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92歲的劉德順老爺子,膝下子孫成群,本該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然而近一年他蝸居在牆壁開裂的危房內,整日以淚洗面,連飲食起居都得靠自己。
然而離老人房子不遠處,6個兒子都蓋起了小洋樓,與父親的房子形成鮮明反差,這個家庭到底發生了什麼?
老人並不是沒人管,六兒子劉遠達打算給父親房子翻新,但建築材料需要路過大哥和三哥門前,兩個哥哥根本不讓運輸車過,導致房子無法翻新。
劉遠達帶著電臺調解員來到大哥劉志達家,大嫂開啟了吐槽模式,大嫂說,自己不敢管老父親,因為11年前婆婆也住在自己家,臨終前將手上的金戒指摘下來送給自己,結果過後幾個弟媳一致認為是她搶得,她有口難辯,為了避免類似事發生,說啥都不敢再接納公公了。
既然劉志達不敢接納父親,為何還要阻止六弟替父親修葺房屋?劉志達不回答,只說答案在幾個弟弟口中。
老人二兒子劉豐達趕來,他對調解員說,父親從沒把我和老四當人看,我當初得病他都不管,最後我還是借錢看的病。
劉豐達對父親十分不滿,他表示,六兄弟中,自己和老四劉名達條件最差,而父親只盯著條件最好的兒子,最偏向老三劉天達,所以不要怪自己不義,是父親不仁在先。
老四劉名達也抱怨,父親將財產都留給了三哥,當年三哥答應贍養父親到老,有村幹部可以見證。
老四說,三哥常年在長沙打工,父親就住在他家幫他看房子管孩子20多年,而劉天達榮歸故里後,蓋起了小洋樓,將父親掃地出門,攆到一旁的危房中了。
調解員找到劉天達瞭解情況,劉天達反而說父親在自己家住了二十多年,現在到了養老時候,應該在六兄弟家輪流住,不能只盯著自己家。
一旁的老六劉遠達聽到三哥的話大為惱火,他覺得父親對三哥最好,現在三哥就是看父親年老體衰了,當成累贅一樣甩掉。
劉天達說,我們幾家的矛盾,比俄烏還複雜,原來,當年劉天達承諾過給父親養老,但前提是父親必須與不贍養他的二兒子和四兒子斷絕關係。
或許因為老二和老四一直指責老三獨佔父親財產,這才讓老三劉天達怨恨在心吧?
歸根結底,在於父親當初分家產時沒有做到公開公正,都是私下處理的,以至於分到老六劉遠達這裡,老六已經無地可分,幾兄弟為此都認為父親偏心別人,埋下互相敵視的禍根。
而成為眾矢之的的人,正是老三劉天達,因為他分到了最多的地皮,可是劉天達覺得這些地是自己置換而來的,他並不認可父親的付出,他認為其餘幾兄弟找自己茬,無非是嫉妒自己日子過得好罷了。
而老大和老三不讓老六將父親房子翻新所用材料運過自家門,也是幾兄弟互相較勁的結果,劉德順老人只能夾在中間幹受氣。
至此可以捋順一下,老大劉志達害怕遭遇當年贍養母親時的閒話而不接納父親,老二劉豐達和老四劉名達覺得父親偏心,老三劉天達覺得兄弟幾個嫉妒自己,老六劉遠達雖然願意幫父親修葺老房子,但也沒把父親接回家,或許他心裡在埋怨沒分到地?
老五劉暢達在哪裡?他在市內開公交,市內有樓房,他曾經把父親接到城裡住,可父親上下樓腿腳不便,又回老家了,對父親現在處境,劉暢達愛莫能助。
不管兄弟間有多少恩怨,都不該對父親如今的處境視而不見,畢竟父親住的房子牆體已經開裂,十分危險,現在劉德順老人急需一個可以臨時安置的住所。
劉德順老人有點倔強,他看兒子們都沒有表示出明確贍養他的決心,所以不想求哪個兒子去寄人籬下,不想看哪個兒子臉色行事,他寧可自己一個人住。
其實劉德順老人揣著一份兒書面協議,他百年之後,老宅宅基地歸五兒子和六兒子所有,然而剩下四個兒子不知道這份協議存在,老六劉遠達知道,但不敢往外拿,一旦那樣,幾個哥哥更不讓他幫父親修葺老房子了。
沒有辦法之下,只能由村幹部出面,村幹部將老人和幾個兒子找到村部,協調養老事宜,老父親提議還想去大兒子家住,但遭到了大兒媳的反對,至於別的兒子,也沒有人表態再將父親接回家中。
村幹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談到孝道問題,說最好別讓鄉里鄉親看幾兄弟笑話,幾兄弟再不孝順,但還顧忌臉面,聽到這話後,才同意共同出錢幫父親修葺老宅,一場家庭紛爭終於草草落幕。
在我看來,埋下禍根的還是劉德順老人本身,多子女家庭,平衡子女關係本來就是為人父母的責任,一旦平衡不好,最終只能傷害整個家庭。
多子女家庭,尤其是涉及到財產分配問題上,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一碗水端平的問題,顯然,劉德順並沒有端平。
比如在分家裡的地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六個兒子都叫到一起,由父親做主,並由幾個兒子挨個發表意見,每分出一部分,都要做到所有人都沒有異議,全部分配完畢後,共同簽訂書面協議,才能減少紛爭。
可是劉德順老人是怎麼做的呢?他今天分給大兒子這些,明天分給三兒子那些,每分配一次家產,都沒有做到公開透明,導致兒子之間互相不知道別的兄弟分了多少,由此產生懷疑,覺得自己是被虧待的那個,這麼搞,家庭關係怎麼能好呢?
