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心理學專家長期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你如果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你的人際交往能力註定會很弱,早知道早受益!這樣一個道理,指的就是——即便關係再好,也不能口不擇言!
01
口不擇言出自《北史·魏艾陵伯子華傳》:“性甚褊急,當其急也,口不擇言,手自捶擊。”也就是形容一個人情急時說話不能用正確的詞語表達,而後又指說話隨便。
口不擇言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心直口快的人無意說出的不合時宜、讓人尷尬的話,這屬於無意為之;還有一種就是被激怒、生氣時故意說一些挑剔、傷害他人的話,這屬於有意為之。
心直口快的人一般都比較直率、坦誠,因此就算說錯了什麼話,朋友們也都能諒解。但並不是你標榜自己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就可以說話不考慮場合、不考慮他人感受,不加修飾、不經過大腦思想就把話蹦出來的。口不擇言的人,在給他人帶來傷害的同時,往往自己也深受其害。人與人相處都有個度,每個人對他人無意的傷害都有個諒解的度,一旦你越過了臨界點,你的無心之過也會造成你與他人之間的分歧或爭執。養成這種說話不加思考的習慣,長久下去你的人際關係將會惡化,這種心直口快的美德就會演化成口不擇言的惡習。因此,即使關係再好,也要講究說話的藝術,不能口不擇言,凡事還得三思而後言。
02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欲擺酒席請自己的四個朋友前來聚餐,四個朋友先到了三個,還有一個朋友遲遲沒到。這個請客的人等得十分焦急,於是就自言自語道:“哎,該來的還沒來。”其中一個朋友聽了,心中十分不快,質問著說:“你的意思是,我就是不該來的來了?”於是,起身就走了。主人這下更著急了,衝著走的那個朋友背影喊道:“你誤會了,唉,不該走的又走了。”另一個朋友一聽,也不高興了:“難道我就是那該走又賴著不走的?”這一不高興,站起身也走了。主人拍拍自己的嘴巴,苦笑著對剩下的一位客人說:“哎,他們誤會了,其實我不是說他們……”話未完,最後一個朋友也走了。
說話是一門藝術活,說出話來簡單,三歲小孩就能,可是要懂得說話的技巧,要把話說得既真實又讓他人滿意,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從這個請客的主人身上,我們就能感受到:這話可不是隨便就能說出口的。人就是這樣的奇怪,我們既喜歡性格耿直的人,但是又討厭其直來直去的說話方式。所以,人與人交往,我們需要的是心直,而不是口快,說話要三思而後語,多思而慎言。
如果我們說話時不加檢點,就可能傷人敗興,引起誤解。所以,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尤其要注意,說話要注意場合、物件、氣氛,不要口不擇言。就好比餐廳服務行業人人皆知的一個笑話,一位服務員走向一位客人,禮貌地問:“先生,你要飯嗎?”儘管這位服務員很是禮貌,但是仍然招來客人不滿地回答:“女士,我是來消費的,不是來要飯的。”說話的藝術對於服務行業和崗位來說,顯得更加重要,要求也更高,口不擇言會造成的影響和後果也是不可估算的。
03
另一方面,有意為之的情況一般都發生在與你比較親近的人身上,比如朋友、戀人、夫妻、父母等等,由於一時的情緒激動、憤怒,而在親近的人身上口不擇言,說出一些傷害對方的話,這種現象已經司空見慣。
你敢說你沒有因為生氣而刻意說一些傷害戀人的狠話?你敢說你沒有用惡毒的語言去中傷你的婚姻伴侶?你敢說你在生氣的時候沒有罵過你的孩子差勁和無能?你敢說你和朋友爭執的時候沒有揪出他的痛處和短處?
人往往容易在生氣的時候口不擇言,所以有句話一直被當成一把戒尺,時刻警戒我們“不要在生氣的時候做決定,不要在生氣的時候說話。”我們在生氣的時候所說的話往往具有攻擊性,同時也具有殺傷力,那些你親近的人很有可能因為你一次又一次地口不擇言而對你失望,放棄對你的感情,尤其是夫妻和情侶之間,口不擇言帶來的傷害就是離婚和分手。
心理專家提醒我們,當夫妻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就算吵得再火爆,也不要用一些帶有挖苦性的語言,否則你們日後的關係肯定會僵硬,非常影響夫妻感情。“越是親密的人,傷害你越深”,就是因為親密,才更加在意你的評價和想法,你洩憤一次,就是傷害他一次,你暢快了,但是你們的感情就鬱結難舒了。
前車之鑑,他人的故事給我們一個警告:即使關係再好,也不要口不擇言。
04
那麼,當我們特別生氣,欲洩之而後快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當我們想要說狠話的時候,我們先深呼吸靜止10秒。在這10秒鐘的過程中,我們要想我們說出來的話,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對親近的人會造成什麼傷害?
其次,如果10秒後你仍然心緒不平,那麼你再給自己10秒鐘,在這10秒裡面,你要想想怎樣轉變自己的語言,把刻薄的話轉變成不具有損傷尊嚴,不具有挖苦打擊的責怪。
最後,如果此刻你還是無法控制你那憤怒的心,那麼請你保持沉默,出門去大街上溜達一圈,這時候,你想大吼、想購物、想吃東西、想跺腳,都隨便你,但是記得及時回去與對方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