,但卻內在的情感卻是渾然貫通的,只是這種情感需要我們仔細去體會。

最後一點,思想感情是否積極,也不能作為判斷文學作品好壞的標準。

《黃鶴樓》中所傳達出的那種置身浩渺天地、廣袤宇宙中無所憑依、無所觸碰的孤獨感,恐怕更能引起現代人的共鳴。我個人認為,還是崔顥的《黃鶴樓》比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更勝一籌。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愛你,讓我迷失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