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國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算一算最早的80、90中有一大批人是獨生子女,而且都到了成家立業、結婚生子的年紀。
特別是獨生女,父母操的心就更多了。現在都講究“女兒富養”,雖然看似不用準備彩禮婚房,壓力小很多,實際上獨生女的父母付出的並不少,可孩子長大之後心酸事也不少。
為什麼父母不希望女兒遠嫁,媽媽說出了心聲小王今年30歲,家住瀋陽,孩子兩歲,是家裡的獨生女。從小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的,大學的時候為了離家遠一點去了廈門上大學,大學畢業之後本有機會在北上廣工作。
可是母親說什麼都不同意,必須回瀋陽工作。經過長時間的拉鋸戰後,小王還是在父母的軟硬兼施下妥協了,就這樣回瀋陽工作,然後結婚生子。
她曾問過母親,為什麼反對她遠走或者遠嫁,母親語重心長的說:“你走了我們怎麼辦。”
婚後也是她父母全心全意的幫忙,小王生活的可以說是無憂無慮,小王慶幸留在父母身邊,能陪他們變老。她也曾想,如果當時堅持自己的想法,生活又是什麼樣子?
遠嫁的女兒,卻是父母最深的牽掛就如小王一樣,中國有成千上萬的父母為子女操勞奔波著,而獨生子女更讓父母費心費力,這和他們的成長環境有關係,家裡只有一個孩子,父母只有一個目標,付出會比多子家庭多得多。
身邊有太多“遠嫁”的人,從很遠的地方嫁過來,或者嫁到很遠的地方。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膝下只有一女的父母,如何能接受女兒背井離鄉的遠嫁。
女兒遠嫁父母難享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山高路遠看女兒也不方便,有事不敢聯絡女兒怕她擔心,不得不面臨自己養老,晚年冷清的境地。
家中只有一個女兒,二三十年後可能會有著3種心酸,只能自己承受◆ 老人防老難,獨生子女上有老下有下的壓力大
看過這樣一個圖片,一個男子在兩張病床中間,一邊是他的岳父,一邊是他的父親,這就是獨生子女要面臨的問題。
兩個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兩個年輕人就要擔負三個家庭的責任,如果再有下一代,對工薪階層來說真是壓力巨大,如果父母經濟條件好一點,年輕人的壓力會小一點。
◆ 父母有事女兒幫不上忙,女兒受委屈父母幫不上忙
所謂“父母在不遠游”,可隨著社會的發展好像距離不再是距離,可是真有事情的時候,距離就是距離。
遠嫁女要面臨的可能是遠在他鄉的父母需要幫助的時候,鞭長莫及,不能第一時間趕到父母身邊。有的遠嫁女甚至發出這樣的感嘆:遠嫁之後,回孃家都變得困難重重。
每個遠嫁女都是相信自己的老公能真心實意的對自己好,能與自己共度一生。
可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可能沒有矛盾,當矛盾發生時,連一個短暫“避風的港灣”都沒有,受委屈時無人能訴說。想告訴父母又怕他們擔心,無法開口。
◆ 空巢老人對子女的想念以及惦念
每逢佳節倍思親,女兒遠嫁只有節假日能回來看看父母,不能經常回來,自己生病的時候想指望一下女兒,可是遠在他鄉的女兒鞭長莫及,想女兒的時候不能立馬看見。
每每看見別人家裡熱熱鬧鬧,自己家裡冷冷清清的時候,對女兒思念就更甚了。
因為不在女兒身邊,不知道她過的怎麼樣,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她過的好不好,有沒有受委屈,又想到女兒受了委屈自己幫不上忙,那種無助與無奈,只能化作一通通電話,一個個影片聊天。
有遠嫁打算的女孩,一定要想清楚,預見各種出現的狀況,是否能獨自承受生活的壓力,是否獨自受得了婚姻的委屈。
準備要二胎,需要結合家庭實際情況二胎的意義是什麼?好多老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要兩個孩子,也許他們嚐到了有獨生子女的酸甜苦辣,也許二胎是對未來的一種分享,也可以說是分擔。
現在養孩子可不能糊弄,孩子可以有一個伴,但不要為了要二胎而要二胎,要充分考慮自己的狀況,以及經濟條件,要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二胎需謹慎。
無論是不是獨生子女,都要儘可能地抽出時間陪陪父母,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孝心不只是物質,還是陪伴。
今日話題:你家是幾個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