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被灌輸孝敬父母的思想,而對於中國大多數家長來說,也會有著“養兒防老”的觀念。沒錯,很多父母辛苦付出,養育孩子,就是為了老了以後能有個依靠。但是現在也存在很多“不孝”的情況,難道這些全都是子女的過錯嗎?
重男輕女換來的老來無依:同事小李是個非常努力的人,工作認真上進,家庭和睦幸福,引來不少人的羨慕。但只有小李自己知道,她和父母的關係一直都是一個痛。原來小李還有一個弟弟,她的父母一直都有重男輕女的思想。
小時候,有什麼好的東西都給弟弟,而她只能站在旁邊看。為了弟弟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小李即使學習成績好,也只是上了個技校,而家裡的錢都拿去給弟弟上學了。
後來小李憑藉自己的本事,在大城市闖出了天地。弟弟從三流大學畢業後,整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不僅如此,父母還經常要求小李拿錢來養弟弟,弟弟結婚時,甚至還讓小李來承擔房子首付的錢。
種種事情,讓小李跟父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如今她有了自己的家庭,很少回去看望父母,只是每個月給父母打生活費過去。而她的弟弟呢,心安理得的住在姐姐給買的房子裡,別說回去照顧父母了,不張嘴向父母要錢都不錯了。對於小李父母這樣的情況,很多人都會說一句:活該!
別怨子女不孝順,父母先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行為:1、一碗水端不平
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以來,很多家庭都有兩個孩子。但孩子多了問題也多了,有些家長難免會存在偏心的行為。雖然孩子嘴上不說,但心裡還是很清楚的,即便長大成人了,父母的偏心,也會成為他們心裡的隔閡。
尤其像小李這種家庭,差別對待太過明顯,她對家裡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而父母養她反而變成了一種條件,條件就是小李要拿更多來回報父母。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但凡自己有能力了,就想早點擺脫原生家庭,對父母也幾乎沒有什麼感情,給養老錢多半也是道德的約束,所以心裡不會想著去看望父母。
2、過於溺愛孩子
還有一些父母特別寵愛自己的小孩,從小到大,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自己經歷,凡事都要插一腳。這樣很可能會讓孩子以為,父母對自己的好是應該的,因為自己是父母的孩子,不對自己好,父母又該對誰好呢?
這樣的小孩長大以後,很可能不懂得感恩。而且一旦遇到什麼大事,都會指望父母幫他們解決,如果父母已經沒有那麼大能力幫助他們時,他們也會把所有的錯都怪在爸媽身上,更別說真正去孝順父母了。
3、父母沒有以身作則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有很多道理。如果父母自己本身就不孝順,那麼在孩子的心裡,就會存在同樣的思想,認為只要過好自己的就行了,父母的事情不用自己操心。那麼等孩子長大後,自然也不會去孝敬父母了。
寫在最後:父母對孩子的愛,以及孩子對父母的愛,都應該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為了道德倫理。如果孩子從小就能得到家長百分百的愛,家長又能在孩子面前起到帶頭作用,讓他們感受到和諧的家庭氛圍,儘管孩子長大以後沒那麼多本事,但孝敬父母,也會是他們心甘情願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