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看了一個讓人非常寒心的故事:一個30多歲的男人,已經好幾年不出去工作了,每天待在家裡,還嫌棄媽媽做的飯不好吃,網購的賬單也要媽媽去還,不高興的時候還要罵媽媽......
他的媽媽很傷心:“小時候對他特別好,可以說要什麼就給什麼,沒想到現在卻養了一個白眼狼!”
言語中透露出對孩子濃濃的失望。
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只懂享受,不知回報的孩子:
他們花錢如流水,卻捨不得給媽媽幾百塊買上一個按摩儀;
他們出入各種高檔場所,出手闊綽,卻不願意請爸媽出門享受一次,還美其名曰“爸媽不想去”;
他們畢了業第一時間跑出去遊山玩水,認為“青春可貴”,卻忘了已經不再年輕的父母這麼多年也沒出門好好看過這個世界一眼;
他們穿著最潮流的衣服,卻看不到父母早已經縫縫補補無數次的襪子......
在這些不懂得感恩的孩子眼裡,父母的付出天經地義,彷彿對方只是自己活著的“ATM”機。
他們不在乎自己在享受的時候爸媽因此而失去了什麼,卻無法忍受“供養關係”的切斷。
還記得多年前那個機場弒母的留學生嗎?
25歲,本該拼搏事業的年紀,他卻心安理得的享受著媽媽提供的一切。在日本留學的5年裡,他生活得彷彿一個家境殷實的“富二代”,打工什麼的從來都沒有,花起錢來也是毫不手軟。
而這一切都是月薪7000的媽媽靠著四處舉債換來的。
當媽媽告訴他自己實在無力承擔這份經濟重壓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在機場捅了前來接機的母親,9刀。
留日學生汪佳晶,捅母9刀被判刑
事情發生後,很多網友評價這個兒子“喪心病狂”,可反過來想一想,這樣“變態”的孩子是怎麼養成的呢?
小區一位阿姨一天到晚抱怨自己孤獨。
跟她聊天,她會花上好幾個小時告訴你小時候她是如何盡心盡力照顧她兒女的。阿姨前半輩子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小到穿衣吃飯,大到上學擇校,從不缺席。
孩子病了,她就守在病床前沒日沒夜地照顧,把自己累倒也在所不惜。
然而現在她老了,需要孩子照顧的時候,卻沒有一個孩子願意回來照顧自己,哪怕只是多點時間陪她說上幾句貼心的話。
孩子不懂感恩,應該怪誰?
我想應該是父母。
卡耐基說:“忘恩是人的天性,它如同肆意生長的雜草;而感恩猶如靚麗的玫瑰,它需要細心的栽培與愛心的滋潤。”
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後都藏著不健全的家庭教育。
仔細觀察這些孩子的父母你會發現這些共同點:
→ 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蘋果手機最火的那幾年,一位媽媽因為買不起最新款,在櫃檯前當眾給自己的孩子下跪,而面前的孩子頤指氣使的樣子彷彿一切都是理所當然。
對孩子千依百順的結果就是,孩子的慾望會逐漸膨脹,等到了父母無法滿足自己的時候,“白眼狼”便橫空出世。
→ 事無鉅細幫孩子做好一切
我們常說父母的愛“無私”,具體到生活中就是很多爸媽恨不得替孩子包攬一切。
吃飯、家務不用管,“只要學習好”就行。這樣長大的孩子早就習慣了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怎麼能體會父母的辛苦呢?
→ 放縱孩子所有的不合理行為
霸佔東西、野蠻粗暴、大吼大叫.......如果每次這些行為出現的時候,父母都以“他年紀還小”選擇性忽視,那麼恭喜你,離培養一個“白眼狼”又近了一步。
要知道,孩子所謂“成長”的前提就是不斷被糾正,沒有了這一步,隨著年齡增長,無視規則的孩子不但不會改變反而會在原來的基礎上變本加厲。
到了那個時候,父母再想管教為時已晚。
古語有言“養不教,父之過”。可怎麼“教”也是困擾很多父母的問題。
孩子的天空很低,脾氣暴躁的父母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場無法擺脫的“恐怖電影”,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會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於是很多時候,我們明明看見孩子
自私自利,把所有的“好東西”據為己有
蠻橫霸道,明明做錯了事但死不認錯
口出惡言,一旦受到批評立刻攻擊家人.......
卻不知道如何是好。
一個朋友告訴我,有次她做好晚飯叫女兒出來吃飯,剛寫完作業的女兒坐下後看了一圈,大聲抱怨道:
為什麼沒給我端飯?
朋友馬上意識到問題——什麼時候開始女兒習慣了家裡人幫她端碗了?
發現問題之後,她平靜地把孩子叫來自己端走飯菜,孩子不情不願地照做了。
朋友並沒有馬上批評孩子。
睡覺的時候,朋友神色如常地給女兒講起了“晚安故事”。讀完之後女兒興奮地說要像故事裡的主人公一樣自立自強,朋友立刻抓住機會提問:那是不是先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始呢?
女兒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從那之後,女兒果然認真做起了管理自己的“小大人”。這場教育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圓滿結束了。
我們一起回頭看看,為什麼朋友的孩子這麼容易就“上當”了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
引人入勝的童話故事直截了當地為孩子提供了一個飽滿的正面形象,不知不覺間為孩子植入了“如果XX做,就可以變成XX”的概念。
試問,誰小時候還沒有一個英雄夢呢?
用故事給孩子講道理,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營造了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最關鍵的是,孩子不會產生“媽媽/爸爸又在找我麻煩”的不適感。
再加上孩子們天然對美好的人和事充滿嚮往,並且具有極強的模仿能力,一個現成的“好孩子”、“大英雄”放在自己眼前,又這麼感人,怎麼捨得錯過?
網上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養孩子之後才發現,我們要成長的地方還有那麼多。
育兒的路上總是充滿挑戰,時刻保持覺知,及時糾正孩子,“白眼狼”自然不會出現!
[ 今日薦書 ]
《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這本書是美國當代青少年經典小說之一,與《小王子》、《夏洛的網》和《神奇的收費亭》共同入選為“20世紀50本必讀童書”,由影響中國教師的教育經典《朗讀手冊Ⅱ》感動推薦。
主人公比利住在全世界最棒的浣熊狩獵區,一直夢想著買兩隻浣熊獵犬,但家裡的條件實在太差了,無論他怎麼哀求父母都被拒絕了。他決定自己賺錢實現願望。
年僅11歲的比利通過撿草莓、賣小動物的皮等等一系列的努力工作,終於在兩年後買下了兩隻小獵犬:老丹和小安,之後一起度過了一段共同捕捉浣熊的美好時光,並且結下了生死與共的友誼......
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
✔ 無論貧窮或者富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這樣的真摯而感人;
✔ 世界上的困難都有解決的方法,只要你願意嘗試和付出;
✔ 孩子雖然年幼,但卻擁有著完全不亞於成年人的豐富感情,並且毅力驚人......
看到父母對孩子深沉的愛:
明白了只有父母和孩子雙方需要溝通和理解:
對孩子的寫作一定有幫助:
被主人公感動到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