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當今老師的任務,是在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學問。

「曾仕強每日箴言」

|全文共2000字,深度閱讀需6分鐘,受益終生|

當今社會資訊爆炸,網絡上無奇不有,很多雜亂的資訊、知識讓人不知所措。

如果學了半天都是沒有用的,不僅非常浪費時間,而且容易讓人失去學習的興趣。

如何合理的選擇、明辨,將有限的時間做合理高效的應用,讓我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是現在社會大眾的當務之急。

今天我們分享以下3個方面,給大家作參考。

1要心懷誠敬,慎選所學

《易經》蒙卦說,蒙以養正,聖功也。

我們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因為沒有能力判斷,只有暫時接受。

但是由於現在的網絡資訊過於氾濫,讓人根本學不完,也不知從何學起。

所以,在初學的時候,最好要有老師的指導。

在以往的觀念中,老師是教給我們知識、學問的人,然後我們要重視師承,要把老師說的話謹記在心,終身不忘,一輩子按照老師說的去做。

但是現在看來,好像也不完全是這樣。

當今老師的任務,是在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學問。

因為老師閱歷比較廣,看得比較深,瞭解得比較多,面對不斷出現的資訊,他有選擇判斷的能力。

所以我們自己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老師。

所謂適合,就是自己從心裡面認同老師,而且老師的那一套自己比較容易模仿學習。

然後再讓老師替我們選擇合適的教材,並且安排好次序。

《易經》乾卦說:“潛龍勿用。”

這就告訴,在初學階段,由於經驗不足、選擇能力不夠、判斷力不強,所以要從比較固定的常識道理開始,然後循序漸進地去增加彈性,不能急於有成就。

這樣持之以恆,就能逐漸分辨出,哪些根本就是亂講,哪些是似是而非,哪些是有成見的,哪些太固執。

也就是,要通過模仿老師,慎選所學,樹立正確的觀念,養成良好的習慣,逐漸增長自己的接受和領悟能力。

2要思慮比對,持經達變

《論語》中說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就是告訴我們,學一定要跟思擺在一起。

有些事情只要一想,就知道這個是不對的,可是不想呢?那就認為是真的了。

所以學了之後,還要發揮思的功能,要思慮、懷疑,也就是深入去想一想到底有沒有道理。

同時,在遇到事情或者新鮮事物的時候,還要看合不合乎自然的道理。

如果合乎自然,就可以初步相信,然後在安全的範圍內,去找一些資料,反覆地測試比對,最後還是有疑問,再去請教老師。

如果它根本不合乎自然的道理,那連聽都不要聽,也不必去測試,這樣一般不會受害。

之所以在比對判斷的時候,用是否合乎自然作為標準,是因為自然規律經久不衰,是檢驗事物的最好標準。

《易經》屯卦說: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在三國演義中,孔明安排馬謖守街亭,反覆叮囑馬謖要當道下寨。

但是當馬謖到了街亭之後,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沒有遵從孔明的安排,也不聽王平的勸阻,自以為是地選擇了下寨方式,結果導致了慘敗。

結合上面的經文和案例,可以知道,在實際應用當中,當碰到自己的想法與老師的教導不同的時候,要先遵守老師的規矩。

如果覺得需要改善調整,一定要先經過了解、適應的過程,再向老師請教驗證,得到了老師的許可之後,再進行改善。

這樣經常思慮比對,不斷重複“瞭解、適應、改善”這三個過程。

那麼,就能在學習中,逐漸修正自己的缺失,提升自己持經達變的本事,同時也讓老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教導我們。

3要融匯貫通,化繁為簡

今天的人很重視專業,其實就是不能貫通。

當然這並不是說專業不重要,而是一開始不得已要先從專業入門。

但是要知道,專業只是一個局部的系統,是有侷限性的,所以不能過分固執所學的專業。

而且,不能學了就拿去用,也不是把知識記在心裡面。

孔子告訴我們,學則不固,學習只是讓我們不固執而已。

所謂不固執,就是要合理應變,也就是在為人處事的時候,要先保持冷靜,然後找到當時當地不變的原則,再根據自己的專業和知識做合理的調整。

大家或許會問,為什麼不能固執?

因為一旦固執,就很容易把現實扭曲成自己想象的情境,這樣就學不到新東西了。

比如,沒有學之前,會覺得沒有其他辦法,非這樣不可。

可是學了之後才知道,原來不只有這麼一種方法,還有其他更多的方法,是可以選擇的。

這樣不固執的學習,就可以不斷積累值得拿來比對、分析、選擇的參考方案。

如果一發現與自己的想象不相符合,就馬上說它不對,最後吃虧的一定是自己。

所以不要馬上就判定對與不對,因為我們實在沒有這個能力。

《易經》中說到,易則易知,簡則易從。這就告訴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化繁為簡。

同時天道忌滿,人道忌全,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合理節制自己的慾望,做好階段性調整,始終保持心安理得的狀態。

當然要達到上面的層次,不能貪多求快,還要按部就班、一點一滴去實踐提升。

所以《道德經》說到,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在學習生活中,合理兼顧上面三點,以誠敬的態度,循規蹈矩,虛心接受老師的教導。

在實踐的時候,道法自然,謹慎小心的思慮比對。

然後每天留下一段時間,反省改善,在內心融匯貫通自己的所學

這樣重視基礎和基本功,同時不斷磨鍊自己的彈性,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恢復本有之明德,進而做到一以貫之、遊刃有餘。

本文策劃:誠敬謙和本文內容:曾教授著述彙編

5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婆媳之間,不要說這“三種話”,很容易搞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