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膽預測一下,現有婚姻制度和環境即將造成一個可怕的新現象:就是在未來幾年單親媽媽會驟然增多,如果不適時地跟上相關婚育制度改革,很可能成為一個普遍社會結構。
在一些發達國家都出現過這種情況,包括現在的美國,近年來常學者有人提出“無父現象是美國當代最具破壞性的動向”,僅以無父單親家庭為例,單親率就由1960年的17.5%增至現在的38%,從被動單親到主動單身,傳統家庭構造的瓦解正以目力可及的速度愈演愈烈。
女人的獨立和權利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英國婦女有投票權也才幾十年,全世界權力機構女人佔比依舊是鳳毛麟角。
只要女人還生孩子,就不可能平等。
除了在偏遠農村沒得選的女人們,除非政策大面積傾斜給女性,否則女人早晚會放棄生孩子,或者放棄給男人生孩子。轉為不生,或給自己生孩子。
以很多國家歷史來看,到時候政府可能會支援和補助這種生育行為。
更可怕的是:會有更多的女人拒絕生育。
陸游的母親因為二人沒有子嗣勸其休妻成就一首釵頭鳳,古代不能生育的妻子給夫君納妾是千古佳話。看過美劇《老友記》就會發現:上世紀七十年代,生育問題已經呈邊緣化狀態。
今天看到一個男公知開罵:說不生孩子就是造糞機器。
與其這種怒其不爭的罵街,還不如倡導男人多負一點責任。不,準確說:多承擔一些本來看起來是女人承擔的責任。畢竟不生孩子的大部分是城市人。農村的架構還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賺錢,女人照顧家和孩子。而一旦進入到城市的女人,能自食其力,和男人一樣賺錢養家,生個孩子就退為家庭主婦,就算不成為家庭主婦,孕期和哺乳期的荷爾蒙變化,根本無力支撐高腦力或高壓力的工作狀態,上了十幾年學,找了不錯的工作,生了個孩子,五六年時間沒了。
為什麼說是五六年?中國的男人有幾個晚上起來照顧孩子的?寥寥無幾。
過了這五六年,重新回到職場之前的狀態比考個985 211都難。
我有個朋友以前和老婆都在某保險公司中層管理,女的懷孕後,跟老公商議生孩子時候輪休照顧孩子。老公就勸她辭職,等生完孩子再說。孩子送了幼兒園她想回到單位,已經開始打卡制,她還要接送孩子根本幹不了。就去了之前孩子報的一個早教學校應聘,正好可以照顧孩子,工資是以前的五分之一。
一干就是四五年,孩子上了小學。老公升了職,經常出差,一兩個周不回家很正常。
三十多歲的她在不斷找工作和照顧孩子之間蹉跎著,目前在一個政府機構餐廳工作。
這是很多女人的常態。有幸能回到單位工作的,工作能力和上升機會都錯過了,如果在生個二胎,基本一輩子就這麼家庭主婦了。
只有一個董明珠女一號,其餘的都是女十八號。
如今只要網上看到中國女人找外國男人就要被罵,中國男人找外國女人就是驕傲。
這在白人那裡的種族歧視有啥不同?
一樣的。
男人終究是占主導地位的。
只要還有生育,男女就沒有平等的那個說法。
我為那些所謂女權感到悲哀,也為用不生孩子作為拯救自己方式的女人感到悲哀。
我也為自己感到悲哀。
所有的彩禮、產權,跟女人的生育問題一樣,殊途同歸。與其要求女人不要彩禮,保證婚前財產,又用道德、法律引導女人生育的這些時間和精力,何不一步到位,把這些缺乏安全感的女人的生育權益保障好呢?
前幾天有人還跟我說過:“為什麼中國不仿效發達國家的撫養費制度呢?”
因為中國有彩禮,有房子。國外根本不考慮這個,直接結婚,有錢的就要付撫養費,沒錢的,就成了失業人員,我寧可領失業救助,也不給撫養費。
在國內,我也見過太多撫養費落實不了的事情。沒有單位和正式職業,隔年申請一次執行,除了撒潑打滾,一分錢也拿不到。很多地方機構對於這種事根本毫無作為,全靠個人自覺。
保障跟得上,不用彩禮,也不用什麼房子產權保證,只要把婦女生育期間,以及對孩子的撫養義務落實到實處,對男人和女人都有好處。杜絕了試圖以婚姻改變命運的某些卑劣女性,也杜絕了理想化的走進婚姻,最後狼狽逃離的老實女人,更是避免大部分喪偶式婚姻,搭夥過日子的悲哀現狀。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婚姻的本質就是像穩定社會一樣,實現資本的平衡。現在國內抵制的彩禮跟西方國家的贍養費撫養費制度沒啥不同。對比起來,傳統的彩禮制度倒是更蠢一點。
如果婦女仍然履行自己對家庭中的私人事務的義務,那麼他們就會被排除在公共生產以外,不能有什麼收入了。如果她們願意參加公共勞動而有獨立的收入,那麼就不能履行家庭的義務。現代的個體家庭建立在公開的和隱蔽的婦女的家庭奴隸制上,而現代社會則是純粹以個體家庭為分子構成的一個整體。
---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