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學校教育在整個就業選擇中具有不可忽視主導作用。加強學校教育建設不僅能有效緩解心理壓力,而且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有推動作用。

就業心理問題不重視

對高校就業指導整體研究中不難發現這樣現實情況的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集中在就業心理層面。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就業指導的普及面小。在多數學校中就業指導集中在畢業生身上。而對於低年級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指導很少,沒有讓大學生從剛入學開始就意識到就業的重要性,不能很好的調整自己心理狀態。把大多數重心都集中在就業質量上,但是卻忽視了對就業其他有關因素的研究,尤其是心理素質等。

二是指導機構不全面。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就業指導的專業機構,多數機構存在於招生與就業處,與其一起辦公,甚至在一些學校存在著兼職的現象,當學生出現不良的就業心理時很難找到可以有效排解的職業教師與場所。

三是就業指導知識相對過於寬泛。在就業課程的設置方面,由於多數學校的課時設置有限,使課程不能達到其應有的預期。傳授期間,不能很好的深入分析,使學生難以很好融入固定學習情境,當壓力產生時,不能夠利用所學知識進行有效排解。

學科建設平臺不完善

良好的學科平臺的建設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不僅對於整個教學秩序的有效運行提供了保障,同時也有利於學生自身的發展,增強其社會適應的能力。目前,高校學科平臺建設方面存在著兩種傾向。

一是對專業平臺建設不完善。對於專業學科平臺的設置上,許多專業的設置還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差異性和盲目性。更多的高校選擇較多的設置熱門專業,造成熱門專業的人數增加,從而形成一種畢業生就業中就業人數和工作崗位的嚴重不匹配,造成一種失調局面的產生。

而有些相對冷門的專業,與此同時,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可見,專業設置不能很好的滿足整個市場的需求,有時更會產生相對滯後的局面,這對高校的就業都是不利的。

二是對就業指導自身平臺建設不完善。對於就業指導自身平臺設置,雖然已走進了傳統的教學課堂。但卻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指導作用。由於課時和教師的設置,學生很難獲得較為完善的就業知識。一些高校中還存在著課時壓縮現象。

此外,對教學人員的選擇上,大多數採用兼職形式。因此,存在較大的流動性和專業差異性。在就業信息的平臺發佈上,大多數採取的形式比較固定,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單一。發佈的就業信息不全面,有些甚至把就業的形式認為只是蓋章的行為。這些都是造成其課程設置不完善的歸因。

師資隊伍建設不健全

在多數高校中,就業指導隊伍的組建上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鬆懈性。師資建設存在相對程度上混亂,沒有專業的全職教師,大多數是以兼職的形式,或是校內的其他教學的兼職教師,或是外聘教師,師資隊伍的建設上存在不穩定因素,這都不利於整體教學活動的開展。

並且對科任教師的設置上,沒有較為明確的培訓和繼續研究學習支持,使教師在對課程的傳授中不能很好的適應當前就業形勢的發展,傳授的內容比較枯燥和老套。

在教學場所的設置上,多數學校採取的是講座的形式,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學習環境中,對整體教學質量來說,其所要達到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對於教學資源和辦公場所的設置上。由於就業指導課的特殊性,不同高校使用不同的教學資源,更有的學校,不同教師使用不同的教學資源,這樣不能使資源達到優化配置。從而造成了課程的混亂局面。在辦公場所的設置上,由於採取的是兼職的教師,不同教師有各自的辦公場所,這同樣也不利於教師之間對於課程的相互交流、不利於相互之間取長補短。

社會實踐的實施程度不規範

在學校的課程設置中,重心多數集中在校內的學習,而忽視了與之相關的社會實踐。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是為以後的就業做準備,而大多數學校卻忽視了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在課程設置上更多強調的是知識的獲得,只有在大四期間才能有機會去參加社會實習,然而實習的時間相對較短,學到的知識很難馬上得到應用。

此外,雖然一些專業設置了校企合作,但是沒有承擔其應有的執行力度。學生對於校企合作沒有抱著認真學習的心理,而企業擔心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不敢輕易在重要的崗位上加以任用,從而導致其形式化。然而時代的發展,需要的更多的是動手能力較強的員工,這對學生的就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家庭教育對於個人的成長來說具有相當長意義上的啟蒙作用。個體相應人格的養成、語言、愛好、習慣等都在這個傳統的階段中形成的。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很多問題出現的原因也常來源於此。

個體教育差異化

伴隨政策傾斜,獨生子女熱潮開始出現。這些子女從小受到家庭成員的過分寵愛,對待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差,對父母的照顧有較強的依賴心理,很難獨立去做事情。因此面對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都相對較差,缺乏自身的獨立精神,在人際交往中易處於劣勢地位,對職業傾向的選擇更是比較模糊,較多的依賴於父母的安排。

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用人單位的招聘,學生很難找到適應自己的工作,並且具有一定的心理特性,即使找到工作,也會因為對工作條件的不滿意而做出迴避的選擇。

此外,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及其自身的職業發展,都會對學生的個人就業產生影響,也是造成個體教育異化產生的原因。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在對孩子就業選擇的傾向上更加趨利於讓其選擇經濟收入較高的職業,同時也希望孩子擁有較高程度的教育的經歷。

雖然這看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沒有按照個體自身的發展去綜合考慮問題。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其存在潛在的危害。沒有考慮到學生個體自身的興趣、愛好等,使其在以後的工作中不能很好的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而也不利於身心的發展,可能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心理問題的出現。

不良特性的繼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人,在個體自身的特性形成中,父母的特徵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中都可以體現出來。不可避免父母的行為會對孩子的行為具有一定正相關或者負相關性。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孩子繼承了父母的正確的特性,對其今後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考慮,父母的錯誤示範有時會導致孩子錯誤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這也就是不良特徵的繼承。

在父母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孩子沒有能力對父母的行為進行好壞辨別的話,這種弱性特徵的繼承對其自身職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譬如孩子如果繼承了父母的貪圖小便宜的特性,在其未來的職業發展中,可能會按照父母的既定行為做事,面對工作壓力的增大,只想獲得收入而不積極進取,會對其未來的工作造成消極的影響。

家庭期望值過高孩子成長需要父母一路上的陪伴,同時也離不開一路上對其發展的期望。過高的期盼就是無形的壓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父母對孩子工作的期望更加傾向於一份穩定的、體面的工作,然而就業壓力相對的增大,有時不能用受教育程度和父母的對孩子的教育投入來衡量孩子未來所要從事的工作。

在這一過程大學的象牙塔和社會的殘酷現實形成鮮明對比,加上父母對孩子的過高期望,對即將進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來說,無疑被一層無形的壓力所籠罩,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處理不好,引發社會心理不適應問題出現。小則危害身心,大則影響其以後未來職業發展。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一個人,無論多富有,都要善待這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