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駐熱搜的丁真,最近出現了一些爭議。
知乎裡,有一個收穫6.9萬高讚的回答是這樣說的:“我工作比丁真努力,比丁真有知識、有才華……”。
換句話說,就是有網友對丁真的爆紅表示不解,甚至牴觸。
有人認為,丁真的走紅反映了價值觀“扭曲”和“稀爛”,甚至有網友對他進行人身攻擊,將他的圖片惡意P成奇怪的模樣。
憤慨的網友們認為:丁真憑什麼不需要有才華和財富,只因為一張臉,就可以得到那麼多女性的喜愛?
如果說這只是單純的嫉妒,那麼也算是人之常情。畢竟“遙想”當年楊超越出道時,也同樣不乏女生的羨慕。
“為什麼討厭丁真”的知乎回答底下,最高贊是這樣說的:
“受傷最狠的是把‘做題’當主流甚至唯一出路的凡人。……”
“他的存在是對我世界觀的一個衝擊,我篤信人需要努力負重才能活於世上,但他不同……”
習慣了憑藉奮鬥才能躍升的價值體系和習慣一夜爆紅的網際網路邏輯相遇,怨氣由此而生。在“部分男性”的世界觀裡,成功需要的是毅力和耐力,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丁真,還有像楊超越這樣一類“不努力,卻獲得眾多”式人物的橫空出世,挑戰了傳統價值觀裡的奮鬥規則,所以才會有人覺得受到了羞辱。
“普通人”的憤怒設想一下,隨便問一名路人:“你羨慕丁真嗎?”
得到肯定回答的機率有多少?當然不會是百分百。
問了身邊幾個朋友,直接說“羨慕”的,寥寥一二。為什麼?因為沒有可比性。
如果對一名出身普通家庭的小孩而言,很難對草根逆襲的故事有本質上的共鳴,因為他們雖然談不上富裕,但是心態至少是平和的。
可是對一個和丁真、楊超越一樣——出身貧困,學歷和社會地位欠缺、常年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的人而言,心生羨意,是不難理解的。
畢竟,一夜爆紅這種好事,的確給兩人爭取到了更豐裕的物質條件和人生選擇權。不出意外的話,他們的生活只會變得更好。
如果丁真和楊超越兩人還停留在素人階段的話,他們兩位甚至都不是那些控訴不公的人的競爭對手。因為如果不是那張臉,丁、楊兩人的際遇很難說會發生什麼樣變化。
大多數人預設他們的起點是和所有人接近的,用那句老生常談的話來形容:“處在同一起跑線上”。
一來是因為,憑甜美的長相上熱搜之前,王冰冰就已經是很多“普通人”的羨慕物件了。
一份體面光鮮的職業,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也算得上年輕有為。
實際上,當楊超越和“錦鯉”的人設捆綁在一起,當丁真被做成精緻的海報,這些現象都是靜態的,既無聲、也無害,獲得公眾的接納與寬容並不難。
“錦鯉”楊超越
但他們一旦獲得了實際的受益,就是動態的了——那意味著他們的人生有了新的翻盤,難免有人感覺“受到了威脅”。
“獲利”,不是名聲,不是熱搜,也不是女孩們的尖叫,甚至都不是發財致富的機會。
而是那些許多人搶破頭都想要爭取的東西,比如國企的名額,比如上海的戶口。
當普通人都在弱肉強食的機制裡轉圈時,有人跳出了這扇門,輕而易舉地“上岸”,獲得了垂青。他們讓那些天天自嘲“內卷”和“打工人”的底層奮鬥者作何感想?
憑什麼一個小學文化,沒有經過社會規訓的野生少年,靠一張照片就獲得了國企職位?
憑什麼一個業務能力欠缺,以“哭”出名的女藝人,靠一張臉就輕鬆落戶上海?
那麼多人漲紅了脖子,就只想問一句:憑什麼?
