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要矛盾:隨著年齡增長而日益增長的物質慾望和沒有收入每天啃老之間的矛盾。”相信這是屬於當代很大一部分人的矛盾,而這一部分人被稱之為“啃老族”。
他們被冠以不思進取、好吃懶做的名義,不願通過自己的勞動去創造、改變生活,而是一味地依賴於父母,蠶食父母的一生辛勞。對於這些人毫無疑問整個社會都是抱著鄙視態度的,但是實際上很多“啃老族”是不自知的,甚至於對此自以為是理所當然的。
一、“啃老族”的重要特徵
中國的啃老族普遍分為三種,其一是有工作收入,但是要求父母為其購買房、車、奢侈品等。其二是有收入的同時卻隨著父母一併吃住,不承擔任何的生活費用,更有甚者妻子孩子的吃穿用度一併由父母來承擔。其三則是沒有任何的收入,一切的花銷全部由父母來承擔。
在中國社會之後啃老族是普遍存在的,而形成這一人群特徵的緣由主要在於父母對於孩子的過度溺愛、孩子怕苦怕累抑或者好高騖遠不願意參加工作等。
中國當代對於孩子的溺愛是非常嚴重的。究其本質老一輩人往往童年時期物質生活是慘淡的,彼時的社會整體生產力落後,物資匱乏之下生活舉步維艱。但是到了現代之後生活逐漸富裕起來,那些昔日裡高不可攀的事物逐漸變得觸手可及。
生活已經改變,但是老一輩人童年時期對於物質的渴望依舊留在心底,因此為了避免孩子如同自己一般,抑或者想要將自己童年時期的虧欠彌補實現在孩子身上。
由此便在物質生活上毫無保留,傾其所有為之提供優越的生活,即便是超過自身能力也在所不惜。與此同時,不僅僅在於物質生活上,情感生活上的溺愛也是較為常見的。
“愛撒嬌的孩子有糖吃。”因此也就形成了孩子遇到挫折便就此退縮,畏首畏尾的撲進大人的懷抱。面對社會之中的殘酷競爭,他們初一涉足便抽身而退,不敢自己去面對這一切。
似乎許多人對於啃老族不屑一顧,但又好像不少人都是其中的一份子。當代年輕人的婚姻絕大多數是建立在“啃老”基礎上的。
年輕人往往將這些歸咎於自身尚且羸弱,能力有所不足,而老一輩人本著儘快讓孩子組建家庭、安家立業的想法,即便壓塌了脊樑也要促就這件大事。
車與房兩者不可或缺,往往年輕人剛剛步入婚姻就被要求擁有一切,這一思想本身便是病態的,究其本質依舊是老一輩人不願意看到孩子吃苦的溺愛。
不過終歸對於“啃老族”絕大部分人都是抱著蔑視的目光去看待的,甚至國家也曾頒佈相關法律來扼制這一現象的滋生。然而鄭永年卻說,“現在年輕人啃老是正確的,前人把幾百年的機會都搶光了!”
二、時代快速發展之下的弊病之處
眾所周知,中國現在的繁榮社會是通過幾代人發奮圖強的努力換來的,他們將百廢待興的舊中國改建成今日這般模樣,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窮追猛打趕上了西方百年的發展。
因此,我們對於這些人應當心存感激,他們的努力令我們後世之人可以得到一份優越的生活。但是與此同時,一如鄭永年所言,前人把幾百年的機會都搶光了。
相信不少年輕人把目光投向過去幾十年的時候都生出這樣一種想法,若是生在那一年代那麼時至今日必有一番成就。
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從不缺乏“暴富”之人,只要抓住了某一個機遇便可以一夜之間飛黃騰達。對於那個年代而言,機會比比皆是隨處可見。畢竟對於一個百廢待興的社會而言,它迫切的渴求發展與此同時需要得到發展的事物數不勝數。
因此對於個人而言想要發展既有著國家的支援,同時也有著西方的前車之鑑以及中國內部龐大的需求,可以說只要在西方找到合適的路徑照搬到中國,進行一番加工改造成為符合中國社會的東西,便可以就此一飛沖天。
由此,也就形成了無數人抓住機會迅速發展,繼而共同組成了中國幾十年追趕西方几百年的壯舉。
“現在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了,一年不如一年……”約莫生活之後聽到過這樣一番吐槽的人不在少數。
究其本質便在於曾經遍地都是機會,而現在這些機會已然消耗殆盡了。中國因為落後而形成的巨大需求已經被那些隨著時代崛起的人一一填滿了。因此對於當代年輕人而言並沒有他們立足的空間。
往前十年二十年,以我們現在的思維去看很多地方對於某些事物都是存在著極大需求的,但是時至今日即便是一個小縣城之中,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儼然可以總結為市場已經逐漸飽和。
當然現在依然存在著機會,但是這些機會卻是屬於那些時代開闢者的,往往集中在高新科技上,對於尋常人而言“暴富”之夢已經逐漸的遙不可及了。
尤其是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一窮二白之下如何組建團隊去搞科研?即便是在尋常行業基礎上另闢蹊徑,往往也會有種“黔驢技窮”的感覺,似乎老一輩的人太過於聰明,將一切做法嘗試了一遍。
由此對於年輕人而言,這個社會已經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了,他們很難躋身其中成就一番壯舉。
而且與此同時,“讀書無用論”盛行的原因亦是如此。年輕人往往看到了老一輩人似乎並沒有作出太多努力,繼而隨著時代的風口便有了一番成就,而他們之中大部分人並沒有太高的文化程度。
因此在他們的成功之中形成了年輕人的“讀書無用論”,認為社會之中機遇比比皆是,但是當他們踏足其中之後,卻發現時代早已變化,那些機會已經被他們所崇拜的人消耗殆盡了。
“啃老族”的形成亦不乏此項原因,他們只看到了老一輩人的魚躍龍門,因此認定了自身也可以做到,只需要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
他們看到了太多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繼而無法做到腳踏實地,認真審視這個社會現在的本質所在。無數年輕人靠著父母的資助去創業,卻頭破血流的鎩羽而歸。
究其本質便是在於那一代人的輕易崛起為社會遺留了一層特殊的浮躁之氣,而這些不當風氣為年輕人所汲取,繼而盲目的好高騖遠,無法清晰的看到社會的真實所在。
正是因此方才有了鄭永年口中,“現在年輕人啃老是正確的,前人把幾百年的機會都搶光了!”
那麼對於我們當代年紀輕人而言,“啃老”註定是不行的並非長久之計。父母的成果建立在父母努力的基礎上,父母屢屢援助亦是因為父母的同情,這一份同情並非對你能力的認可,只有通過自己努力取得的才是真真正正屬於自己的。
“打鐵還得自身硬。”或許我們當下時代對於年輕人有著太多的不公平,但是生活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一個人註定無法改變整個社會。
唯有不斷的努力提升自我達到更高的層次,方才能夠為社會所需要,為人民所需要,繼而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