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唐周是應淵寫給顏淡的情書。是啊,唐周把應淵不敢說的話,不敢辦的事,都一一呈現在了顏淡面前。
唐週會時刻關注顏淡的心情,只要顏淡不開心,唐周就趕緊去哄;唐週會及時解開誤會,讓顏淡一展歡顏;唐週會鼓起勇氣,向顏淡表白。這麼“好”的唐周,簡直是“完美男友”。可是,當唐周屢次向顏淡表白的時候,顏淡不僅說著絕情的話,還施法毀了定情信物(沉花簪)。所以,看到這裡,觀眾一邊罵著顏淡無情,一邊心疼著唐周無辜。
其實,剛開始,我也覺得唐周很無辜,但我重刷《沉香如屑》的時候:看懂應淵的“悔悟”,才明白被顏淡狠狠拒絕的唐周,並不值得人們心疼。
應淵這個人物設定,是法術高強、高高在上的上神;是眾仙之率、令人敬畏的帝君。
而且,應淵還是一個“傲嬌”的人物。所以,對於這樣的應淵而言,他不會輕易低頭認錯,更不會輕易承認自己犯下的錯。畢竟,地位在這兒放著,多多少少都是要面子的。可是,顏淡的出現,卻讓應淵“狠狠打臉”。是的,應淵承認傷害了顏淡,而且,他也為以前犯下的錯誤而“悔悟”——他在劇中是這樣說的:“原來我從一開始就錯了,她剜心相贈,我卻從未懂過她”。那麼,應淵到底錯在哪了?
地涯相伴之時——他錯了
地涯相伴之時,是顏淡時時刻刻照顧應淵;也是顏淡燃燒真身,讓應淵向死而生;更是顏淡為應淵“過生辰”、陪應淵“坐鞦韆”。可以這麼說,顏淡給了應淵,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顏淡把所有的愛意,所有的真心,所有的溫暖,都給了應淵。其實, 應淵能感受到顏淡對他的情義,同時,應淵也很沉溺與顏淡相伴的日子。
可是,正當兩個人你儂我儂,唇齒相依的時候,應淵卻告訴顏淡,那些快樂而幸福的日子“皆是誤會”。甚至他還對顏淡說:“今日之後,我們永不相見”。這突如而來的“分手”,讓顏淡措手不及,更讓顏淡傷心不已。
應淵深感自己時日無多,所以,他為了不讓顏淡受那麼大的傷害,才會這麼狠心地把顏淡趕走。
熟不知,應淵這種自以為是的做法,真是錯得離譜。因為對於此時的顏淡而言,她不在乎應淵剩下多少時日,她在乎的是:應淵能和她一起攜手,相知相伴、共渡難關。
解除火毒之後——他錯了
火毒發作之時,是顏淡剜了半顆菡萏之心讓應淵甦醒。可是,當應淵醒來後,顏淡卻成了“局外人”。畢竟所有人都在說“芷昔才是救醒應淵的恩人”。關鍵是,應淵也沒有明確的向顏淡做出解釋(他早已認出了她)。
在應淵看來,他不向顏淡“解釋”,就是對顏淡最好的“保護”。熟不知,顏淡最在意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在意“應淵有沒有認出她”。因為,顏淡一直記著應淵對她的承諾——倘若有一日,你的眼睛可以看見了,你是否可以認出我?應淵回答“會”。
站在顏淡的角度,應淵不僅“沒遵守承諾”,還與芷昔有“親密”的舉動。這更加劇了顏淡與應淵之間的誤會。
說到底,還是應淵自以為是地認為,“不解釋”就是對顏淡最好的“保護”,這才讓顏淡產生了巨大的誤會。倘若應淵向顏淡稍微解釋一句,哪怕只有一句,顏淡也不會失望地“燒掉”沉香爐。
顏淡身陷囹圄——他錯了
當顏淡被螢燈和芷昔“誣陷”時,應淵不僅給顏淡定下“毒害仙官”的大罪,還把顏淡打入“天牢”。
對於應淵而言,他不敢違背天條,他更不想讓別人發現他對顏淡“動情”,致使顏淡受情罰而死。所以,他為了保住顏淡的性命,才對顏淡如此決絕。
熟不知,對於顏淡而言,她不關心別人是否相信她,她只在乎應淵是不是相信她。只可惜,那句“我相信你”,終究成了顏淡的“奢求”。
顏淡跳了無橋——他錯了
跳橋前,顏淡只想要應淵一個答案,一個到底愛不愛她的答案。可是,應淵卻說:“你想要的答案,沒有你的生命重要”。
聽到應淵的回答,顏淡特別失望,但她還對應淵保留著一絲希望。於是,她又問應淵:“你有沒有過片刻的動心?”應淵說:“我已心許蒼生,再也容不下其他”。
應淵的回答,徹底讓顏淡失望。所以,她說:“寧願菡萏之花從未開過”,說完這句話,她便縱身一躍跳下“了無橋”。
對於顏淡而言,她燃燒真身,讓應淵向死而生;她剜半顆心,使應淵解除火毒。她為應淵付出了這麼多,甚至,她為了應淵,可以捨棄性命,可她卻終究等不來應淵那句最直白的“迴應”。
可是,跳橋後,應淵重新給了顏淡一絲希望,顏淡的眼神瞬間有了光亮。顏淡說:“原來你知道那個人是我,原來你還記得我們的約定”。
可惜,下一秒,應淵就對顏淡說:“天規在上,絕不可違”,而且,應淵還毀了“曉夢蝶”。這樣的舉動,又讓顏淡“徹底心死”,不再對應淵抱有任何期待。
應淵總是一次又一次地給顏淡希望,然後又親手在顏淡面前摧毀它,使得“希望”變成了無數次的“失望”。
所以,相比應淵對顏淡的“無情”,顏淡對唐周那種直白的拒絕,反而沒有那麼虐心。
有句話說:“長痛不如短痛”,而應淵給顏淡帶來的就是,一遍又一遍地讓顏淡嚐盡從“希望”到“失望”的“心死之感”。而顏淡給唐周的就是,直白地拒絕,“別愛我,沒結果”。其實,看到應淵把顏淡傷得體無完膚,看到顏淡一次又一次地“心死”,瞬間就覺得“唐周”不值得人們心疼。
畢竟,“應淵”和“唐周”是同一個人。前一世,應淵辜負了顏淡;這一世,便讓唐周來償還。所謂:“有因必有果”,就是因為應淵種下了“傷害顏淡”的因,才會有唐周被顏淡屢次拒絕的“果”。
對於顏淡而言,唐周在凡間歷練完成後,終究要做迴應淵帝君。所以,顏淡不願再一次受到傷害,更不願再一次讓應淵捨棄自己。畢竟應淵說過:“神仙不得有情,這是天界之人的宿命,任誰都無法擺脫,即便我認出你,但天規在上,絕不可違”。
顏淡清醒地知道,即使能和唐周過“一時”安穩,卻終究過不上“一世”安穩。與其知道這段感情會以悲劇結束,還不如不要開始。趁著情未深,沒入骨,不如趁早拒絕,不給對方留下任何念想。想必,顏淡拒絕唐周時,心中所想便是如此吧。
那麼,如果一段愛情,註定沒有結果,不如趁早放手。畢竟一次又一次帶來的希望,卻又一次又一次的撲滅,只會讓對方越陷越深,越傷越痛,直到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