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行業的內卷都比較嚴重,有一份穩定,且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這其中,中年婦女面臨的考驗更為嚴峻,因為職場中,她們往往更容易受到歧視。
最近播放的電視劇《玫瑰之戰》中,主人公顧念當了十年家庭主婦後,在同學的引薦下,求得了一份職業。與她一同進單位的,還有一個比自己小近十歲的小夥方旭。不管從年齡還是其他方面,她都不是他的對手。所以,當公司在他們中間只能留下一人時,領導自然是青睞方旭的。
然而在短短時間中,她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領導對自己的看法,在單位站穩腳跟,用業績贏得了勝利。在這場競賽中,她如願留下,而方旭淘汰出局。
縱觀整個劇情,一個十年沒有上過班的中年婦女,能在職場中完勝年輕小夥,顧念身上有著三個不容忽視的特點。
一是共情能力強
顧念剛入職,就接到一起醉駕致人死亡案。在這起案件中,丈夫開車撞死他人,卻讓妻子去頂罪,妻子竟然同意了。因為這位妻子是一個全職主婦,沒有經濟收入來源,為了讓女兒未來生活得更好,她寧願代替丈夫去死。
顧念得知這一情況時,向她講述了自己的生活經歷,如今的她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儘管她知道,這條路很難,但從此,卻可以承擔起自己和女兒的生活,承擔起自己和女兒未來生活的責任。她告訴對方:“你也一樣,要相信自己,你遠遠比你想象的要堅強得多”。她充滿共情的話語,讓這位妻子打消了顧慮,決定向警方講述真相。
劇中,從始至終,顧念在與他人的談話中,都能對他們的急、苦、悲等心情感同身受,並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獲得了來自他人的信任。而共情的背後,是一種更高級的慈悲。
二是心細如髮
剛入職場不久,領導就拿來兩起案子,讓顧念和方旭選擇,兩人同時選擇了醉駕訴訟案。領導問他們各自有什麼優勢。方旭的回答是,自己有年齡優勢。但顧念說:我看到案卷中當事人承認了自己的酒駕行為,但筆錄中,當事人卻提到把孩子送到一個課外補習班上課,才去開車參加朋友聚會,這個補習班在案發前的半個月已經停止營業了,不明白她為什麼要撒謊?顧念的這一發現,成功地讓領導把醉駕案交到了她的手裡。
顧念在承辦一起墜樓案件時,在現場找不到任何有利證據。為此,她從小區保安處調來案發前一個月的錄像資料,一張張地研究過去。在幾張照片中,通過窗戶旁邊一片小小的樹葉,推斷出案發那幾天的錄像資料是複製的。這一細節成為整個案件的突破口。
從顧念辯護的所有案件中,可以看到,她對每一個案情,都能廣泛收集證據,從錯雜複雜的資料中,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小細節。在他人常常忽視的地方中,找見對當事人最有利的證據,正是這些證據,成為她辯護成功的關鍵所在。
三是責任心強
在男子墜樓的案件中,警方根據現場取證,認定是死者的妻子害死了他。事務所對這位妻子進行辯護時,領導也把這起案件的辯護定位為:過失殺人,讓顧念按照這個思路去調查取證。可顧念從當事人處得知事情的真實情況後,出於職業責任感,決定進行無罪辯護。領導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給了她一天取證時間。
顧念拿著從保安處拷貝的一個月的視頻資料,回到辦公室,一張張地細心查看。長時間看屏幕,她的眼睛又酸又困,不時取出放在辦公桌上的滴眼液,滴完後,又繼續查找。正是這種拼命三郎的精神,在短短一天的時間中,她從龐雜的資料中發現了有用的線索,最後讓這位妻子無罪釋放。
工作責任感,不僅僅是做好領導安排的事情,更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把每項工作做到最好,這樣做,才能讓自己在工作中快速取得成長和進步。從始至終,顧念始終抱持這一信念,在每項案件中,都能通過大量蒐集證據,深度推理分析,提出最優辯護方案。
電視劇中沒有說到顧念的年齡,但依我的推測,當家庭主婦十年的她,按25歲的年齡結婚,重新走上職場,至少應該35歲了,這是一個讓許多用人單位忌諱的年齡門檻。但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獲得了領導的器重,站穩腳跟,一步步地實現了人生的自我飛躍。
顧念身上所具有的三方面優勢,其實,在許多中年婦女身上都具備。相比於男人,女人往往更偏重感性,富於同理心,更善解人意,這讓她們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加之中年女人經過生活的風風雨雨,更能體會他人的不幸,更能做到共情。在工作上,遇到挫折,也比年輕人更不容易放棄。
但現實生活中,為什麼許多中年女性常常受到用人單位的歧視,成為被社會同情的弱勢一方?這主要,來自於女性對自我的認知。
