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我們都不是一座孤島。可人海茫茫,遇人無數,很多關係走著走著就散了,很多感情處著處著就淡了。
唯有寥寥幾人,知你冷暖,懂你悲歡,不離不棄。
這些長久舒服的關係,不是因為三觀一致,共同利益,而是做到了這三點社交"潛規則":不討好,不敷衍,不強求。
1
不討好,平等融洽,關係才長遠
交往中,當你滿腔熱情,換回的是不理不睬,當你低眉折腰,換回的是趾高氣揚,這隻有一種可能就是關係不對等。
魯迅的第一任妻子朱安,是父母包辦成婚。
魯迅看不上朱安,可是朱安卻為了得到魯迅的愛,一味地討好諂媚。
一次與親友吃飯,魯迅聊起自己曾吃過一種精緻的糕點。朱安立刻附和說,“是好吃,我也吃過。”
魯迅很不高興,因為他知道妻子在說謊,點心是他在國外吃的,妻子當時並不在場。
後來魯迅遇到了學生許廣平,兩人思想一致,加上學術上有很多共同話題,最終兩人舉案齊眉,恩恩愛愛到白頭。
不管是友情愛情,只要不平等,你再討好,對方也不會接納你,只能給對方帶來尷尬難堪,而且卑微的是自己。
《周易》有句話說:“上交不諂,下交不瀆。”意思是對待再高位置的人,也不攀附,不諂媚;對待再低位置的人,也會禮相待,絕不傲慢。
真正的關係如天平的兩端,平衡不相上下;真正的感情應該是吸引來的,而不是低三下四討好求來的。
自卑的人,總是看別人臉色行事,唯唯諾諾,生怕別人因自己的“不當”言行有分歧不高興。
殊不知這是人際交往的大忌,其實對方並不喜歡你不自信或者自負的樣子。你討好,無非是在告訴對方“你可以肆無忌憚地傷害我,詆譭我,我都不會在意的。”
把別人放在山頂,把自己放在山腳,對方是看不到你的。只有同在一樣的位置,彼此才是對方的風景。
正如莫言在《如何對待不喜歡你的人》文中說的一句話:
“刻意去討人喜歡,折損的,只能是自我的尊嚴。不要用無數次的折腰,去換得一個漠然的低眉。沒有平視,就永無對等。”
2
不敷衍,真誠靠譜,情誼才無價
村上春樹說,“一個敷衍了事、平淡無趣的態度,怎麼能期待擁有一個趣意盎然的生活呢”。
與人相處,我們都願意和態度明朗,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接近,因為他們從不敷衍,既可和而不同,還可不相為謀。
行走江湖,一個人無論多麼能力非凡,多麼才華橫溢,如果為人做事總是虛情假意,絕不會有靠譜的人情往來,更不會成就大事。
在《三國演義》裡,劉備之所以能從一個織蓆販履的街頭小販成長為雄霸一方的諸侯,得益於四個字:“重情,靠譜”。
諸葛亮曾在《出師表》裡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以後,才逐漸有了自己的地盤,最終才有了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局面。
沒有三顧茅廬的深情,沒有劉備靠譜的為人,就沒有魏蜀吳三足鼎立的格局。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是個響噹噹的人物。他為了保護劉備的家小,被迫投降曹操,曹操想招募關羽至自己麾下,對他可謂是百般照顧,送金銀珠寶,送美女,還送他赤兔寶馬。
但是,關羽在得知劉備下落後,毅然離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遠走千里護嫂尋兄。
正是劉備對哥們不敷衍,對人才不含糊,對戰役不懈怠,才使得自己在天時地利人和方面獲得了最大的支援。
一個人內心裝滿了真誠,就會待人不輕率,做事不馬虎,這樣建立起來的關係忠誠而牢靠,放之四海而皆準。
三國時期,管寧與華歆是同學,讀書時同坐一張席子。
可是,關係再好也有差異。
外面有貴人的馬車經過時,華歆便出去湊熱鬧,但管寧不理這些,一心讀書。
那天華歆回來後,管寧將席子分開,平靜地說了句:“從此,你不再是我朋友。”
認真的人,對待友誼一是一二是二,從不將就,也不似是而非。既然三觀不同何必在一起委曲求全。
如果兩人擰巴著待在一起,你潦草我,我應付你,不但褻瀆友情,還是對彼此人格上的不尊重。
3
不強求,有近有疏,相處才舒服
張充和先生七十歲時用隸書寫下這樣一幅對聯:“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意思是,對其他人非常冷淡中總有自己的知己,心中有一曲清歌就足以安然度過一生。
人和人相處是門藝術,不管什麼關係,太近了就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太遠了彼此又滋生陌生感。
人生有尺,要有度。如果什麼事情都互相指望著符合對方的期望,終究有一天都會感到很吃力。
關係太近是一場災難,人和人大多失於過分親近。不強求的關係,才會避免消耗,散發出正能量。
生物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把十幾只刺蝟放在室外,刺蝟凍得瑟瑟發抖,出於本能反應,擠在一起互相取暖。
但由於每隻刺蝟身上都有尖銳的刺,稍微靠在一起,就會把彼此扎得傷痕累累,它們就會立馬四散逃開。由於天氣寒冷,它們只能靠攏,受傷,散開,再受傷,迴圈往復。
最後,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夠互相取暖,也不至於傷害同伴。生物學家就把這個現象稱之為:“刺蝟法則”。
距離產生美,彼此尊重,彼此珍惜。不壓迫,是給別人留餘地,也是為自己留退路,這樣的關係才長久舒適。
人為什麼會有痛苦?因為人和人之間一直在互相為難,各執己見,互不相容。
任何以自己意志為前提,妨礙別人的說話做事,都缺少邊界感。
殊不知當你凌駕於別人之上或許滿足了自己心裡需要,同時你也正在為別人提供反擊的理由。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舒服的關係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戳傷別人,自己也會受傷,讓別人極度不適 ,自己也會弄一肚子氣。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越做好事的人心態越豁達,越給別人快樂,自己心情越開朗。
反之,越為難別人,越是作踐自己,不強求別人,其實就是放過自己。
4
劉震雲在《一句頂一萬句》中寫道:
“這世上的所有事都經不起推敲,一推敲,哪一件都藏著委屈。”
的確,為了生活,我們去討好,去逢場作戲,去控制。然而我們得到了什麼?除了身心疲憊,傷筋動骨,什麼也沒有。
正如有人說的那樣:倘若一段感情的維繫,總要靠我熱臉貼冷屁股;總要靠我一廂情願地堅持;總要靠我費盡心思地去討好與試探,不如算了吧。
不要打擾別人了,也不要作踐自己了。愛情也好,友情也罷,合則來不合則散,沒必要過於強求,別去討好和遷就他人,活著最重要的是讓自己過得開心。
人間之緣,有聚有散,相交在緣,相處在惜。
人生就像一場旅途,陪你走一程的人很多,陪你到最後的很少,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陪伴。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就像喜劇大師卓別林所說:“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生活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是違背了自己的本心。”
自己永遠是自己的主角,不要總在別人的戲劇裡充當著配角。願你餘生照顧好自己的情緒,不負自己,不負他人,真實的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