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結婚就是要挑,不挑怎麼知道合不合適?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又不是買菜,隨便拎一顆就拿回家。隨隨便便結婚,到時候發現不合適又離婚,這多麻煩呀!”這是小區內的王阿姨說過的一句話。
王阿姨今年六十歲,退休之前在一所大學任老師,她博聞多見,對任何事情都有通透的看法和獨特的見解。
退休之後,她就經常跟小區內的阿姨們一起跳廣場舞,偶爾聊起家長裡短也是在所難免的。
有一次,張阿姨向她抱怨自家小兒子年近三十還不結婚,而她的外孫女都上小學了。
張阿姨說道:“現在的年輕人總是挑挑揀揀的,一點都不讓人省心,差不多就行了,哪來那麼多講究?挑下去年齡就大了。”
於是王阿姨便對她說了上面那番話。
是啊,結婚又不是買菜,就算是買菜也得挑自己中意的吧?隨隨便便買回家,發現有爛菜,到時候還是得扔,這不是浪費時間和錢嗎?
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在結婚之前適當挑一下都是可以理解的,這不是矯情,反而是對自己和對方的人生負責。
只是這“挑”也是有講究的。
01,
“挑”不是高不成低不就
大家在結婚之前可以挑,但凡事不能過度。
辦公室的老馬就因為年輕時候太挑剔,所以現在娶了一個二婚帶孩子的女人。
二十幾歲的時候他長得有點小帥,名下又有房有車,雖然有房貸,但條件也算是過得去。
於是他要求另一半本科學歷,長相漂亮,身高一米六五以上,還必須得是城市獨生女。
“挑”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選擇,而不是脫離現實,不顧自身條件而胡亂要求,那樣只會把自己攔在婚姻的門外,永遠都難以跨進去。
老馬自己也只是大專學歷而已,他身高一米七一,仗著自己有點小帥,名下有套房子和車子就提高要求。
事實證明,他是在跟自己過不去,三十五歲之前他聲稱自己絕對不會降低要求,明缺勿濫,三十五歲之後他開始恐慌起來,一有時間就忙著相親。
由於年齡大了,人變得油膩了,之前的帥氣也不在了,同齡人幾乎都早已結婚生子,年輕小姑娘又介意他的年齡。
他的條件跟年輕男人一比好像也並沒有什麼競爭力,在幾次碰壁之後,他最終接受了現實。
如果他在年輕的時候不胡亂挑剔,至少也不至於找一個二婚帶孩子的女人,不是說二婚帶孩子的女人不好,而是未婚男人大多不願意給別人當後爸,他之所以淪落至此,完全是咎由自取。
大家可以挑,但不要只看別人的條件,也要審視一下自己的條件,畢竟婚姻是雙向選擇。
你在挑選別人,別人也在挑選你,如果你的要求不合理,那就是胡亂挑剔,最終會害了自己。
02,
“挑”是為了找到合適的人
年輕人在談婚論嫁之時挑一點無可厚非,但必須要明白自己因何而挑。
“挑”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為了找一個條件多好的人,而是為了找一個合適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就“挑”不到好的伴侶,還有可能會被“剩下”。
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年輕人都忽略了婚姻的本質,他們把婚姻當成了一場交易,一場等價交換。
比如男人想找年輕貌美的女人來滿足自己的視覺感;想找學歷不低的女人,對下一代教育有好處;想找家庭條件良好或者收入高的女人來改變自己的人生,讓自己少奮鬥二十年。
女人想找家庭條件優越的男人,以此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或者長相帥氣的男人,來滿足自己的審美。
大家都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殊不知這些東西都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漸漸改變,人不合適,就算在當下找到了自認為特別滿意的另一半,婚姻也未必幸福,將來也未必過得長久。
帥氣的容顏,美麗的臉龐,都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漸漸消失,優越的家境也有可能會發生變故,強大的經濟條件也有可能會不復存在。
缺少了這些條件,大家還拿什麼去支撐這段婚姻?
婚姻的本質就是找一個合適的人一起過日子,外界的風風雨雨和變幻莫測,對於他們的婚姻都產生不了太大的影響。
這才是一段婚姻得以幸福和長久的關鍵所在,只是很多人都不明白。
為什麼有些人平平淡淡,但卻一生幸福,有些人衣食無憂,但卻吵吵鬧鬧,甚至將日子過得一地雞毛,這就是合適與不合適的區別。
03,
怎樣才算合適?
大家必須弄明白合適的真正定義。
你有一套房,他有兩套房;你月入過萬,他也月入過萬;你本科畢業,他也本科畢業。
你財大氣粗,她年輕貌美;你家境優越,她學歷不凡;你是高富帥,她是白富美。
這些都不算合適,頂多算是條件匹配。
真正的合適在於三觀,在於性格,在於對婚姻和生活的態度。
三觀不合的兩個人,即便其他條件再合適也不是真正的合適。三觀不合的兩個人做朋友都難,更不要說成為夫妻了,結婚以後必定會矛盾重重,最終將日子過得一地雞毛。
性格不合的兩個人也沒有辦法和諧共處,有些人一見面就吵架,並不是因為某一方問題太重,而是因為他們兩個人根本就不適合相處,即便雙方都沒錯,他們湊在一起也是一個錯誤。
對婚姻和生活的態度越相似的兩個人越容易幸福,他們遇到問題時可以合理解決,不會有太大的分歧,並且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婚姻是人生之大事,大家可以挑,但不能胡亂挑,正確的挑是選擇,錯誤的挑是挑剔。以找到合適的人為目的,你才能挑到良人。
願你的生活充滿驚喜,願你的幸福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