從小時候起,許多女性在成長過程中,父母與週週人就給他們灌輸這樣的觀念:“男主外,女主內,女人應該把重心放在家庭上”“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做得好,不如嫁得好”。這種觀念,在日積月累之下,就會形成女性對自我的定位。
心理學中有個暗示效應,就是一個人的內在認知會以暗示的方式,給自己提示和指令,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一暗示有效支配著一個人的行為和選擇。當你收穫積極的暗示時,會朝著積極的方面發展;當你得到消極的暗示時,會在無意識中讓自己的行為與暗示保持一致。
在暗示的作用下,許多女性進入職場後,在工作中,往往處於消極被動的狀態。她們對自己的職業沒有明確規劃,也不願意投入太多精力在工作中,遇事逃避。一旦結婚後,面臨事業和家庭不能同時兼顧時,往往選擇放棄事業,退守家庭。
這就形成一把雙刃劍。女性的這種行為,加劇了用人單位對她們的偏見;而用人單位對女性的偏見,又加深了女性對傳統觀念的認同。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幸福能夠由別人來給予,再好的親密關係也無法做到。一個人的強大,來自於自己對人生的把控,只有變成一束光,才能在照亮自己的同時,也照亮別人。
那麼,中年女人該如何重拾自我,獲得屬於自我的力量?
一是根除思維深處的固有觀念,不為自己的人生設限
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有能力從原生家庭的影響,以及周圍人的偏見中擺脫出來,對自己的未來做出選擇。這就需要我們重新審視自我,認識自我,明白以前的思維認知是怎樣一步步對我們現在的生活造成消極影響。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去克服它。
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年輕人所擁有的創新思維,中年女人也可以通過訓練獲得,不要陷入自我懷疑的狀態。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是一種積極的正向回饋,不但能夠增加自信,更能夠成為前進道路上的動力。
相信自己的力量,才能做得更好;不為自己的人生設限,生活才會出現無限可能。取掉貼在身上的標籤,才有抵禦一切困難的內在動力,才可能讓人生達到一個新高度。
二是發揮自我優勢,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一個人一生的成功,不是掙了多少錢,獲得多高的地位,而是能夠找到自己喜歡並擅長的事情,投入其中,不斷地取得一個又一個的突破,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項,有人喜歡烹飪,有人喜歡攝影,有人喜歡手工,各人的喜好都不相同,沒有好壞之分。劇中的顧念上大學時,學的是法律專業,這是她喜歡的專業,有了這一點做基礎,她才能在重返工作崗位時,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快速的進步。
中年女人想要自我成長,首先要對自己的未來做出規劃,發現自己的長項,做到揚長避短,才能實現人生飛躍。因為,當你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才會有內在動力,才能在工作中體會到心流的快感。也因為擅長,會比別人用更少的時間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是屬於一個人獨有的優勢,是實現自我的唯一途經。
三是懷抱愛,對他人做到寬容和理解,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大部分矛盾
事業和家庭不能同時兼顧,是許多女人面臨的首要問題。劇中的顧念重新踏上工作崗位時,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婆婆幫她帶孩子時,總是考慮怎樣維護兒子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顧念從來沒有責怪過婆婆,而是感激她的付出,這讓她們之間的相處和睦融洽。工作中,顧念也滿懷愛意,處處替他人考慮,她的善意獲得了來自同事們的支持。
生活中,我們總喜歡執著於自己的正確,無法容忍別人與自己的不同。當現實不能讓我們滿意時,我們會生氣憤怒抱怨,但這樣做,只會更加激化矛盾。只有放下挑剔,滿懷愛意,抱著寬容忍讓的態度去對待他人時,才能讓關係向良性發展。
《認知驅動》一書的作者說:“利他的結果就是利已,那些不帶功利心的付出,最後都會通過某種形式加倍返還。”
利他的本質,實際就是愛,它取決於我們對自己,對他人愛得有多深。懷抱著愛去工作、去生活,你會發現,生活中的大部分矛盾都能得以解決,你會得到來自周圍人更多的助力。
因為,對他人的愛,最終都會回饋到自己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