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說:“人間至味往往醞釀於人與人之間,世界上最好吃的永遠是人。”
吃飯,不僅僅是人儲備能量的一種方式,還廣泛用於社交。尤其是在我們中國,很多情意的表達,意見的溝通,都是在飯桌上完成的。
在吃飯的過程中,會暴露出一個人的真正的內涵和品質。
與人相處時,若想與對方有進一步的聯繫和交往,可以仔細觀察他吃飯時,所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
一個人的內在修為和涵養,會通過言行舉止表現出來。
同樣,一個人的層次,會通過“吃飯”體現出來。
點餐,是一件有學問的事。
一個人的修養好不好,從他點餐時,看他是否能顧及到他人的感受,就可以看出來。
如果,自己是“客”,點菜的時候選擇價位不高不低的,大眾都好接受的一道菜。如此,更容易獲得他人的好感。
若是“主”,則要顧及到客人的口味。從酸甜苦辣的喜好,到有沒有什麼食物是需要忌口的,都得詢問清楚。
點餐時,有修養的人,不會讓客人難堪,而是保持賓客盡歡的態度。
如果,一個人,在點餐不管不顧,上的菜都是他自己愛吃的,一桌子人只有他自己在那裡大快朵頤,還不覺得尷尬。往往這樣的人情商低,而且層次更不會高到哪裡去。
沒有修養的人,點餐時,一心只為自己著想。
有修養的人,在點餐時,能照顧他人的感受,並且體貼地表現出他對他人的關心。
從一個人,吃飯的樣子,能看出一個的人品。
一個人的“吃相”,是一個人的內在品格與涵養的體現。
比如:吃飯的時候,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在盤子裡亂翻亂撿,其實是不尊重人的一種做法。
若是,一個人出生在崇尚禮儀的家庭裡,孩提時代就會被教育,在飯桌上要懂禮貌,自然也會懂得餐桌禮儀。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寫道:“只為自己著想的人是無藥可救的,他們是沒有教養的人,無論他受過什麼樣的教育。”
太過於自私的性格,在吃飯的過程中就能表現出來。比如:與他人一起就餐時,總是胡吃海喝,還愛霸佔自己愛吃的菜,生怕別人與他搶。
吃飯時,一個人“吃相”特別難看,只在乎自己是否能暢快地享受美餐。這樣的人缺乏教養,同時,骨子裡藏著“自私”。
一個人“吃相”難看,往往人品也不會太好,如果,與其共事,往往也無法很好地合作。
吃飯時,越是人品好的人,表現出來的涵養、內在,以及紳士風度,都會令人感覺如沐春風,令人感覺到舒適。
人與人之間交往,從點餐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從吃飯能看出一個人的人品,而從買單,能看出一個人是否可靠。
錢,能將一個人的內心,是善良還是滿腹算計,都能反映出來。
電視劇《二十不惑》中,段家寶是個富家女。有一次,她認識了同樣追星的朋友小冰,兩個人關係越來越親近。
她們每次相處,每段家寶總是會送給小冰禮物,吃飯也積極買單。
小冰可高興了,漸漸地,她把段家寶當成了“提款機”。時不時約段家寶去吃飯,可她卻沒有付過一次錢。
她一直在佔便宜,經常拉著一大堆她自己的朋友吃吃喝喝,還是讓段家寶買單。
後來,段家寶終於看出小冰,並不是真心和她交朋友,發現小冰十分不可靠,於是選擇斷交,結束這種不平等的交往。
《禮記》中寫道:“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若是一個人,不可靠,在吃飯的時候才會找各種藉口逃避買單,請謹慎交心。
吃飯不買單的人,在與人交往時,沒有“利他”精神,維護友情時,不會禮尚往來。甚至,與人相處,精於算計,不適合交心。
永遠,不要和一個吃飯從不買單的人,做朋友。
一個人層次高不高,其實,只需要和他一起吃頓飯便知道了。
層次不高的人,總是會在飯桌上做出讓其他大多數人都感覺到不舒服的事情。
與人交往,如果不在一個層次上,往往很難維繫長久的感情。
比如:總是佔便宜,讓人與之相處總感覺有壓力。與這樣的人交往,他會以自己的利益至上,相處起來,覺得又累又辛苦。
對於飯桌上層次不高的人,在人生其他領域與之有交集,要格外慎重。我們可以遠離層次不高的人,就不要猶豫,不要被他們消耗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而有修養的人,總是能在吃飯時,顧及他人的感受,並且,懂得如何維繫感情。
人生路上,多和人品好,有修養的人同行。多與高層次的人結交朋友,如此,你才能在人生路上,獲得更多的正能量與快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