憑什麼,他們不內卷今年有兩個關鍵詞很流行:一個是“雞娃”,一個是“內卷”。
“雞娃”是動詞,指不斷給孩子打雞血、過度焦慮的城市父母。這些家庭裡,父母早已將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奮勇變成具體、可落實的奮鬥計劃,然後像作戰部隊一樣嚴密執行,滴水不漏。
“雞娃”的出現,是很多將線性成長路徑內化進頭腦的人深層的價值觀,他們往往是長大後抱怨“內卷”的群體。
“內卷”原本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發展到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階模式的現象。”
今天,它成為各行各業“打工人”用以調侃的話術,指他們對不得不參與競爭,隨大流後透支自身精力的惶恐。
丁真和楊超越等網路人物的出現,一方面恰好呼應了他們這種疑慮,另一方面打破了某種心理防線。
網路遊戲裡有個說法叫“破防”,用在社會心理學上,指人由於心理防禦被突破而感到受傷,繼而產生羞赧、惱怒。
更深層次而言,那些聲討丁真的人,傳遞出的情緒不只是憤怒,還有委屈。
表面上看,他們要求的是平等,實際上也潛藏著一種心理:其他人,也應該和我一樣從同一條起跑線上出發。
原本一樣平平無奇的同齡人,忽然彎道超車,於旁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打破規則,被僭越和背叛的情緒油然而生。
一種對機會公平的要求和信條被挑戰了,緊隨其後的是被社會欺騙、被既定規則拋棄的憤怒和控訴。
這就像我們小時候都討厭作弊的學生,更討厭獲得加分項的學生,旁人咬牙切齒:他們不需要“內卷”,因為他們活在“卷”外。
被模式化應試教育體系訓練出來的一部分人,對公平效能否維持本身極其敏感,在這種高度敏感之下,他們也極易把一件事簡單分為正反兩面,比如輸或贏、成或敗,他人得利就等於抄近道,就等於不公平。
但難道,他們真的羨慕丁真、楊超越所擁有的一切嗎?
丁真的真,羨慕不來前陣子,當“甜野男孩”丁真的笑容無處不在時,網友們善意調侃:這是一雙沒有經歷過學而思和奧數的眼睛——皆因他不用面臨升學的競爭壓力。
這裡的善意暫且可以視為一種“審美意義”上的羨慕,是排他的,是沒有侵犯性的觀感。
換句話說,人們羨慕的是那雙眼睛的美感和靈動,羨慕他沒有呈現出多數城市孩子那樣,有接受過重重壓力蹉跎後的疲憊。
但他們不會羨慕丁真沒有接觸“學而思”與“奧數”的機會。
厭惡丁真的人或許沒有真正想過:“丁真和楊超越”們沒有寒窗苦讀十年,沒有為爭搶一個名額、一份機會而瘋狂“內卷”,也沒有面對大部分人面對的激烈社會競爭洪流,是為什麼?
不是因為他們不需要,而是因為他們要不起。
和大多數農村孩子一樣,丁真唸到小學三年級就輟學幫家裡幹活,作為家裡老大,除了放牛、放馬,他還要靠挖蟲草、撿松茸補貼家用。
他不是貪玩逃學而自動放棄了讀書機會,也不是讀不懂書,更不是小鎮做題家。
都是實打實的貧家孩子,因為經濟困窘沒能接受完整的義務教育,更勿論高等教育的機會,是從一出生就被命運重重敲打的那一類人。
這類人一直存在,只是他們中大多數沒有走紅,沒有發聲,更沒有話語權和選擇權。
據2019年國家統計局的資料,我國本科畢業生約佔全國總人口數的3.8%。號稱人均碩士學歷的某些平臺使用者,只要站到起跑線上,就已經擁有了超過多數貧困家庭的優裕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丁真一夜走紅後,除了戾氣怨騰的那“一部分人”,還有另一部分人,默默給他寄書,希望他能真正變得更好,而不是淪為網紅符號的流量犧牲品,繼而泯然眾人矣。
趁著“丁真熱”,當地政府也決斷選擇拍攝旅遊宣傳片,把丁真打造成旅遊大使,短短几周內,效果立竿見影:
據四川日報的一組資料,從11月16日起,理塘旅遊搜尋熱度上漲了338%,以康定機場、稻城亞丁機場為目的地的機票訂單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成;截至11月25日,甘孜酒店預訂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9%;
原本貧瘠的家鄉,在這時成了丁真真正意義上的“天賦”。如果丁真不是甘孜的丁真,而是上海的丁真、東北的丁真、湖南的丁真,都不一定能創造一系列雙贏效果。
天時,地利,人和的多方賦力,巧妙化用了流量時代對個體的關注度,為區域的文化傳播和實際發展注入可持續力量,讓丁真真正成了時代的禮物。
因此,“丁真現象”背後真正應該關注的,不是當今社會審美走向發生了什麼變化,也不是靠臉成名有多容易,更不是狹隘的羨慕嫉妒恨。
而是如何讓這種成名路徑得到接納,減少代入和猜忌。
這是一個難題,也是一個挑戰。
作者 | 肖瑤
編輯 | 黃靖芳
排版 | 菠蘿