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們一度認為外界的評價和偏見對我們更多的是危害性,所以,我們總是很從容的忽視外界的評價。但是,這種做完從某種程度來說帶有一定的錯誤成分。

每個人都想成就本色的自我,所以,我們總是忽視外界對自我的評判。但是從辨證論的角度來講,如果一味地我們忽視外界的評價,我們可能更難實現想要的自我。反之,如果我們一味地跟隨外界的評價,甘願成為他的奴隸,我們可能也會喪失自我。

評價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他可以促使我們成功,同樣也會毀掉自己的一生。所以,關鍵點就在於我們對待外界評價的態度應該掌握在哪種定義尺度,你是評價的主人還是評價的奴隸,將決定你是否能找到你想要的幸福。

英國政治家哈利法克斯說過:成功和失敗都是一種表現形式,是一種對結果的評價,可以從中得到經驗。

我們終其一生都是生活在改變的進程當中。改變的方式有很多種,我們可以通過學習而成長,也可以通過與他人的比較而成長。

大家可能都知道收藏大師漢尼馬,但是估計很少有人聽說過他因評價和嘲笑而成長的故事。

1895年,漢尼馬出生於荷蘭鹿特丹市,他的家庭熱衷於收藏,所以他生活在一個很富裕的家庭。但是,由於父親在一次古董收購中,用全部家當抵押貸款收藏了一件高仿的贗品而破產。最後,漢尼馬一家自此活在了同行的嘲笑聲中,自此父親也鬱鬱寡歡而死在病榻上。臨死前,父親告訴小漢尼馬說:“真正好的藏品往往在民間,收藏不要光看價錢。希望你能走我沒有走完的路,為我的失誤洗刷恥辱。”自此,小小漢尼馬汲取了父親的教訓,走上了收藏大師的道理。

其實 從故事中,我們很容易理解,外界的評價和嘲笑有助於我們反思自身的不足,從不足中完善自身的認知和經驗,而這些都與最終的成功息息相關。

正如哈利法克斯說的那樣,我們絕大多數人的成長都離不開以評價為參照物的自我成長。如果沒有評價,那麼我們的成長便會失去方向,沒有評價,我們也不可能獲得成功。

但是,依然不可否認的是,評價不單單為我們帶來了成長,同樣也帶來了痛苦。

英國教育家赫斯賓塞曾說:人人反對偏見,可人人都有偏見。

為什麼人類總是帶有偏見的呢?

羅翔老師曾說:人最大的痛苦就在於,無法跨越知道和做到的那道鴻溝,就是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第一,要承認自己的有限性,於是承認你的邏輯是有限的,承認你的理想是有限的,承認你的閱讀是有限的,承認你整個人都活在偏見之中。你這一生都是在走出偏見。

根據宇宙論的層面來說,地球上所有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不到5%。而目前人類的生存方式大多是基於“我認為”的一種觀念式的生存方式。比如交通燈,道德,法律,文化,禮儀等等都是比較成熟的觀念方式,也會隨時面臨更新。如果人類希望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和睦,更加成功,我們需要觀念的昇華,得出大家共同認可的觀念。

有一個傳說,一對夫妻牽著驢子出門逛集市。一開始兩人騎著驢,沒走幾步,路人又指指點點:這麼狠心,兩個人騎這一頭小毛驢,這分明是虐待動物。

夫妻兩有點不好意思,然後妻子讓丈夫騎驢,自己牽著驢。沒走多遠,路人又開始指指點點:這個男人居然這麼自私,居然不讓老婆騎驢子。

丈夫有點不好意思了,然後讓妻子騎著驢子,自己牽著驢子,然後路過的人就開始指指點點:這妻子真不知道疼自己的老公,太自私了。

妻子聽了不好意思,然後經過商議,決定都不騎了,兩人一起牽著驢走路。

可是夫妻二人還是被路人指指點點:這兩個人真沒用,有驢都不騎,太傻了,那你們養這驢幹嘛。

這雖然是一個故事,但是也闡述了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衡量別人的做法是對還是錯,聰明還是愚蠢。

