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雖然是最大的軍艦,但是在茫茫的大洋表面仍然屬於一葉扁舟!在現代海洋監測專用衛星被批量發射並且形成觀測星座之前,即使是一流的軍事大國,想時刻掌握對手航母艦隊的位置,仍然是相當不容易的。比如二戰期間,在太平洋上的航母艦隊對決前,首先要放飛大量的遠程偵察機,4面出擊,不斷地拉網式掃描海洋表面,以尋找對方的主力航母以求決戰。但是經常有大量的偵察機四處搜尋了好幾天,仍然找不到對方航母的情況。此時的航母艦隊對決,有時候就需要像算命先生一樣的,人為預測對手航母戰鬥群可能存在的位置和方向。比如在中途島海戰前,美方的參謀人員就準確預測出南雲主力艦隊可能出現的方位,甚至精確計算出雙方頭一批飛機在空中遭遇的時間。這就為最後全殲4艘航母,
贏得了重要的戰略先手。而對方在開戰大半天之後,仍然不知道企業號和大黃蜂號的具體位置,只是因為偶然追蹤到一架隸屬約克城號的返航艦載機,才將其炸傷。因此這可算是最早的發現既摧毀的戰法!到了當代,大型航母特別是核動力航母已經可以全球機動,想單純依靠放飛偵察機去搜索明顯是更難了。不過當今最大的技術進步,是大量偵察衛星的出現。可以從太空視角直接發現和全球性的追蹤航母的存在。不過這類海洋監控和搜索衛星在技術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最早的一代,只能採用和對地偵察類似的低軌道光學偵察衛星。只能重點監控在白天光照良好的情況下,對軌道下方的一些主要軍港進行過頂拍照,然後往地面空投膠捲進行分析。後來又發明了直接下行數字信號,就不需要每次必須空投膠捲了。
不過這種偵察方式,只針對於白天固定港口停放的航母。而如果航母在大洋上快速機動,或者作戰期間是夜間,甚至是多雲多霧的不良氣象條件,傳統的光學偵察衛星將無法時刻追蹤航母的蹤跡。於是就出現了專用的海洋監測衛星,以固定同步軌道為主。這種衛星可以實現大視場下,對全球三分之一的表面進行快速掃描。並且具備把大型艦船從海水背景色下快速識別出來的能力。只需要3顆此類衛星組網,就可以快速監控全球除兩極之外80%的海洋表面;同時可以輔助以雷達對海掃描,克服夜間和雲霧遮擋下對大型艦船的實時監控。具備這類海洋監控星座之後,則可以實現對對手1萬噸級以上所有大型水面艦艇的全天候跟蹤定位。目前能做到這一點的,在全球其實只有兩大國。而到了第三代和第四代,
全球海洋監測星座完善以後,不但1萬噸級以上的大艦可以24小時全球性的不間斷監控,而且對幾百噸級甚至幾十噸級的所有艦船都可以全球定位和跟蹤了。並且實現了監控模式不單純是簡單的圖片信號,而且已經做到了動態視頻實時傳輸的地步。也就是基本可以全球現場直播對方航母艦隊的一行一動!這就導致超級大國的10艘尼米茲級航母完全暴露,無處隱藏。對全球海洋的無縫隙監控的前提,是擁有足夠數量和足夠高水平的衛星星座系統。這裡面不單純是偵察衛星,還包括數據鏈衛星和全球定位衛星。因此此類衛星的在軌總數量,就決定著對全球海洋的最終監控水平。在這方面超級大國曾經長期領先;而現在卻面臨重大的挑戰;因為另外一個大國已經擁有同樣的衛星,不下於300顆組成星座。
不但數量和超級大國相差無幾,而且在技術上還更加新銳。僅僅時刻監控航母,並不等於就可以隨時將其全球性殲滅。而現在某方的ASBM反艦船系統與海洋監控星座相互配合、相互連通。已經可以做到在半徑5000公里的範圍內發現既消滅之。未來不排除裝備打擊半徑超過1萬公里的超級ASBM,這才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戰略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