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們在問家長為什麼要生二胎的時候通常會聽到這樣的答案:“就是想給老大找個伴兒,這樣等我們走後,孩子們還能相互陪伴對方”

或許家長真的是這麼想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並不像父母想的那樣相互陪伴,相互相愛,而是相忘於江湖,相互之間的聯絡少之又少。

先來說一個故事吧,故事的主人公是王老先生。

他在自己妻子還活著,身體健康的時候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他有四個孩子且都已經成家立業,享齊了天倫之樂,就算後面妻子去世,自己一個人生活在老家,但孩子們時不時打回家的電話,讓他覺得自己並不孤單。

後來隨著年歲的增長,身體開始一天不如一天,他開始覺得自己不幸福了,因為常常打電話回家孝順的孩子們,對於照顧自己這個老父親出現了意見上的分歧,都在推脫責任,但是在分遺產的時候,相互之間卻爭吵不休,誰都想要多一點錢。

總之,王老先生生病的那段日子,是他覺得最不幸福的時候,本以為自己分完財產離開這個世界之後孩子們能相互陪伴著彼此,可事實上他們卻是相互不往來了。

所以兄弟姐妹的意義在哪裡呢?

這個問題有點宏大,不好回答,而且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想法也不一樣,所以不好說,但就從這個現象來說,其實很正常,長輩們離開了,孩子們稍微有一點矛盾,就會立刻劃清界限,逢年過節都不問候下的那種,並不會像父母想的那樣,相親相愛一直在一起。

其中原因我們深究一下,大概可以歸結到以下幾類:

類一:家長是孩子們之間相互聯絡的紐帶

孩子們之所以會生活在一起,是因為家長是相同的,而他們,小時候都需要在家長創造的小家庭中生活成長,長大了,父母在的這個小家庭就是孩子們的歸屬感。

所以,只要家長還健在,孩子們就會覺得自己屬於同一個大家庭,哪怕關係有點僵,也會做好表面功夫,一旦家長離開,這個將孩子們聯絡在一起的紐帶就消失了,原本關係不好的孩子們,肯定不會再聯絡,原本關係好的孩子,也會在自己各自忙碌的生活中漸行漸遠。

類二:家長可以幫助調節孩子之間的矛盾。

一般來說,家裡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孩子,父母就會比較頭疼,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不同的思想觀念,生活在同一屋簷下,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矛盾,有的矛盾孩子們可以自己解決,有的矛盾孩子們解決不了就需要父母出面解決。

矛盾必定會影響孩子們的關係,父母在的時候,矛盾可以找家長解決,不找,父母也會主動解決,可父母不在了之後,矛盾解決不了就只能放置在那邊發酵,整個矛盾體越來越大,然後老死不相往來,也沒有人會來主動幫忙解決,因為沒有人會關心他們之間的關係情況。

如果說,父母想要讓孩子們的關係好,就算自己不在了也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公平對待孩子

孩子多了之後,偏心就很容易出現,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偏心,因為雖然孩子年齡小,但是他們很敏感,哪怕是父母多給了某個孩子一顆糖,其他孩子都能傷心一整天,甚至會敵視那個被父母偏愛的孩子。

偏心會在孩子們的內心留下嫉妒和敵視的影子,長大後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產生矛盾,所以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偏心,這並不是愛情,愛情裡的偏心是人們想要的,但親情裡的偏心是誰都不想要的。

第二,學會互幫互助

孩子們的世界很單純,讓孩子們之間產生感情家長可以製造一些契機,讓孩子們互幫互助,比如孩子們做錯事情了,可以讓孩子們一起做家務作為懲罰,總會有孩子快一些,有孩子慢一些,自然而來就會相互幫助,這一來一回的,關係就會變得更加親近。

所以,你覺得的呢?

1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有人說人性是這個世界上最複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