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淵:
一個活了萬年的老神仙。
一個萬人敬仰的戰神。
一個許願都是“六界太平”的無趣之人。
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帝君。
本打算就這麼千年萬年地活下去,卻因為顏淡的闖入,漸漸開始體味了只屬於自己的悸動。
只是,別人的心動之時是如何規劃未來的生活,而應淵從心動開始就在規劃如何“尋死”。
第一次:冒死修補結界。
在應淵陪顏淡看過星河後,被帝尊發現,並確認二人關係匪淺。
於是,帝尊直接藉著思璇的事情又一次對應淵發出了段情絕愛的警告。
所以,應淵心中便有一種無法隱藏的恐懼。
所以,顏淡才會說回到衍虛天宮後,他就悶悶不樂。
所以,當顏淡問其如果動情,應淵會不會殺了她?
應淵才會狠狠地說:“我會!”
但其實,此時的應淵是最不想傷害的便是顏淡。
除了恐懼,應淵心中還有深深地自責,而自責之情則來自於帝尊。
帝尊是他的舅舅,亦是養育其長大的恩人。當初正是因為帝尊的不忍之心,應淵才沒有死於襁褓之中。
所以,從小應淵便認為自己是來替父母贖罪,更是來保護三界的。
如今,身為帝君的他,卻帶頭違反天規,對顏淡動了情。
所以,應淵便偷偷地去修補結界,只求贖罪。
為何說應淵這麼做不是為了承擔責任,而只是為了贖罪呢?
因為,如果應淵只是為了責任的話,當初帝尊說自己也沒有把握,修不好結界的時候,應淵就該出手了,而非等到此時。
第二次:地崖趕走顏淡。
在地崖之時,應淵已經認出顏淡。
但應淵知道自己快要死了,不想傷害顏淡,便將其強行趕走。
此時的應淵只是覺得自己即將離世,也早就放下了所承擔的責任大義,盡情地享受了一段二人相處的時光。
就如他自己所說,此生有地崖相伴的這段時日,早已無憾。
這是應淵第一次體會到身為普通人的快樂,就如顏淡所說:“你不是誰的帝君,更不是誰的血脈,你只是你自己。”
其實,此時的應淵正是因為瀕死之身,才敢放飛自我。
“束縛”只能捆綁還要繼續生活之人,因為他們不敢輕易地偏離軌跡。
但一心求死的應淵在顏淡面前放縱過,所以他便再也放不下了。
第三次:支撐著修補天柱。
應淵在天刑臺上選擇了情罰。
便是又一次有心求死。
這次,應淵更多的是對天規的厭倦,以及對擺脫束縛的渴望。
聽了芷惜的稟告,應淵誤以為顏淡度過了忘川,忘卻了前塵。
所以,便覺得自己的生活又要回到從前。
如若一直如此,應淵可能會一直恪盡職守下去,也不覺得厭倦,反而覺得理所應當。
無論是情感,亦或是金錢,只要曾經擁有過,就會讓人產生迷戀。
而這份迷戀更會在自己的慾望中肆意地生根發芽。
應淵此時便是覺得自己再也無法擁有顏淡,所以便想著一心求死。
明明帝尊曾警告說,應淵不許碰火,他偏去取腰帶。
而且,應淵取完腰帶,又任性地去修補天柱。
作為帝君,他沒有再次選擇的權利,所以只能是以死來抗衡命運的束縛。
應淵第四次尋死之時,只是凡人唐周。
唐周雖然只有二十歲的年紀,但卻一直都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作為捉妖師,雖然深受掌門多年的矇騙,但在自己的判斷下,亦然知道妖分善惡,人分好壞。
對待顏淡的感情,在他確認自己心意之後,便已經決定傾其所有。
這是應淵在凡間的副本,卻也是應淵找回自己本心,順心而活的最好機會。
所幸,唐周做到了。
所以,當應淵返回天界之時,見到帝君便說,待完成帝君該做之事,自己只想削籍下凡,只做唐周。
所以,就算唐周死在了顏淡的劍下,亦是無怨無悔。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仙人亦或是凡人又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應淵羨慕唐周,不僅僅是因為他可以放肆地追求顏淡。
更是因為唐周可以隨心地選擇自己的生活,唐周的身上不用肩負這麼多的責任。
所以,當顏淡要唐周這條命的時候,他便一心赴死。
這便是唐周向顏淡證明自己心意的方式,更是唐周保護顏淡的方式。
第五次,是應淵用身體化為結界,保護顏淡。
“因為,三界在,你才在。”
這是應淵對顏淡說的最美的情話。
一個男人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征服多少人,而是看他能保護多少人。
這一次尋死,是應淵最堅定,也是最決絕的一次。
他要保護自己愛的人,也要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
這裡不需要什麼天道大義,只需要對一個人解釋清楚就夠了。
應淵的付出從來都不需要別人銘記,卻心心念念地需要顏淡的理解。
就像顏淡在第二次剜心前,對芷惜解釋的。
愛從來都不是佔有,而是理解和成全。
這一次也是應淵最幸福的一次“尋死”。
身為帝君擔起了保護三界的重任。
身為應淵,他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顏淡。
這便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