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和身邊的人吵完架後,你會主動和好/道歉嗎?

據我觀察,很多人都不會主動和好,他們喜歡生悶氣,不承認錯誤,或者乾脆把一切都交給時間,冷處理。

Lisa的老公就是這樣一個人。

兩個人剛剛相戀時曾經吵過一次架,Lisa在對方家裡坐了1個小時,等另一個房間的老公來說句軟話,但是對方始終沒有行動,沉默不語,最後Lisa氣的收拾東西走人,“那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爭執,因為我第一次認識到他並不是一個懂得認錯和謙讓的人。但我還是和他走入了婚姻。”

果然,在很長一段時間的婚姻生活中,每一次的爭吵,都是Lisa先低頭服軟,老公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冷戰。Lisa常常在想“道歉有那麼難麼?為什麼他從不向我服軟?”

道歉有多難?確實比想象中難很多。

尤其是對情侶和夫妻而言,“錯不在我”往往成為婚姻中的殺手。

道歉的前提是認識到錯誤,如果雙方都不認為自己有錯,那就很難去打破僵局。有時候你收不到ta的和好訊號,其實是因為ta並不認為自己有錯。

01.有些人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

1. 這是一種“錯不在我”的自我辯護心理

在被指責時,通常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自我辯護。這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機制。讓自己免受這些錯誤帶來的懊悔、內疚、自責、失望等負面情緒的傷害,所以一開始把責任推卸掉就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阿倫森在《錯不在我》的書中提到,只要自我辯護在發生作用,人們就會拒絕承認錯誤,甚至會為了逃避責任而不惜撒謊。

· 認知失調

阿倫森認為,自我辯護的原動力是認知失調——指人們的認識與現實(或事實反饋)不一致的心理現象。

人們總是會習慣性地把符合自己認知的資訊認為是對的,而把不符合認知的資訊當做錯誤的。

當實際結果不符合預期時,人會感到非常不舒服,為了平衡這種失調,就需要“解釋”甚至“捍衛”自己的行為,通常就會本能採用“堅信對方是錯的,自己是對的”來進行自我辯護。

當我們出現過錯或者在一些相對瑣碎的事情上產生分歧時(例如,誰忘記了蓋調味瓶的蓋子,誰忘了交水費,或者誰能記清老電影中最討人喜歡的片段,等等),我們都習慣於進行這類自我辯護。在那些情況下,透過自我辯護可以讓我們不會感到自己愚蠢、無能或者健忘。

然而,這種可能危及婚姻的自我辯護,反映了一種更為令人擔憂的企圖,它所保護的不是“我們所做的事情”,而是“我們自身”,這就可能導致兩種情況的出現:一種情況是“我很正確,是你錯了”;另一種情況是“即便是我做錯了,再糟糕,那也是我的行為方式”。

如果ta不想承認自己的錯誤,或者不想去改變令對方煩惱或者痛苦的習慣,ta會說:“我控制不了自己,人生氣時很自然會提高嗓門。這是我的行為方式。”在這句話中,我們可以聽得出自我辯護的意味。

這就是你對ta無言以對,或者收不到對方“和好訊號”的原因。

2. 承認錯誤會傷害自尊

認錯本來就是一件充滿了壓力和風險的行為。對於有些人來說,承認錯誤就意味著承認自己不夠好,失去對關係的掌控權,進而給內心帶來焦慮和恐慌。

從很小的時候起,家長就告訴我們犯了錯誤應該勇於承認並道歉。不過一項研究卻表明,有的時候不道歉也會帶來一些好處。

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一項研究中心,將人員分為4組,分別回憶過去的一次經歷:

基線組、道歉組、拒絕道歉組、不作為組。

自我評定的結果顯示,拒絕道歉組的被試與道歉組相比,感覺自己更有力量和控制感,並且自尊更高。

研究者表示,從本研究的結果來看,拒絕向他人道歉可以讓我們感覺自己更加有力量和控制,這讓我們自我感覺更加良好。這項研究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上。

3. 童年時的創傷:認錯很危險

對於有些人來說,成長過程中一些經歷,讓他們認為認錯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有些父母對孩子比較嚴苛,一旦孩子做得不好,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和指責,即便孩子承認了錯誤,也會受到體罰,甚至羞辱自尊心懲戒。

長此以往,孩子的內心就會形成錯誤的認知:做錯事是丟人的,會受到羞辱。

因此,年幼時沒有得到家長的正確引導,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很容易養成“打死也不認錯”的條件反射。即使成年以後,他們也會遵循這樣的心理模式,不管什麼樣的錯誤都不承認,或者用沉默這種不迴應的方式代替。

02.敢於道歉,婚姻才會長久

在親密關係中道歉是很重要的一環,一方的道歉可以很好地化解雙方的矛盾,並使雙方的關係繼續向前。

張傑就是出了名的和老婆吵架先道歉的人。

和很多人一樣,初期的時候他並不想道歉,“因為我覺得我又沒錯”。

但後來他想通了,不管吵什麼他都先道歉。

因為道歉不會讓自己失去什麼,反而可以讓“歷史的巨輪向前走”,不讓矛盾卡在那裡。

道歉正是你在乎對方的表現,會讓伴侶在關係裡更有安全感。

但如果總是要求一方先“認慫”,也會讓親密關係雙方地位失衡,一方可能會習慣性得理不饒人,另一方長期壓抑自我,不利於維持長久的親密關係。

關係是一個相互餵養的過程,你犯了錯,承認錯誤,我包容;我犯了錯,承認錯誤,你包容。這種有彈性的情感才會長久。

對待錯誤的正確方式是什麼?

正如阿倫森在書中提出的觀點,對待錯誤,我們可以按照下面的一些方法來做。

1. 放棄“我不能犯錯”的想法

犯錯,是不可避免的。除了資訊的不完備,我們的大腦天生就存在各種認知缺陷。比如,對於很多事情,我們常抱有偏見,只願意接受和自己觀點一致的資訊。這種缺陷,會不斷誘導我們犯錯。只有真正接受自己“一定會犯錯”的事實,才能從“不能犯錯”的壓力中逃脫出來。

2. 區分“錯誤”和“人格”

就事論事,不要將錯誤上升到人格的高度。告訴自己,“我犯了錯”和“我是一個失敗的人”是兩回事,不要給自己貼標籤。

3. 坦然接受

人們不願意承認錯誤,很大程度是害怕錯誤損害自己的形象。事實上,評價一個人時,比“他是否犯過錯”更重要的,是“犯錯後他怎麼做”。

你是那個從不認錯的人嗎?

想要擁有幸福長久的婚姻和融洽的人際關係,

學會“道歉”也是一項必要的技能,

道歉,並不意味著你有多麼糟糕,

而是對自我的接納,

一種勇敢和自信。

7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女人背叛婚姻,為什麼喜歡吃窩邊草?這位女人的真心話太真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