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多子多福”,二胎政策開放以來,不少家庭開始生二胎,認為一個孩子太孤獨,將來連個伴兒、商量話的人都沒有,所以想讓孩子多個兄弟姐妹。
雖然父母都是為子女著想,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孩子們長大後真的能夠相處和睦、互相商量嗎?
哥哥成家後,兄妹之間關係僵硬昨晚和朋友聊天,她說她感覺自己哥哥自從有了媳婦兒後,他們的關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哥哥不再像以前那麼寵她了,有事情找哥哥幫忙總是說:“這會兒有點忙,回來再說吧!”剛開始朋友覺得可能哥哥是真的忙,後來次數多了,她說她現在儘量不給哥哥打電話,怕把哥哥惹煩了。
對於這種情況,她說:“是不是我哥之前做什麼事情都先想著我,嫂子吃醋了?”說完她又立馬否定,就是覺得現在自己兄妹兩個關係很僵硬,有點兒不習慣。
我只能安慰她:“或許等你結婚後,你就能體會到你哥哥現在的狀態了。”兄妹之間的關係也是需要用心經營的,否則只會讓關係越來越遠,不過身邊好多人都有類似情況。
哥哥大學是在外地上的,畢業後就留在了那裡,逢年過節才回來一趟,後來在那裡買房、結婚、生子後,回來的次數就更少了,每次都是父母帶著女孩兒過去看望。
本來有父母在,她跟哥哥的關係還好,雖然沒有小時候那麼親近,但是哥哥見到她也是嘻嘻哈哈的,她覺得沒什麼,可能是都長大了的原因。
後來父母出意外後,哥哥就對她不管不顧了,任由她在老家自生自滅,她哭訴道:“我一直
在想辦法拉近我和哥哥的距離,畢竟就剩我們兩個了,可每次找他都說自己離得遠,以後我的事情最好不要麻煩他。”女孩兒說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唯一的哥哥也沒了。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種例子,小時候無話不談的兄弟姐妹,長大成家後一個個關係變得疏遠,尤其是利益衝突上更是跑的一個比一個快,理由一個比一個誠懇。
父母在的時候,孩子們可以一起回家,經常聯絡,父母不在了,孩子們各有各的生活,誰也無暇顧及他人,所以就造成了關係疏遠。
那麼如何改善這種關係?關鍵點就在於父母,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給他講手足親情,讓孩子知道兄弟姐妹之間是應該相親相愛的。
1、提高孩子個人價值
人們經常說:“無利不起早。”要想讓別人願意和自己來往,那自己身上得有別人需要的東西,或者自己本身有價值。
“親兄弟明算賬”,就算關係再好的兄弟姐妹,牽扯到利益也會“反目成仇”,不會說只靠著感情就能解決。
父母在的時候,大家心裡都有個共同的依靠,如果哪天父母不在了,就會各過各的,依靠自己,要想兩家往來靠的還是自己本身的價值,如果自己過的比較好,自然就會吸引人,如果自己過的不如意,甚至還需要借錢來維持生活,其他人當然是能離多遠是多遠。
2、孩子之間多見面、多交流
有人會好奇:“為什麼小時候無話不談的兩人,長大後卻越走越遠呢?”大部分原因就是長大後各有各的生活、工作,大家見面的次數少了,關係自然就淡了。
很多兄弟姐妹長大後也就逢年過節才回去看看父母,這還好,有個見面的時候;父母走了,連逢年過節也聚不齊了。
所以父母可以平時多讓孩子們聚聚,雙方保持見面的次數,如果實在工作忙抽不開身的話,電話、影片也是可以的。
3、儘量一碗水端平
還有些兄弟姐妹關係遠離、鬧矛盾,原因就是父母太過偏心一方,造成另一方不滿,積怨已久。
像以前,每天都是餓一頓飽一頓,有些重男輕女的父母會讓好東西先給兒子吃,等兒子吃飽了再給女兒,或者是直接不給;也有些疼愛小的,什麼髒活累活都讓老大去幹,打架鬧矛盾了原因都不問就直接怪老大等等,這些都會在孩子心底紮根,父母健在的時候礙於父母不敢抱怨,父母走了那就直接不用來往了。
所以,父母平時要儘量一碗水端平,不管男孩女孩還是大寶小寶,都是自己的孩子,一視同仁才會讓孩子得到父母同等的愛,兄弟姐妹之間才會不產生隔閡。
丸子有話說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們長大後能相親相愛,相互幫助,但是孩子自己內心想法父母並不瞭解,尤其是長大後各有各的家庭,更揣摩不透,所以孩子小的,父母要好好教育孩子們,培養他們深厚的感情;孩子已經長大的,多多給他們創造見面的機會,彼此多多交流、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