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在一篇文字裡談到愛情,寫了一段頗感自嗨的話:若問愛情到底是什麼,像剝洋蔥那樣剝到最後,發現裡面空空如也,我們只發現了這不是愛情那也不是愛情;而如果我們去感受,則發現百般滋味充盈其中。
我覺得真的是,愛情好像不適合歸納,也即很難說“愛情是什麼”,詞典裡的定義總歸是空白的;它只適合演繹,也即對於“什麼是愛情”,倒是大可舉出好例,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社會地位高隆的像錢鍾書與楊絳,普普通通的像平如與美棠,一樣都叫人羨慕不已。不過,如果要在愛情形態的演繹上找出一種“範兒”來,我覺得王小波是首當之無愧的。
王小波自打1997年去世後,就已經不再是個需要別人進行介紹的作家了。一句“這個世界上好看的臉蛋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和《王小波全集》在我們的時代定格了他的形象,這裡面就包括呈現了他和李銀河愛情的《愛你就像愛生命》。
我們知道,王小波作品的基調是反諷的,對體制,對人性,擊穿莊嚴,揭示荒誕。而他生前無人問津與死後養活一大堆人本身也是一種反諷,就像一場行為藝術——不過,這反正也不是個例,世界歷史上此類情況比比皆是,也沒什麼好奇怪和感慨的。
而從他的《愛你就像愛生命》,我們讀到的是“真誠”,一種他大約用來抵禦荒誕世界的真誠,一種帶點玩世不恭味道的真誠,一種幾乎又有點偏向於荒誕的真誠。我想,這是因為他的愛情太純粹了。這就是一種特別的“範兒”。
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感受王小波的“愛情範兒”吧!
01愛如號角當我跨過沉淪的一切,向著永恆開戰的時候,你是我的軍旗。
王小波出生於北京知識分子家庭,成長路上經歷了一系列政治運動,特別是到雲南兵團勞動的經歷,奠定了他的“反思”特質、“戰士”特質,只不過不是金剛怒目式或者菩薩低眉式,而是堂吉訶德式。這滲透在他所有的文字當中,當然也反映在他的“情書”中。
1978年,他與李銀河初次相見,其時李銀河在《光明日報》當編輯,而王小波還在北京西城區半導體廠當工人,倒有點類似於《平凡的世界》裡田曉霞與孫少平的狀況,從階層來看相差懸殊。
不過,當時王小波寫的小說《綠毛水怪》,已經以手抄本的形式四處流傳,李銀河也成為了讀者。王小波在求愛的事上,也充分顯示了戰士本色,在第一次與李銀河單獨見面的時候,就非常直接地問李銀河有沒有男朋友,李銀河也爽快地回答說沒有,然後王小波就對她說:“你看我怎麼樣?”
類似的對話,我們或在許多逸聞中聽到過,比方說錢鍾書與楊絳、錢學森與蔣英。但是兩位錢先生當時本身就是風光無限的人物,而王小波卻不是,這個時候他應該還沒有預料到當年會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呢;一部牛刀小試的小說也未必撐得起求愛的前提。所以,他是憑了他的“戰士本色”:上陣伊始,剖出心來。當然,這也是因為物件是李銀河,如果是個普通的女孩子,恐怕會被這顯得有點荒唐的求愛給嚇著。
並且對他來說,戀愛、結婚並不是跟一般人們所想那樣,尋找一個歸宿、一個港灣,他是尋找一個戰友,為了更好地“向永恆開戰”。他對這個世界是充滿疑問的,他像堂吉訶德挑戰風車似地探索真相,他樂意承認有點怕“一個人戰鬥”(事實上未必),他希望透過這份愛情,擁有堅定的戰友,甚至方向:
我的勇氣和你的勇氣加起來,對付這個世界總夠了吧?去向世界發出我們的聲音,我一個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
02愛成全美不管我本人多麼平庸,我總覺得對你的愛很美。
如果按照現在對一名男子“高富帥”三指標進行衡量的話,王小波身高1.84米,“高”這一條是完全達標的,富和帥就完全不沾邊了。這兩點,我們倒不必為他遮掩,“腹有詩書氣自華”是真的,不過他未必要這捧場,因為他覺得愛能給他帶來“美”:與李銀河相愛本身是“美”的,相愛後又使王小波“變美”。
王小波曾說:我和你就像兩個小孩子,圍著一個神秘的果醬罐,一點一點地嘗它,看看裡面有多少甜。
這樣的孩子並不只王小波和李銀河,天下有情人,都在努力啜吸愛的蜜汁,但恐少有人去想,對於平庸的人生來講,愛有多麼“美”,有多麼不尋常,而往往以為,戀愛、結婚、生子,本身就是平庸生活的一種組成。
而王小波,他感受到的是愛的“塑造能力”,愛給人帶來超越平庸的機會:
你是非常可愛的人,真應該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我很討厭我自己不溫不涼的思慮過度,也許我是個壞人,不過我只要你吻我一下就會變好呢。……我現在不壞了,我有了良心。我的良心就是你。
不知大家有沒有感覺,現在的愛情越來越注重包裝,包裝一方面是凸顯,另一方面是掩蓋,所以到得後來,愛不再像愛,而像打牌式的交易;也許一結婚才發現,總歸沒有猜中底牌。
而王小波的愛,是展現一個人的一切,全不掩蓋,因為他確信,就算一身是毛病,愛能點鐵成金:
我把我整個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它真討厭,只有一點好,愛你。
03愛能成詩看這充滿詩意和韻律的情書:
做夢也想不到我把信寫到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不過我給你的信值得寫在五線譜裡呢,但願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也許把信寫在五線譜上的念頭也是偶然來的。但這無疑是極有愛的創意。
每個字元都成了音樂的浪花,每朵浪花都跳躍著歡樂。
這真的也必須是享受著愛的歡樂,又欣賞著愛的美妙的人才能想得到。別以為這很簡單,其實我們對愛常常是缺乏欣賞的,而只是身在其中,心在其中,往往是“糊裡又糊塗”的 ;王小波卻把愛情當作美,當作音樂,感受的同時不忘拉開一點距離,欣賞這愛情:
告訴你,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還有在我安靜的時候,你就從我內心深處浮現,就好像阿芙羅蒂從浪花裡浮現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