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當今社會,需要依靠自己想辦法解決養老問題的老年人逐漸增多。

想想其實也能理解,將近30年的計劃生育階段出生的孩子,現在已經進入了中年階段,他們的父母,正陸續進入了晚年時期。

一對中年夫妻,下面一、兩個孩子要撫養,自己的事業要兼顧,上面雙方家庭四位老人如果還需要他們贍養的話,確實難度也相當大。

除了這種不可逆的情況之外,還有些子女不願意為之養老的父母原因比較特殊,身上多半有以下這三個特質,很現實,也很發人深省。

01.對孩子偏心

父母們嘴中所說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其實還是存在一些真實的差距的。

如果家中有幾個孩子的話,他們一定會程度不同偏愛其中的某一個,忽視另外的一個或兩個。

有些是因為孩子性別的原因;有些是因為孩子性格的原因;有些是因為孩子長相的原因;有些是因為孩子成績的原因,總之在所難免。

普通程度的略微有所差別,無傷大雅,但是過度了,那就是在給自己的晚年挖坑。

因為長期蒙受委屈的孩子,內心會存著埋怨,因為這種埋怨,父母老了之後,他們可能不會願意為對方養老。

因為父母的偏愛不可能只限於童年、少年階段,一定是一種一直的延續。

小時候吃虧他們也許記不住,但大半輩子一直吃虧下來,你說對方不計較,也不太現實。

而被溺愛的孩子呢,缺乏感恩心理,只會認為自己天生該得到父母的偏愛,這是權利,不是父母的饋贈。

他們只會想一輩子從父母那裡索取;只會享受父母給予的偏愛,根本沒有意識珍惜這份感情的想法,又如何會背上為父母養老的這種沉重包袱呢?

02.太過自我

不要以為高知家庭當中的父母,就特別完美。像是高曉松、像是徐靜蕾,都是失敗家庭當中成長起來的孩子。

他們才華橫溢,都是人們眼中的成功典範。

可是提起父母,語言當中直到現在都帶著批判色彩。

從簡單的敘述當中,大家會發現,這兩位大明星的父母,都屬於那種特別注重自我,但又太過自我的型別。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天生最愛的人是自己,伴侶、子女都是遜色於這個前提而存在。

當對方某些言行舉止侵犯了他們的感受、傷害了他們的權利之時,這樣的父母,絕對是優先保障自己的感受與權利,置別人的一切於不顧。高曉松的感情觀對於傳統而言,也是很具有爭議性的。

雖然大家都認為文藝界沒有長情而言,可是否受了父母自私的影響,不得而知。

徐靜蕾就更明顯了,因為受父母失敗感情與婚姻狀況的影響,至今不婚、不生育,與男友同居。

因為她從小覺得婚姻是不美好的,孩子出生到世界上得受許多苦。

她沒有自信經營好婚姻,也沒有自信帶給孩子一個幸福的人生。

一般來講,如果普通人有這樣過度自我的父母,可能對方老了之後,心有餘悸、覺得人生痛苦多過快樂的他們,很難心甘情願贍養。

03.任性,“老小孩”

很多家中有越老越任性、越“返老還童”一類無限放飛自我的高齡父母的中、老年人士,大多的感受就是苦不堪言。

由於老人年邁,道理講不通,只一味使用自己的父母權威,要求孩子言聽計從。

發起脾氣毫無節制,也沒有任何正確性可言,像幼兒一樣無理取鬧,一定得按照對方的想法去做,才能消停,否則就是鬧騰個沒完沒了,讓人無所適從。

當然,坊間的確是有“老小老小”一說,所指的就是,老人年齡大了之後,自恃自己的年齡與身份,感覺自己有權利在晚輩面前予取予求,所以才會無限突出自己的需要,置對方的感受於不顧。

但是老人們得小心了,如果你越來越不講理、無法正常溝通,越年紀大,越活得任性,跟個“老小孩”一樣。

可能你的子女及他們的伴侶會望而生畏,因為害怕面對以後那種註定沒有安寧可言的共同生活而拒絕為你養老。

結語:

任何正常的相處,都得建立在可以正常溝通的前提之下才行。

就算是父母子女之間,也是需要用愛與責任來使得雙方自然而然成為一個完整的、密不可分的體系的,不是隻有血緣存在,就牢不可破了。

要不然,為什麼有些孩子從小被領養,與養父母之間親密無間,而與沒有親情與養育之恩的親生父母之間卻沒有感情可言,原因就在於此。

想要晚年能夠跟子女和睦生活於同一屋簷底下,父母們一路走來,也是要有很多的作為與努力的。

起碼需要養成正確對待與培養好自己的子女、和藹大度、慈祥豁達的個性。

不要過度使用自己的權威,始終當個通情達理、不一般的老頭老太,可能跟兒孫的關係,會自然融洽許多。

最後,想要提醒父母們一句:為了保險起見,最好還是多積蓄一些養老資本,照顧好自己的身體,跟老伴搞好關係。

能夠依靠自己養老,比完完全全期待子女贍養,至少又多了一重保險!

-END-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愛一個男人最好的方式: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