除了分配財產,劉德順對待兒子態度也親疏有別,比如二兒子患病沒錢治,管他要錢他不給,最後逼到二兒子借錢,這種事從情感上就說不過去,也難怪兒子有意見,說不準這種細節上的傷害,沒少上演。
到底哪個兒子真孝順呢?哪個也沒真做到真孝順,只有說得過去的和說不過去的。
誰是說的過去的呢?五兒子劉暢達和六兒子劉遠達,至少他們還沒打算拋棄父親,劉暢達曾經把父親接到家中住,可父親住不慣城裡,而劉暢達因為工作的關係,還必須得住在城裡,沒有辦法。
六兒子劉遠達是唯一沒有分到父親地的人,但他也是唯一一個出錢幫父親修葺房屋的兒子,從這點上看他也說得過去,可劉遠達知道父親那份要分老宅基地的協議,他的孝順是否和這份協議有關呢?不得而知。
至於其餘四個兒子,都談不上孝順,老大劉志達只是因為害怕攤上其他兄弟的懷疑就不贍養父親,說不過去,難道父親還沒有自己臉面重要嗎?二兒子劉豐達和四兒子劉名達只因為覺得父親分配不公就不管父親,更說不過去,孝順父母是不講條件的。
最不孝順的,恰恰是劉德順最寵愛的三兒子劉天達,父親給他的地最多,還幫他照看20年家,他居然以其他幾兄弟嫉妒,就把父親攆出家門,估計劉德順會恨自己看走眼的。
在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家庭矛盾往往來自兄弟之間的攀比和嫉妒,他們不惜犧牲父親的幸福,這是格局之殤。
幾個兄弟之間表面貌似不孝順父親,實質上是互相較勁兒,根本沒把別人當兄弟看,這才是悲哀的。
只因婆婆將金戒指留給了大兒媳,幾個弟媳就汙衊大嫂搶了婆婆戒指,這種汙衊出於什麼?當然是出於嫉妒,其餘幾個兒媳無非是嫉妒自己沒有拿到戒指,但她們也不看看,自己贍養婆婆了嗎?
只因父親分給老三得最多,二兒子和四兒子就不贍養父親,又是出於什麼?還是出於嫉妒,可是贍養父親屬於天經地義,哪怕自己一分地都沒撈到,難道就不贍養父親了嗎?正確的做法難道不該是好好贍養父親,讓他明白誰真親誰真疏嗎?
最可笑的是老三劉天達,他不贍養父親的名義居然是其餘兄弟嫉妒自己,所以自己不給其餘兄弟嫉妒的機會,這就是明目長大的不孝順了,為了和別的兄弟較勁,不惜把父親當棋子,擺明甩包袱,怎麼評價他呢?
好的家風,都是互相扶持互相尊重,劉家讓人一言難盡。
結語:
經過調解,幾兄弟終於達成一致,共同出錢幫助父親修葺房屋,工期大概在15天左右完成,說明幾兄弟還是要講臉面的。
什麼是最大的臉面呢?當然是孝順父母啊,誰被周圍人誇是大孝子,這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一旦帶上不孝的帽子,即便家財萬貫,也會讓人瞧不起。
所以說,我們怎樣做人,怎樣做事,都要遵循基本的道德準則,講道德才能挺直腰桿兒做人,不被人戳脊梁骨。
即便不從道德理解孝順問題,也應該從親情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父親92歲身體尚且康健,這對6個兒子來說本該是幸福之事,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那天,才明白當初自己有多糊塗,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