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01

古人說:“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

我們從來不是生活的看客,而是生活的導演,外加演員的角色。

功夫到家了,事情就水到渠成了。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做起來,好難。

就像作家劉震雲所說:“世上所有的事情都經不起推敲,一推敲,每一件都藏著委屈。”

所謂成功,其實是一個含淚奔跑的過程。如果你要逃避,那就註定會被淘汰。

常常告訴自己,熬吧,熬的時間久了,就有力量了。

02

熬,是一種耐力。

古時候,一些遊牧的人,常常熬鷹。

他們把成年的鷹放在某個地方,不讓它吃,也不讓它睡覺。經過七八天之後,鷹就會變得很聽話,並且幫助人們捕獵。

不難想象,七八天的時光,應該如何度過。

多數的人會認為,鷹低頭了,這是它的不幸,卻從來沒有想過,委屈了自己,也是成全了自己。假以時日,鷹還是可以回到天空,自由飛翔。

相對於“昂起頭”來說,“活下去”更加重要。

做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有“活下去”的勇氣。從年輕,“熬”到年邁,只要你一直在前行,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起碼後半生會更加幸福一些。

牙齒和舌頭比較,牙齒更加堅硬,但是一個人到了年邁的時候,就會發現,牙齒掉光了,舌頭還很好。因為舌頭有彈性,也有耐力。

“路遙知馬力”,只要好好活著,以後總是有機會大展身手。

03

熬,是在蓄力。

作家劉同寫過自己上高中時的故事。

他在高三的時候,覺得讀書太難了,於是有了放棄的念頭。

數學課上,老師組織大家溫習高一的課程。他決定把高一的課程搞懂再說,其他的事情,放在一邊。

因此,他在小考上,破天荒得了九十分,超越了自己歷來的成績。

也就是這樣的“小確幸”,讓他鉚足了勁,考上了大學。

高考是改變命運的時刻,但是很多人沒有熬過這一關,也有一些人,連來到這一關的機會都沒有。

從小學到初中、高中,要熬十多年,想一想都發愁。

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樣的喜悅,誰都期待,但只有願意“熬”的人,才能擁有它。

“熬”不是像螞蟻在熱鍋裡團團轉一樣,而是安靜下來,努力讀書,墊高人生的厚度,增加超越自己的力量。

人是有潛能的,唯有熬一熬,才能發揮出來。

04

熬,是受辱的能力。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繼承了父業,記錄和研究歷史。

從二十多歲開始,就外出考察,“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

父親司馬談在臨終前,語重心長地說:“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

不管多難,都要繼承父親的遺志,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因此,司馬遷在受到宮刑之後,還能專注做自己的事情,寫出了《史記》,被後人稱為“太史公”。

古人說:“士可殺,不可辱。”

用人性的光芒,事業的成績來掩蓋人生的恥辱,需要多少時間?需要多少智慧?

《菜根譚》有言:“橫逆困窮是鍛鍊豪傑的一副爐錘,能受其鍛鍊則身心交益,不受其鍛鍊則身心交損。”

人生的苦難,都是在磨練英雄的心性,如果能夠從肉體和精神上接受住,那麼人生就會受益,反之,就會頹廢。

平時,我們要接受別人的誤解,父母的責罵,老師的批評,還有上司的責備,單位的處罰等。如果你有一顆玻璃心,立馬就會碎掉,從此持續下滑。

能“熬出頭”的人,收起了自己的玻璃心,擁有了“鐵石心腸”,在屈辱中,成就自己。

05

熬,是人生的反彈力。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讀著古人的詩句,就能想起明朝大臣于謙。

正統十四年,外敵攻入北京,明英宗掛帥出征,然後被俘。

群龍無首,大臣們議論紛紛,不知何去何從。作為將軍,于謙願意戰死沙場,也不後退,因此他“一意孤行”,要保護北京。

吃了敗仗沒有關係,就怕一些人,心都倒下去了。

人生就是一個爬坡過坎的過程,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真正抵達頂峰。

創業的人,常常是虧得血本無歸;讀書的人,也有考試不及格的時候;打工的人,也有被辭退的時候;不管是誰,都會生病......困難之中,才會讓“熬”的力量更加突出。

人生的最低谷,就是一個人開始崛起的地方,如果不是,那就是坐地不起。要相信,總有一些人,在狹窄的溝渠裡,還會仰望天空。

06

俗話說:“起頭容易結梢難。”

十年可以樹木,百年才可樹人。如果你不熬,怎麼過一百年?

小時候,我們天不怕、地不怕,長大了,反而畏懼了,總會在某一關,被刷下來。

我命由己不由天。人生是什麼樣子,取決於煎熬的樣子。

要記住,越過龍門的魚,叫錦鯉;隨波逐流的魚,叫死魚。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愛你永相隨,住在心裡的你,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