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何,每天一篇文章,分享小娜教會我的那些事。
炎熱的天氣總會讓情侶喪失出門約會的勇氣。
去年夏天,有一場約會令我印象深刻。我和小娜如約而至後,卻一直站在地鐵口旁的商場出入口躲避戶外的烈日。當時的我們並不知道下一站要去哪,小娜在一旁也被熱到情緒崩潰,那個畫面我到現在都忘不了。
那段時間小娜開始了實習,雖然我們還在同一個城市裡,但她實習的地方距離我工作的地方相隔20多公里,平時並不能做到想見便見。但我卻一直堅持每週末至少要見一次,像是信條一樣支撐我去見小娜一面。
但這對於小娜來說,並不是信條,在小娜心目當中,見面≠約會。
有時候毫無目的的見面,會被固定的頻率束縛,忽略了天氣和經濟的困難,讓一次見面變得雪上加霜。當時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是見了面以後才決定下一站的方向,但更多時候,我們的選擇就還是普通的逛街、電影、吃飯,雖然一趟做下來也到了傍晚,但沒有實質收穫的感覺會一層層累積,直到某一刻爆發。
所以我們首先,要區分見面和約會的區別。見面,就好像我們生活在一起一般,有些事不得不當面說,或者有些東西不得不當面給,不然,見面這個行為,和影片通話本質上沒有區別。而約會則不同,約會更提倡為兩個人創造共同經歷,應該以難忘作為目的而努力著。
而我們,往往也會把“難忘”作為一場高質量約會的判斷標準。
高質量約會型別記得當時我們當地的湖南省博物館重新翻修不久後成了網紅,很多人都會去打卡。我和小娜剛在一起沒多久,便不約而同的想要去參觀,而且還是兩次。第一次是參觀它的主要展覽,也就是去看看辛追娭毑,後來又慕名去參觀了一次巡展。後來,我們還去了當地的一個展覽勝地,叫做謝子龍影像藝術館,也是一個打卡的好地方,前段時間在微博還有抖音都能看到他們的拍照保安天團的身影。
我記得當時也是盛夏,我和小娜都穿的涼爽,那時候小娜剪了短髮(她至今不願回憶),我帶著一臺相機在任何角落怎麼拍都能出大片。
很多畫面我都記得非常清楚,這類約會我們統稱為體驗型約會,其實還有更多模式,比如一起去遊樂場玩專案,一起去哪個公園旅遊等等,都屬於體驗型約會。
我記得在其中有一次和小娜去完博物館,下午我們便轉移陣地去了長沙出名的景點——橘子洲。那天沒有很熱,在江中洲島上還能感受到細微的軟風。從橘子洲走到頭需要很長時間,我們在半路因為小娜稍微有些腳累,就找了一塊斜坡躺下了。我們就是在那小憩,透過樹葉望向天空,畫面在動的只有雲朵和樹枝,我和小娜耳機一人一隻,聽著一首叫做《約會》的音樂。
諸如此類的,還有很久之後,我和小娜在迪卡儂買到了野餐墊,就一直在期盼著一次野餐的機會。後來終於找到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我們決定去很適合野餐的桃花嶺公園,在前一晚採購了一些食物,第二天就欣然前往,結果發現有野餐想法的人數不勝數,那裡早已人滿為患,但我們還是找到了一席之地,開始了野餐。
至今已經過去了快一年多了,當回憶起當時的經歷時,更多想起的是那份安逸和輕鬆,還有陪伴。我們把這類約會統稱為感受型約會。
最後還有一個型別的約會,叫做參與型約會。
我在前幾篇文章裡其實反覆有提到過,在我和小娜1000天時,我們去做了一副對戒。這是一趟DIY之旅,其中最令人難忘的,自然是參與感。在共同篩選和創造對戒的過程中,我們會有意見分歧,更重要的是有商有量。類似的還有我和小娜一起挑選個好日子去攀登嶽麓山,嶽麓山雖然不高,但這件事對於我和小娜來說,都不算是一件願意主動去做的事,按理說本應算為體驗型的約會,但正因為我和她都不是意願很強的參與這件事,但又去經歷了,所以我更加認為他是參與型的。
參與型約會,收穫感應該會比其它兩種型別更明顯。
而在我的觀點裡,參與型往往容易成為一場高質量的約會。
總結高質量約會,它首先不是日常的見面,更重要的應該是為彼此創造共同經歷。
我在一開始說,“難忘”會成為高質量的標準,如果要說的再具體一些,高質量約會的標準應當是為情侶感情升溫做出貢獻的。
而我在文中提到的體驗文化、共同感受、收穫感,都是促進情侶感情升溫的要素,我們在其中會產生意見分歧,或者相互鼓勵。
當我們在磨合中一次又一次達成共識,才真正體現了,約會的意義。
這是一個預告:下篇故事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和小娜是如何用愛好來維護愛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