曾經看到這樣一句話:人性最大的惡,就是隻肯用自己的尺子衡量別人。

我們通常都喜歡用道德的角度評價他人的行為。因為我們大腦的思維模式本身就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參考依據而想問題的。所以,我們每個人也都是自帶偏見的,在心理學中,我們稱之為參照效應。

法國作家雨果曾說:偏見是盜賊。

盜賊是大家都痛恨的,因為他掠奪了居民的物質財產,這是一種建立在踐踏他人勞動成果,提高自己生活品質的惡劣行為。

偏見同樣也是大家痛恨的,因為他歪曲了他人的品格,已經無異於踐踏他人品質,提高自身的品格分數的素養行為。這和盜賊有什麼區別嗎?

很多人都是活在他們的偏見之中,完全沒有自己的主見,慢慢的會被來自四面八方的偏見掏空精神,有一天你會反思自己這樣一個問題,這麼多年你是怎麼過來的,一轉眼的功夫,十年八年過去了,還不知道怎麼度過的,這就是被外界評價推著走的錯覺。反之,為什麼童年生活歷歷在目,因為那是真正活出來自我,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夫妻騎驢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在乎他人的評價,我們很可能會被評價牽著鼻子走?

那麼,問題出現了,我們到底應不應該在乎他人的評價呢?

誰不能主宰自己,誰就永遠是一個奴隸。想左右天下的人,須先左右自己。——蘇格拉底

大家應該都聽過郭德綱和于謙的相聲以及分配的角色。郭德綱是逗角,于謙是捧角。那麼,為什麼郭德綱的名聲要比于謙大呢?因為郭德綱是主角,于謙是配角。郭德綱在講相聲的時候,會有自己的一套主線,于謙負責打配合,觀眾才能從相聲中得到樂趣,這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相聲。大家走知道主角很厲害,但是配角也很厲害。因為配角要知道主角的主線是什麼,如果配角配合不到位,很容易將主角的主線拉偏。最後主角在試圖將配角導入主線,但是如果配角依然不配合,主角與配角很可能在整個相聲過程中一直在爭奪主線,整個相聲很可能成為一場鬧劇。

其實,我們與評價也是相同的道理,我們很有可能成為他人評價的配角,甘願成為了他的奴隸,永遠被他人評價牽著鼻子走。用通俗的話來說,我們沒有自己的主心骨。

不容置疑的是,我們確實被外界評價包裹著,但是,你如何看待這個包裹呢?

一個滿屋都是書籍的人,他被書籍包裹著,他心甘情願被包裹的目的是學習和篩選書中的知識併為己所用,評價為什麼不能成為知識併為我所用呢?

反之,有些包裹會將自身囚禁起來。就像夫妻騎驢的故事一樣,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幾乎為外界評價完全禁錮了,失去了自我,整個人被折騰的就像一個找不到媽媽的孩子,來來去去毫無方向,導致精神異常疲憊,而與他一同生活的人,也跟著疲憊。

我們對待評價的態度決定著你是被外界評價支配,還是你對外界評價具有操控權。就像蘇格拉底說的,你如果想左右天下,就必須先左右自己,讓自己成為外界評價的主人。

評價僅僅是一種得出經驗的參考。就好像我們學習時的參考資料,你要從參考資料中總結出自己的認識,並將答案寫在試卷上,而不是將參考資料照本宣科的移植過去。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種人幾乎是沒有學習精神的,也不可能獲得成功。

我們大多數人也是這樣,幾乎將外界的評價全部納入囊中,完全成為了評價的配角,成為了評價的奴隸,完全被外界評價操控著。你如果想成為一名專業的技術人員,就一門心思的鑽研技術,就不要被那些“你不擅長巴結領導”的聲音拉偏你鑽研技術的主線。

不要活在別人的評價包裡中,每個人對人生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不要因為大家都吃甜的,你就覺得吃辣不好。我們要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看待評價,正確看待我們與評價的主次關係。我們為主,評價為僕,評價應該被我們利用,而不是成為評價的奴隸。

11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為何人有的男人會被“重金求子”騙了,是情商太低,還是色令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