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逃離同居的13天裡,我賺了二十萬。
01
“我不想談戀愛了,男朋友好像讓我變弱。”
我咬著吸管和閨蜜談起搬出男朋友家的原因。
住在一起的時候,我只要拿起手機談工作,他就會一直向我詢問聊天內容。本身幾句話很簡單就能講明白的,因為會涉及之前的事情,便要解釋很多。
其實只要能講清楚的都不算什麼。問題是,後來就發展成,他阻攔我出差。。
天氣不好,時間太趕,工作太累不安全等等,甚至他單憑一句他不想,都可以成為限制我的藉口。
“說真的,我不想要這樣經紀人一樣的男朋友,連是否掙錢都要經由他手。”
我在計算器上敲著時間和薪資。
同居了不到兩個月,粗略估算,大概三四萬的生意都因為他的阻攔而損失了。
一時五味雜陳。
我兼職模特,在學業之餘就去走走秀,拍拍平面。這樣的薪資水平在這一行確實不算高,但針對於學生的消費水準來看確實是綽綽有餘。
看著這些被量化下來的資料,我倒吸一口冷氣。
同居,似乎讓我的生活一眼望到底。
02
老一輩的人跟你提過要求嗎?
類似於十八歲就要安安心心考大學;現在大學生遍地是,二十二歲就該備考碩士;二十六歲就要找個好男人嫁了,三十歲就應該以家庭為重,鍋碗瓢盆、柴米油鹽。
或許他們說的是對的,野心勃勃、慾望滿身,這些詞不應該和女孩子劃等號。考個公務員,找個老實人嫁了,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最好的歸宿。
所以《以家人之名》裡的齊明月,在本該為自己的夢想奮鬥的時候,肩負著媽媽帶給她的壓力。
但是我們都知道,她不快樂。
或許這些女孩們本來靈魂有火,但拘泥於現世順遂而逐漸停下腳步。女孩子的野心不該被認為是壞的特質,什麼年齡做什麼也不該被定義對錯。
以前看到媽媽辛勞的操持著家務,在偶爾和爸爸的爭吵中總是不佔上風,看著她原本精緻的面孔上的皺紋一天天多了起來。那時的我暗自琢磨:我以後一定不要變成媽媽的模樣。
但其實回首之間,我發覺曾和我一般暗暗發誓的,現在皆是不施脂粉,和生活頻頻交手的普通人。
03
前陣子看見有網友diss藍盈瑩立努力的人設,她發微博迴應:“我認為一個人有野心不是可恥的,人生只有一次為什麼不好好拼搏一下呢?”
我一怔——
什麼時候努力也開始成為人設了呢?女孩子何時才能野心自由?
隨著長大,越來越多的東西被我們瞭解,負反饋也不可避免。熱鬧往往被等同於快樂,可一旦人群一散,快樂便蕩然無存;詢問往往被看作是關心的標誌,但如果事無鉅細,煩躁也隨之而來。同樣地,倘若野心被視為立人設,那我們在摸爬滾打中不斷受傷癒合又有何意義?
我們不會覺得九年義務教育在浪費時間,相反,農村的孩子想看城市的風景,每年百萬考生擠破頭了想考入理想大學。
但為什麼長大後,想要先人一步,就成人設了呢?
王朔在《我的千歲寒》中寫到:“現在想人間,能讓我想起光線如雨的,都是人齊的時候。父母年輕,孩子矮小,今天還在遠方。穿什麼衣服不重要,好風水就是該在的都能看見。”
我想說,在光線如雨的年齡,穿什麼衣服也同樣重要。
別被四面八方的聲音所幹擾——
佛系不是時代的最優解,高階的縱慾才能帶你領略如雨的光線。
04
最後,我想說,我們是有底色的。
時代越發開放,我們也理應做出改變。
倘若老舊思想不能消失,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從矛盾資料裡面堅持理性思考,保持底色,拒絕被動接納,維護好自己的思維防火牆。
可以雄心勃勃,可以慾望滿身。周圍的聲音都是參考,你不開心那就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