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諸葛亮《誡子書》第一句便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百年孤獨》裡有這樣一段話:"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最終都要用寂寞來償還。
人的一生總有許多事要面對,該面對時還是得面對,該平靜還是得平靜。
心靜,是比喧囂更閃閃發光的力量。安靜的獨處,是要認真的看清自己,去了解一個真實的自己。保持一顆寧靜的心,做一個淡定的女人,讓自己智慧、聰明而優雅。
楊絳先生曾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不必把所有時間都用來社交,學會靜下心來,讓自己變得更好。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既能享受一群人的熱鬧,也能靜心獨處,安頓一個人的時光。
-02-
人生最高的境界,就兩個字:心靜。
在當下這個浮躁的社會里,我們時常感到一種莫名的心煩意亂。而內心平靜的人,不論外界如何喧鬧,都可以在自己的天地裡乾淨地活著,誰也打擾不了。
孟德斯鳩說:“美必須乾乾淨淨,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內心中更是如此。”
安靜的獨處,是一種靜美,是一個人處事的能力。安靜的時候,能夠看到人性最真實的模樣。
獨處,是最難得的美好時光,在這份美好中與真實的自己靜坐暢談。人生就是一場孤獨的旅行,總有一些路,必須一個人走。
心若躁,浮生皆亂;心若靜,舉世皆安。心有靜氣,清風徐來。能靜之人,很多時候是在為自己積累福氣,生活自然就會越來越幸福。
-03-
白落梅曾說:人生應該刪繁留簡,任世事搖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
人生路上,最重要的是安放自己的靈魂,平靜自己的內心。靜下來生活,去發現世界任何角落的美好,靜下來感受。
那些生活中的真真假假桎梏了崇尚自由的 靈魂太久太久,多麼渴望一處可以獨處的空間啊。
失意時靜下心來,你會發現自己真實有很多優點。得意時靜下心來,你會發現這點成功實在微不足道。人能靜,就是一種福氣。
心靜自然涼,孔子曰,“仁者靜”;老子說,“ 萬物生於靜而歸於靜”。做一個安靜細微之人,靜如止水,靜看花開,靜觀流水,靜聽風吹。
-04-
周國平曾說: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人這一輩子,除了生死,皆為小事,何不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獨處靜思。我們只有靜下心來,才能讓自己的心靈駐足於寧靜的一角,靜靜地思考自己的人生。
《大學》中曾有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
人生路上,心態越好越簡單,越安靜,就越容易收穫幸福從容與淡定。
靜下來你將看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自己,將會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靜下心來,好好整理自己的心態,將過往歸零,用心活在當下。
修一顆清淨之心,平和地看待所有事情,心有靜氣,人生才能過得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