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韓寒的《飛馳人生》裡有這樣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

回顧我的人生,回顧我身邊親戚朋友的經歷,崩潰的是那個被借錢的人,既往外真金白銀的掏出了錢,又落不到一個好人的名聲,是真崩潰。

而借錢的人,大多數樂樂呵呵,因為他不是隻找一個人借錢,東邊不亮西邊亮嘛,最後大機率,多多少少都能借到一點。

如果說借錢只是一方崩潰的話,那麼要債,就是兩個人同時崩潰,借方欠錢不還,出借方硬著頭皮去討債,你說誰尷尬?成年人友誼的破裂,往往就從欠錢不還開始了。

01 請神容易送神難 開頭容易結尾難

前段時間有個話題熱議,假如有人找你借500萬,三年之後還給你800萬,你會如何?

我的真實想法是:如果有人找我借500萬,那麼我會給他磕一個頭,大哥你真是太看得起我了。

我在反思我到底是哪裡表現出我有錢,讓你誤以為我有500萬呢?

先別說500萬了,你就是去掉4個0,我也不一定能借給你,因為借錢的事情實在是太糟心了。

正好這兩天同事在跟我抱怨,她們家無錫的房子要裝修,打算出租出去以租養貸,

因為她和她老公都不在無錫工作和生活,只是因為她老公結婚前在無錫的專案時買了一套自己專案所蓋的房子。

現在出租差不多一個月兩千七八,然後整個裝修房子預算壓縮到不能再壓縮也要8萬塊錢左右,

因為買得早,所以說租貸相抵沒多少了,所以趕快裝修,年後出租才是正經事。

然後我的同事今年夏天的時候,用手頭的錢把自己的公積金貸款都還完了,

所以說手頭上現在也沒有多少錢,她就讓她的老公去把以前自己借出去的那些錢要回來。

雖然數目都不多,但是要錢的過程都很心酸。

我同事說跟她老公借錢的都是以前的發小,以前的時候,我同事的老公在村裡的家庭條件是不太行的,

跟他借錢的同學家庭條件都非常好,長大以後發小們沒落了,他們家庭條件又變好了,所以她老公借錢出去有一種得瑟的心理狀態。

這一得瑟,就剎不住車了,既然已經打出去了“大方”“冤大頭”的名號,找她老公借錢的人是越來越多了。

我同事生氣就生氣在自己老公不長腦子,很多人借了第一次沒還,然後又借來借第二次,舊債未清又添新債,

我同事的老公竟然還借給他發小了,到現在錢要不回來,自己心情也很鬱悶。

沒事別顯露你有錢的這個事實,開了這個頭,收場很難,最後只會給自己給自己的家人帶來麻煩。

02 借錢的人崩潰,被借錢的人更崩潰

在知乎看到一個話題:

“如何讓一個自己討厭的人消失在自己的視野裡?”

最高贊回答:借錢給他,然後催他還錢,你就會發現他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欠債不還的人總有千萬種理由躲著你,好心借錢的人卻因為討債變得裡外不是人。

盤點成年人最無奈的三件事,跟熟人討債一定榜上有名。

最關鍵的是,你這邊省吃儉用存下的錢,借錢的人來了你思量再三,怕傷了你們之間的感情,不管是親情還是友情吧,反正你一咬牙借給他了。

在隨後的過程中你一直等待借錢的人主動還錢,或者在規定時間內找你闡明一下沒能按時還錢的理由。

但是統統沒有,你就像《甄嬛傳》裡的敬貴妃,日盼夜盼,明明知道皇上輕易不會來,只能暗戳戳的數地磚。

你呢?還會為借錢的人找藉口。

是不是最近家裡出了什麼事情?

我相信他,不是欠錢不還的人。

可能是做生意週轉,實在是抽不出錢來,等有閒置資金了一定會還給我的。

買了最新款的蘋果手機,情人節送了女朋友一條黃金項鍊,給父母換了房子,沒事坐飛機去外國溜達一圈,諸如此類。

所以莎士比亞說:不要把錢借給別人,借出去會使你人財兩空;也不要向別人借錢,借進來會使你忘了勤儉。

03 敢於說不,是每個成年人都應該行使的權利

在成人的世界中,我們好像很難拒絕別人。

下班時間到了,領導說有個表格沒弄完,小王你留下來辛苦做好吧,你即使心裡罵他一萬遍,嘴上一口答應:“好的領導。”

本不想談戀愛,七大姑八大姨非塞給你一個相信物件,上升到了:你不去就是對不起你爹孃的養育之恩的高度,你嘴上笑嘻嘻,心裡MMP,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去赴約。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說“不”真的太難了。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是因為我們成年人的世界中,邊界感太模糊了。

假如你在生活中表現出對什麼事情都無所謂,都看淡的樣子,對於別人永遠都是有求必應,別人很難知道,什麼是你不能觸碰的點,進而無度索求。

知名主持人蔡康永這樣說道:”其實我是鼓勵大家做一個比較冷淡的人,我不認為過於溫暖,是一個跟別人維持良好關係的一個立場,如果被溫暖兩個字給綁住,就更吃力。“

作家畢淑敏在她的書《預約幸福》中說道:“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是一種權利。”

回到借錢這個事情上,如果你真心想維持兩個人的關係,最好不要開口去借錢,畢竟現在的信貸非常發達,不要為了一時的方便,而去毀了兩個人的友誼。

1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愛情最美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