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01

愚蠢的人,鋒芒畢露;聰明的人,深藏不露。

生活中,生氣不是智慧,不生氣才是。

認真想一想,為什麼活得不如意,還不是因為對外界的一切,太在乎了。

我們每天都在和外物打交道,被外物干擾,又在想盡辦法“活成自己”。因此,兩方面在不斷對抗,此消彼長。

不管多大年紀,要記住“收斂”兩個字,幸福要一直向內求。

02

左右逢源,與人相處舒服。

唐朝時,太宗問大臣們:“做人,最難了解自己。現在,請大家評價我。”

長孫無忌施禮,說:“您文武雙全,心繫百姓,沒有什麼失誤啊。”

太宗說:“既然沒有發現我的缺點,我就給大家點評一下:長孫無忌,才思敏捷,但是用兵的方法,不太擅長;高士廉博古通今,臨危不亂,但是不善於批評別人;唐儉伶牙俐齒,還喜歡高談闊論,但是沒有說國家大事......”

不難發現,以上這段話,有三個“但是”,用於轉折,把表揚和批評分開了。

沒有人能夠完美,多少有一些虛偽的成分,也有一定的成績。因此,我們可以抓住人性的弱點,先取悅,後建議,兩方面都做好了,自己要表達的內容也被接受了。

農村有一句土話:兩杯茶不喝,卻喝一杯茶。用來形容不會做人的人,只是討好某一方,忽視另一方。

趨炎附勢、見利忘義、兩面三刀......這樣的詞語,就體現了做人的兩面,也是社交的忌諱。

遇到有錢有勢的人,就去巴結,因此忽視了那些窮苦的親戚朋友。當窮人翻身之後,再去刮目相看,恐怕已經太晚了。

如果結交富人的時候,能夠照顧到窮人的面子;和上司交流時,能夠考慮到普通員工的心情;和外人交談時,想到家人的感受,那麼你就變成了社交的高手。

大部分的社交,最終的目的就是獲得利益或者情感。但是你在追求“目的”的過程中,不要做作,也不要把目標體現在言行之中。

《荀子》裡說:“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擺在桌面上的事情,誰都知道。暗處的言行的處理方式,才是大智慧。

03

適時退隱,餘生才能安好。

有人認為,亂世出英雄。

越是混亂的局面,越要去看看。可是,大部分的人,抱著“渾水摸魚”的心態,不是“主掌大局”。

聽過這樣一句臺詞:“別混日子了,小心日子混你。”

做人要通透,知道進步,也準備了退路。混,是混不下去的。

戰國時,七個國家爭奪霸主,鹿死誰手,誰都不知道。很多聰明的人,想辦法從中撈油水,當將軍,做文官。

有四個厲害人物——蘇秦、張儀、孫臏、龐涓。

蘇秦和張儀,靠“嘴”奪天下。

張儀在楚國的時候,因為被懷疑拿走了和氏璧,吃過身體的苦。他回到家,對妻子說:“我的嘴還在,就有辦法。”

蘇秦去秦國,寫了十萬字的建議,秦惠文王沒有高看他;燕文侯重用他為相國。

孫臏和龐涓,靠“武鬥”。剛開始,兩個人在魏國當差,窩裡反,導致孫臏逃到齊國。後來,孫臏在馬陵之戰中,逼得龐涓走投無路。

看了高手的對決之後,我們再看看他們的老師——鬼谷子。

鬼谷子,原名王栩,先是住在清溪山,後來住在鬼谷山。他本想用道家的思想,讓七國不要鬧騰了,但是“時局不由人”。看清了事實之後,他決定一輩子隱居,據《仙傳拾遺》說,做了神仙。

蘇秦客死他鄉,張儀晚年得不到重用,孫臏被割掉了膝蓋骨,龐涓在馬陵丟了自己。他們終究沒有勝過自己的老師——隱退和出擊的效果,非常明顯。

任何時代,都有人出類拔萃,有人火中取栗。關鍵是,你要明白,自己是不是那塊材料。

按照人生髮展的規律,有三個時段,需要隱退。

其一,成長時期,自己不夠強大,無法和別人對抗,要老老實實地讀書,練功。就是有強者碾壓你,還是要忍住。

其二,成功的機會沒有來臨之前,你要穩住自己,不要急於求成。就像水果沒有成熟,你就採摘了,肯定是口感很差,買家會給差評。

其三,取得成功之後,要退一步,避免“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狀況。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勞苦功高,什麼都不怕。你越是功勞大,越要避免“槍打出頭鳥”。

俗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混跡社會,要做講道德、守法律的“暗箭”,別招搖過市,別做魚死網破的蠢事。

04

鋒芒畢露和深藏不露,是一種辯證的關係;聰明和愚昧,也是如此,還可以互相轉化。

鄭板橋說:“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這句話,就體現了愚昧和聰明的變化,雖然“揣著明白裝糊塗”有難度,但並不是不可以實現。

年少時,先抑後揚,臺下十年功,臺上三分鐘。

中年時,該忍就忍;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年老時,功成身退,平淡如水,坐看夕陽西下。

收斂自己,是為了保護自己,並不是怕了誰。

深藏自己,是為了等待機會,並不是消沉下去。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不管有錢沒錢,都不要和盤托出自己的底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