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朋友跟我抱怨,說她特別煩別人拿年齡說事兒。
我一頭霧水。
她跟我說,她的一個朋友特別喜歡在聊天的時候揪著年齡不放。談工作要說年齡,談家庭要說年齡,反正時時刻刻都要拿年齡說事兒,被有意無意中傷。明明都是同齡人,年紀上相差無幾,何必老揪著年齡不放。
如果年齡有實體,估計已經被鞭打千千萬萬次了。
作為一個大齡畢業生,其實我是明白朋友對年齡這個話題十分敏感的。
在一群具備同樣特性的人裡,就算烏鵲同巢,但不同總是特別的顯眼,所以這叫差異性。
這幾年90後、00後的對立矛盾頻繁被挑起,到現在又新衍生出了10後對前代人的各種偏見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時間程序的推進,不同年代人的思維觀念存在差異是必然的,但是這並不代表年齡是用來中傷他人的把柄。
這是一個誰都知道的道理,但很明顯,現代社會對於年齡所設的關卡過於嚴緊。
社畜工作的年齡焦慮,關於“35歲之後的人都去哪兒了”“30歲會被淘汰嗎”等等話題在知乎上頻繁被人問起;30歲沒有物件會被人指指點點,30幾歲沒有成家會被逼著去相親……這些對年齡的設限時時刻刻都讓人感到焦慮,躁動不安。
我們有時甚至會衍生出自我愧疚和懷疑,懷疑自己是否努力,是否不夠好,愧疚自己仍然無法跳出年齡的套圈,反而在這個年齡被動地承受一些東西。
我有個表哥,30左右的年紀,在家裡可以稱得上是大齡單身。
父母看著周圍和他同齡的人孩子都可以打醬油了便開始各種著急,結過婚的,沒結過婚的,有孩子的,沒孩子的……但凡相親物件單身,他總要被押著去相親。
你看,一到年齡,身不由己。
到了30歲的單身狗必須去相親,必須去考慮以後的人生大事,必須事業有成有存款?其實倒也不必。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就像這個社會明明知道年齡並不代表一切,但是年齡在很多時候都是用來限制人類行為或者思想的枷鎖。
如果時間有意識,我想它會喜不自勝自己有如此多的囚徒。
有一次在某音看一個大觸直播畫畫的時候,有個網友問35歲想學畫畫會不會太晚。眾多和諧的聲音中一個反對的聲音顯得十分突兀:
35歲都已經要被淘汰了,學這個沒用。
看到淘汰這兩個字,我想很多人都會開始戰略性後退。
而我比別人總是要倔強,堅持認為只要想學習新東西,任何時候都不晚。
這不是雞湯,這是事實。
被時代淘汰的永遠是那些向年齡妥協,被生活裹挾著前進,不願意走出過去的牢籠裡的人。
年齡永遠不是勸退自己的理由,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不論結果如何,總會讓自己的以後的生活少點遺憾。
——
致力於寫出心裡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